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初探

2020-10-21赵长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
关键词:科学课生活情境学习兴趣

赵长友

摘 要: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充满情趣;用实验能让学生动起来、乐起来;让生活情景再现课堂,能使课堂富有趣味性;利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多说、多思,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天地,学生会其乐无穷。这些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科学课;学习兴趣;语言;生活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的课程没有兴趣,再好的老师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小学《科学》课,本来就不被学校、学生及家长重视,是他们眼里的“豆芽科”,如果《科学》课科任老师不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那《科学》课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科学》,对《科学》课充满热情呢?我觉得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幽默诙谐的的语言是一种调和剂,它不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能让枯燥死寂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下册的“营养要均衡”一节时,我就先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份食谱,每餐都以肉为主,我故意笑着问大家:“每餐都有肉吃,喜欢不?”我又找了一个特别爱吃肉的小胖子,笑着说道:“小胖,三餐都有肉吃,你是不是最喜欢?够不够,还可以加点。”于是我又笑着问大家:“你们觉得这样搭配好不好?”同学们笑而不答。我故意问道:“难道觉得还不好吗?吃得像我一样,这么大个肚子,圆滚滚的,好美哟!”同学们哄堂大笑。于是我生气地说:“肉、肉、肉,害得我成了个肉球!你们可别学我,食物搭配是有科学依据的,你们千万要注意食物搭配。”于是我要他们仔细的看书上的食物搭配表,按照表中要求请同学们重新修改我黑板上的食谱。这样同学们几乎是在笑声中学完这节内容,而且记忆深刻。

二、用实验,能让学生动起来、乐起来

实验是科学课的灵魂,一个有趣而生动的实验,不但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使知识、概念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还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

例如,我在上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做了两个实验:我先是找来五张卡纸,在四张卡纸的中间打一个孔,在用夹子夹住五张卡纸,把他们立在桌子上,没打孔的那张放在最前面,我先把他们按一定距离排成一排,孔与空之间成一条直线,让手电筒的光从最后面的卡纸孔中射进去,则光线穿过几张纸的孔射到第一张卡纸上。我再调整几张纸摆放的高度,让这些纸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则手电筒的光就不能照射到第一张卡纸上。这就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为了证实这一结论,我又找来两根管子,一根是直管,一根弯管,先让学生试验直管,手电筒的光从一端射进,从另一端射出来了,再试验弯管,手电筒的光从一端射进,无法从另一端射出(无法转弯)。这就更能证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通过这两个实验,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光的传播方式,还记住了实验方法。

三、让生活情景再现课堂,能使课堂富有趣味性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科学。教师如果能将课堂内容溶于生活情境中,让生活情境再现于课堂,不但能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还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更能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一节时,我就专门准备了几块面包,让它们发霉,然后在上这节课时出示给学生看,并问他们:“你们家还有什么食物也发霉了?你们知道食物为什么发霉吗?你知道这毛茸茸 的霉究竟是什么吗?”我先告诉他们这发霉的是霉菌,一中微生物,这种微生物生长也是需要条件的,需要哪些条件呢?我就用实验告诉了他们,最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让同学们回忆家中食物发霉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食物发霉变质的方法。这样,学到的知识就和生活联系起来了。

四、让学生多说,多思,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天地,学生会其乐无穷

科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课上的知识更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现象学生都能耳闻目睹,有生活经历,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就能有话可说,有例可举,如果老师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就能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话语滔滔不绝。加上老师的引导、归纳,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活跃了课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学生会觉得其乐无穷。

例如,我在上五年级上册“土壤和生命”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几位来自农村的学生谈土壤中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问他们:要是没有土壤,我们有没有食物?我又让几位在城里住的孩子谈住房的建设,问他们:这些住房下面原来是不是大片的土地,建筑用的砖、水泥是不是土壤做成的,住房离不离得开土壤?我又让几位父母在工厂做工的学生谈谈我们穿的衣服是怎么来的,是棉质的还是丝质的,棉花是不是长在土里?蚕能吐丝,但它要吃桑叶才能活,桑树是不是长在土里?所以我们穿的也要靠土壤提供。我最后让几位有自行车的同学谈谈车轮是什么做的,橡胶树又长在哪里?所以,最后我们一起得出结论: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再看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同样离不开土壤,所以说土壤是一切生命之源!这样,土壤的重要性学生明白了,感悟也很深刻。整堂课就在我与学生的谈话中完成,我相信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懂得了土壤的重要性,今后还会为保护土地而努力,这种教育作用是无形的。

总之,小学 《科学》课,目前是让学生、老师头疼的一门课程,一年多来,我在叹息中总结、摸索,我觉得最关键是要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可以用幽默的语言,用有趣的实验,用生活情景的再现,用多媒体,把课堂交給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等方法。我把这点肤浅的认识写出来,与小学《科学》课任课老师们共勉。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科学真正的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让《科学》课充满情趣,让学生爱上《科学》课。

参考文献

[1] 程金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J].学周刊,2020(04):90.

[2] 李红兄.小学科学趣味实验开展的意义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15):83.

猜你喜欢

科学课生活情境学习兴趣
难忘的科学课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