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2020-10-21张倩邵滢璐
张倩 邵滢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但对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城市而言,生态本底脆弱,问题多,治理难。从保护、美化出发,达到为人民服务,其有效措施是关键所在。本文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前提,结合黄土沟壑地区城市的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实际案例,探究其生态修复与城市服务功能的联系和作用。
关键词:“城市双修”理念;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的概念,将生态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引导城市建设逐步从“大拆大建”转变为“城市双修”的有机更新[1]。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国推动“城市双修”工作,从治理“城市病”出发,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使城市治理与服务的增效发展[2]。目前,“城市双修”的理念在获批58个试点城市建设中初见成效,在全国各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中得以普及[3]。其中,滨水空间是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修补的重要实施对象之一。如何有效地治理城市滨水生态空间、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城市景观形象,也成为验证“城市双修”理念的重要实践。
1 “城市双修”理念
一般人们对“城市双修”的解释即“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两方面的内容。其生态修复是用再生态理念,修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要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城市修补即用更新织补手法,拆除违法建设,修复城市设施、整治景观风貌,塑造地域特色[4]。而“城市双修”的根本目的是融合发展城市环境与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城市环境的改善为功能服务奠定建设基础,功能服务是城市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三亚是首批唯一的“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作为滨水城市,滨水空间的环境修复必然是双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两河四岸景观整治修复工程则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通过滨河滩地塑造,营造适宜植被的生长环境,根据水体含盐量,确定植物种植种类,部分地段结合景观精细化设计,将生态恢复与景观游览有机结合,融入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科普教育、生态展示等多重功能服务,打造出丰兴隆、金鸡岭桥头两座生态型公园,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功能服务的增效发展。
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是指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市与县的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延安市除洛川的2区1市9县、榆林南部6县的行政区划范围。城市一般沿河居于较为平坦的沟壑之中,用地局促,滨水空间的利用显得更加重要。区域生态本底脆弱,水资源缺乏、降雨不均、土质易湿陷等自然因素成为滨水空间“双修”的难点和重点。加之,人为重视不足,势必影响城市景观风貌和防洪安全,加剧滨水空间的水土流失、植被存活率低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子洲县滨水公园的实际案例,以“城市双修”理论为指导,探索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3 “城市双修”理念下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3.1 子洲城市概况
子洲县位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腹地,榆林市南缘。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势西高东低,大理河穿城而过。区域属暖温带与中温带过渡地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区域昼夜温差较大。日照充足,光能较强。该区域属丘陵沟壑强流失区,河流含泥沙的季节变化很大,夏秋多冬春少,汛期多而枯水期少,年内7—9月份的输沙量占全年的90%。
3.2 子洲濱水空间概况及现状问题
子洲滨水公园位于子洲中心城区中部,是青银高速的与大理河北侧之间的一块带状夹心地。全长约4.26公里,占地面积约20.63公顷。受大理河水体冲刷的影响,用地宽窄不一,整体呈莲藕状。全程最宽处宽度约184米,最窄处为河岸岸基,无法进行绿地设计。该用地通过8处高速下设涵洞、4座桥梁连接东南侧的主城区,通过4座桥梁连接西北侧的大理河南岸居民区。
现状用地北段为漫滩地,中段与南段中部有处小游园,其他均为荒地。整体利用率低,防洪功能弱,景观性较差。临水边坡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生境脆弱,尤其在大理河丰水期期间,边坡黄土层冲刷、坍塌严重。
3.3 整体设计思路
本次设计遵循全面恢复大理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指导思想,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自然景观创意重塑、生活方式创新引领,将大理河北岸打造为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以休闲运动为主题,以地域文化为内涵的滨水公园。
3.4 双修设计策略
设计优先保障城市的防洪排涝和高速防护安全,其次服务人们日常休闲、娱乐、运动等生活所需,构建一个植被葱郁的生态化水陆边界环境,使水、护岸、生物、人得以相融共生。
3.4.1 修复自然生境
自然生境修复是滨水空间建设的第一步,本设计以采用“外防内赏”的模式进行修复。首先是边缘用地。沿大理河一侧,结合丰水期、日常期的径流量,建立阶梯式的防洪堤。低位堤预防日常期河水径流冲刷,高位堤保障丰水期最大程度防洪能力。防护堤采用石笼、石筑等生态建设形式,植入适宜的亲水植被或滨水乔木,增强护岸的水土保持能力,过滤净化水质,提高土壤养分、增强植被生境能力;沿青银高速的一侧,种植高大、叶密、抗旱、耐寒、强吸收污染的乡土树种,建安全隔离防护林,主要起隔离防护、净化环境的作用。其次是用地内部,依据不同路段的防洪堤建设要求,整理可利用用地,增绿造景。以本土乔灌为主种植,促进植被成活率,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区域小气候和动物栖息环境。
3.4.2 修补空间功能
此段滨水空间弥补了主城区缺绿的空白,分段分主题对应服务主城区的生态休闲居住组团,老城综合服务组团、老城生活居住组团,成为休闲、运动、娱乐、游赏等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促进主城区的活力建设。同时,通过营造生态景观、植入特色文化,成为城市门户空间景观格局的集中展示区,有效地的塑造了城市对外形象。
3.4.3 修补道路网络
因防洪堤的建设和排洪渠的汇入,本段滨水空间用地不连续,设计通过钢架桥的搭建连接内部路网,形成一条完整的公园绿道,保障全段滨水空间的通达性和局部路网的完整性。并通过8处高速下设涵洞、4座桥梁连接就近的城市道路,形成一条完整的环线,组建城市运动的绿色慢行系统,实现城市运动主题服务。
4 结语
“城市双修”的理念以优先生态建设、突出以人为本为原则,“对症下药”促使城市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生态脆弱、用地局促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而言,滨水空间资源尤为可贵。对其进行生态修复与功能修补,提升城市生态、景观、休闲、健康、运动等宜居综合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活力和魅力,能够有力推进城市的增效发展。因此,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河城生态一体化、城市形象、宜居生活环境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催化与转型“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 住建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Z].http://www.mohurd.gov.cn/,2017.3
[3] 住建部 公布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探索推动城市绿色发展[Z].http://www.mohurd.gov.cn/zxydt/201707/t20170717_232646.html,2017.7
[4] “城市双修”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城市发展研究25卷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