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语言表达的形式来理解语言内容

2020-10-21蒋佩佩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刘和珍王道荷塘

蒋佩佩

在教一篇散文时,教师总是将教学重点与难点更多的设置在语言内容的理解上,当然,这也不是说是错误的,只是散文的语言内容指向并不复杂,或家国愁思,或际遇困苦,或借物言志,或针砭时弊……其实学生通过自读就可以把握。如果仅仅是理解内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语言的表面,而且对语言的特点、规律等不能做深入的了解,也很难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系,如果能深入到语言结构内部,借助语言形式,效果会更好。语言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的语言形式是需要教师解读并设计进课堂阅读的?以下几个方面可做探索。

1、关键词的品析

词语,是语言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但是恰是最小的意义单位,有时候可以拿来做破译语言的密码。南帆先生曾说:“要沉入词语,与文本来个全身心的亲密接触”。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一个词一个词地咀嚼,品味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品出其中的韵味,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鲁迅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普通国人的披露这个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去品鉴刘和珍遇难的细节。

师:作者如何重现刘和珍遇害过程,请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

(ppt展示课文片段)

生1:通过“背部”一词知道刘和珍没有任何防备,是被段政府偷袭。

生2:“四枪”可见是密集的扫射,段政府的一开始就不是吓唬、规劝学生,而是为了杀死学生。还有后面的“手枪”,这个词语让我们看到参与这场镇压的不仅有士兵,还有高級军官。面对没有任何武装装备的请愿学生,军官和士兵残忍至此,可见段政府的残酷。

生3:“头部及胸部”“猛击”这两个词语说明士兵的目的很明显,就是直接要刘和珍的命。

通过这个片段我们不难看出,学生通过一两个词语就能将整段文字深层的含意理解了,这时候再问“一般纪念死者的文章都要对死亡过程回避,为什么鲁迅不仅不回避,还这么细致地还原整个遇害过程”,学生就不难答出“鲁迅还原真相,是为了揭露段政府和反对文人的谎言,以此唤醒麻木的国人”,独特的表现形式,才是鲁迅此文的价值所在。提取个别词语,反而让学生走进了整个语言环境,明白作者的主旨所在。

2、特殊句式的品析

散文中,有些句式非常特别,反复出现,或者倒装出现,或者省略出现,或者长短句式变换……都影响了作者语言的呈现,破解这些句子,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

比如探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的说辩艺术时,引导学生去关注孟子向梁惠王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时反复使用的句式,来使学生走进孟子的语言体系。

师:为什么孟子在介绍王道之始的具体措施时使用了三个“……不可……也”的句式,在介绍王道之成时又使用了三个“……可以……矣”的句式?

(ppt放映课文片段)

生1:排比句式,可以增加气势,让自己的理论更具说服力。

生2:前面连用3个“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让人觉得王道这个目标很容易达成。

生3:“也”“矣”翻译成我们现代汉语,无非是“了”的意思,句式翻译过来就是“这么做,就可以这样了”,听上去王道很容易实现,那么统治者在听到的时候就更容易被他说服,我觉得这两个句式就是孟子的小心机。

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内容要比让学生去分析孟子王道的具体措施要来得有效多了,王道的具体措施其实只是翻译问题,只是把内容疏通,学生并不能真正体会孟子的语言艺术。而让学生通过句式思考孟子这样表达的原因,探寻语言现象背后的原因,学生就能够自己体会出孟子的说理艺术,教学难点也就解决了。

3、语段结构的品析

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同的结构使得文章指向的意义全不相同,有时候透过文章的结构我们就能理解语言深层的含意。但是除了明显的倒叙、插叙这些叙述顺序外,文章的段落结构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而有时候我们也就错过了这么好的教学内容。

比如《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好几次教完后都觉得不痛不痒,学生始终跟文本保持距离,走不进作者的世界。后来我在上课时进行了一些调整,在赏析完“荷塘”和“月色”的特点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为什么作者要先写“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然后再写“荷塘的四周”呢?能不能先写四周,再写荷塘?”

生(齐):可能只是作者的一个下意识的写作顺序呢。

师:那我们试着把次序调整一下,看看是否带给我们不同的阅读感受?

生1:不一样。作者先写荷塘,好似很沉浸在荷塘的意境中,然而最终还是无法真的融入这片美景,所以再写了四周,将荷塘包围起来,他自己出离了这片荷塘。

生2:荷塘的美景皆是赏心悦目的,但是荷塘四周的景物却没精打采,尤其“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写出了作者始终无福消受这片荷塘。

生3:这样的顺序安排,给我一种感觉,荷塘只是作者营造的一个意境,一个摆脱现实的梦,梦做完了,作者也就“出境”了。

通过这样的引导思考,学生就更明白荷塘其实只是作者创造的一个审美意境,他想要摆脱自己的愁绪而不得,所以只能从荷塘中出离,回到荷塘的周边,也就是他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教师就利用了结构形式这个教学内容,突破了文章的难点。

又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此文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烛之武说辞背后强大的逻辑思考,所以调换了他说服秦王的几句话的次序,让学生分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通过对结构的探讨,学生就更加知道语言背后的逻辑关系,在语言前后的逻辑中感受作者的语言之力。

总之,语言的形式有多种多样,这些独特的言语形式恰是一篇散文的闪光点,亦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教师掌握了这些语言教学的支点,那么也就能撬起散文语言教学这个难题了。

猜你喜欢

刘和珍王道荷塘
《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微笑”的作用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埋个将军
荷塘里的“怪物”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四季的荷塘
鲁迅笔下的刘和珍, 真实的她却是一名武术高手
微趣图
小世玉智闯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