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探

2020-10-21林春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建设策略教育信息化

林春黎

摘 要:我国全面践行教育现代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弥补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足。客观认清农村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境,立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以及农村教育实情,因地制宜践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方案,从根本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建设策略

结合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客观剖析问题、找准差距、弥补短板,从源头改善教育信息化发展条件,加快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当前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本文立足农村教育发展实情,探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出路。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自我国召开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体制改革,尤其关注基层教育的发展,将“信息化”作为建设新农村、推进新教育的落脚点,也是农村教育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实践表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从根本改善农村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首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缩短城乡教育差距。通过开放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化农村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单一方法;其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习有效性。信息化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过去关注如何“教”转为关注如何“学”,精心筛选更多适合中小学生认知水平与发展规律的教育资源,渗透有效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学习;再有,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调动中小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体现了核心素养教育的优势,由信息化技术手段带来新颖的教育模式,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教育资源,感知现代科学技术,激活探索未知的欲望。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重视力度不足

虽然我国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发展,然而对于信息闭塞、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更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没有意识到发展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加上本身农村教育环境欠佳,可投入教育的资金有限,所以各学科教育中没能真正落实信息化技术,一边是学校不重视信息化教育的投资与建设,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足,信息化应用能力落后,所以学校管理、教学以及科研等各项工作都没有真正享受信息化的优势。

(二)教育信息化设备水平落后

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相应的设备也要不断投入,再加上维护费用、耗材费用等,这对于农村教育无疑是一种资金压力。很多农村中小学只配备了简单的计算机室,只有简单的电脑和多媒体设备,而且设备陈旧、落后,平时使用不多[2];即使政府拨付一定经费用于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整体改造仍然杯水车薪,落后的设备水平必然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欠佳

受到我国特殊教育情况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年龄结构失衡,尤其一些教师常年在农村从教,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認识不足,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他们在课堂上还是延续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手段,而没有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作用,或者只有上公开课时才会使用多媒体“表演”,总体来看学科教育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这也与教师个人能力有直接关系。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认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推进与实践;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的变革,它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路的创新,由此带来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对此,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成为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应将其纳入农村中小学发展规划,从源头加强重视,在农村地区营造浓厚的信息化教育氛围。在农村地区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学校领导、一线教师能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切身体验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作用,鼓励他们多考察、多学习、多实践,立足本土特点,正确引导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教育信息化设备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能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和使用。学校领导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改变过去“重硬件、轻软件”,“重教学,轻培训”的观念,树立信息化教育意识,打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为信息化技术走进课堂打好基础[3]。完善教育信息化设备,包括配备充足的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设备等,结合中小学教育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配备相关的系统软件、学习软件与应用软件,激发广大一线教师的学习意识与应用能力,通过做中学、用中学,让信息化建设在农村中小学落实到位。

(三)强化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者,也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领路人。充分发挥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一方面,立足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校本培训,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信息化教学技能,全面了解城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自觉将中小学课堂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在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远程培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完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基础,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能力,树立终身学习、创新发展的意识。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强化培训,从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两方面着手,既要思想重视,也要资金支持,更要人力保障。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设备为基础条件,以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为必要载体,以新课标改革和核心素养教育为目标方向,全员努力在农村地区建成教育信息化,共享现代教育的优秀成果,让农村孩子也能获得平等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丽丽.如何推进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小学校长,2019,(6):30-32.

[2] 冯立生.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J].读写算,2018,(31):5.

[3] 武生洲.教育信息化2.0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09.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建设策略教育信息化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