APP下载

浅析《弟子规》中的德育方法

2020-10-21游波温志杰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弟子规感性

游波 温志杰

德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德育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德育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弟子规》是经典国学的启蒙读物,其内容包含广泛涉及面广,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德育内容。可以从中提炼出以下德育方法:如因材施教法、自我管理法、循序渐进法等等。这些德育方法对于对小学的德育课程建设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能够为我们当今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方法。

一、因材施教法

《弟子规》一书只有 一千多字,其形式为两句一韵、三字一句,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让儿童能够朗读起来轻松上口、易于背诵和接受,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最为重要的是,《弟子规》中的内容为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真正起到了道德启蒙的作用。

《弟子规》作为启蒙读物,尊重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从日常生活、作息习惯等细枝末节的地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矩的约束。语句通俗易懂又饱含深意,例如“晨必盥,兼漱口;便秘回,辄净手”,起床后洗脸刷牙、便后洗手,这些是生活中最常见不过的事情,文中通过简单的教化让孩子能够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再比如说“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加人”是指将自己所作所为,强加诸于别人身上,“速已”是指赶快停止。我们要批评别人之前,就要想一想别人是否愿意接受我们这样的批评。因此要时刻反思,并省察自己,力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规》正是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叙述,让广大儿童理解并践行这一基本的处事方法。

《弟子规》就是一本将情感和说教相结合的著作,该书运用理论传授和情感交流来共同促进道德养成的完成,从而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用很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儿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用仁者爱人之心去面对,都应当时刻秉持着一种善良之心,因为我们世间万物都生长在同一个天地之间,这句话很好地向儿童传授了善良仁爱的重要性。

《弟子规》虽言简意赅但寓意深刻,采用这种对称及押韵的表达形式让儿童更好地学习消化吸收道德准则,并运用于实践当中,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我道德水平。道德教育笼统来说可以分为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理性教育指的是一种通过正面的叙述事实及讲道理的一种教育方式,而感性教育指的潜移默化的及引导式的教育,感性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受教者的“悟”,让受教育者轻松自然地狀态下受到教育、收获知识。同样在道德养成教育当中,感性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情感与心灵的熏陶,让受教育者能够将道德内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地付诸到实践当中。

二、自我管理法

自我管理是受教育者根据道德养成教育的相关要求和目标,结合自身情况,主动学习、主动提升和改进,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行。《弟子规》中也强调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时刻要求儿童通过自我反思不断去提升自我道德水平,通过对标学习不断改进自我认知,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例如《弟子规》中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使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就会赶上。这句话就是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受教育者要不断地用较高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从而达到道德养成教育的目的。比如说“见人恶,即自省;有则改,无则警”,这句话是指看到他人道德方面不规范的地方,我们也应当反思自己,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相关的问题,并且做好相关的改正。

如果没有问题也应当积极学习,防止问题的发生。“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勉”,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发现自己的才学和道德水准不如别人的时候,自己应当树立信心,不断地去改正并将不足弥补,最终能够达到圆满的状态。这其实也就是说在道德养成教育中受教育者面对问题和不足时,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应当加强自我反思并在实践当中着手改进并完善,从而达到道德养成的目标。

三、循序渐进法

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但是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感化真正地将学习到的内容躬耕到实践当中,真正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实践才是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检验教育是否有效的一种方式方法。

在整个道德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式的教育方法既符合受教育者的客观情况,也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弟子规》主要通过一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道德养成教育,《弟子规》中注重儿童的客观情况,通过循序渐进地教育方式,让儿童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来巩固自我道德认知,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在道德养成教育中同样如此,受教育者所获得的教育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够转化为道德认识,也只有注重循序渐进地教育方法,才能够真正让广大受教育者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弟子规》通过一些反问式的语句阐明了,道德教育的养成唯有通过循序渐进地实践才能够真正地达到目的,才能够真正地锤炼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纯正的人格追求。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的这句话在《弟子规》中转换为“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中的“行”代表的就是实践的过程,是一种经过自我学习和进步之后而顺理成章达到的一个阶段,也是道德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受教育者只有进行道德修养修养的实践锻炼才能够真正的做到自省自觉自悟,才能够最终成为一个道德水准高的人。

《弟子规》一书对于我们当今小学道德养成教育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现代价值,通过对《弟子规》中道德养成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论述以及对我国当代小学德育的启发的阐释,相信我们当今小学道德养成教育一定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毓秀(著),贾存仁(修订).《弟子规》[M].中华书局,2005.

[2]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2009,(3).

[3]赵红卫.论《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管理观察,2008,(20).

[4]韩大林.《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149-151.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弟子规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弟子规
弟子规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感性理性不拔河
弟子规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