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
2020-10-21董梅
董梅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高中的古诗词的教学,先简述了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目前古诗词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的,并没有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对语文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无法理解它们多表达的含义,这就会让教学变得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去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情景教学,引用别的诗词,多元化的表达,让学生充分理解每首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同时教师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找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诗词学习的热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引言
在我国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巨作让我们学习,古诗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诗人们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情感,但是我国对于语文的教学还是枯燥的,教师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业的艰巨,教师课程的紧张让古诗词的学习依旧是死记硬背,学生不能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含义,这样也不会对它感兴趣,因此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效率非常低。并且很多学生只喜欢数理化,这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教师授课的方式没有创新,教学的方法过于传统,这就需要教师去适应时代的需要,适时的改变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国古诗词教学现状
我国的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占据了应试教育考试的很多分值,但是很多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只是去告诉学生考试的重点课文是哪部分,哪部分是需要背诵的,哪首诗词是需要考的,它的每一个词是代表的什么意思,一定要记住,但是学生仅仅记住了诗词,并没有体会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无法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会对语文的学习毫无兴趣,学习效率就会比较低,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国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依旧枯燥乏味,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增加学习的效率。
二、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一)感受诗词的意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与其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还不如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去理解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让学生走进书籍,感受书中形容的场景以及所表达的感情,这样学生就可以融入到课堂、融入到诗词里面,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诗词的意义,例如学生在学习《声声慢》这首词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个开头,学生就很难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愁情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复杂的,学生的生活体验简单,怎么能够知道这些愁苦,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去添加一些背景故事,讲出当时的国家现状以及诗人遭受到这些之后的悲伤,同时找一些描述这些场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深入的感受“秋窗风雨”的场景,体会作者“戚戚”的心绪,教师通过背景知识讲解、多元化的意境表达,让学生知道黄花、晚风、梧桐所代表的意向,虽然学生没有真正体会过,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到诗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含义,体会到诗人亡国的愁苦和孤苦伶仃的凄凉[2]。
(二)擴展知识范围,引入同类型诗词
学生在学习诗词时,有的可能不好记忆或者说不好理解,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多加积累,这样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对语文的学习增加了成就感,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效率,例如当学生在学习《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可以看到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赠汪伦》来跟这首诗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这些诗句,感受到古代的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送别的情感,让学生引起共鸣,学生有了感慨,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绪后,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这些诗词,同时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变得容易一些。
(三)引入情景教学方式
语文的传统教学方式是非常枯燥的,尤其是每天面对这课本和文字,有的同学甚至都会犯困,这就需要教师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改变曾经无趣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的有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需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去设定一些场景,这样学生在场景中才能更好的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了兴趣,例如在学习古诗《赠汪伦》时,教师可以让学会去演绎自己和最好的朋友分别时候的场景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其中的体验作者当时写这首诗的感情,也让教师授课的课堂充满了趣味,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诗词的内涵。
三、结束语
语文教学在学生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最主要的一门课程,其中诗词就占据了语文教学中接近一半的内容,但是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好理解的,并且学习过程也是乏味的,大多数的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学生不能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自然学习的效果就不会很好,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教师去改变教学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找到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用学生好理解的授课方式来授课,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传乾.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与实施分析[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3(12).
[2] 缪海燕.基于新理念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4,000(030):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