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实践路径的探索

2020-10-21李梦楠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

李梦楠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必须要加强对思政课程重要性的认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打造大思政格局。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实践路径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關键词: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KYSZ-201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思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也开始融入现代化元素。思政课程是高校所开设的通识性课程,主要利用其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与专业课程相关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形成课程思政理念,完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体系化建设的可持续性。

一、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价值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培育学生的精神信仰,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自觉地养成道德化的生活方式。教师应积极挖掘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利用原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完善教育教学成效。

二、高校特色课程思政的问题分析

(一)关于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较少

在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大部分都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可操作的实践性案例几乎没有。高校内部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常常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融通融合,且将新时期党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运用于课程教学中,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由于没有相关的可借鉴文献,教师只能够通过国家领导的相关讲话和文章完成对教学的指导借鉴,导致高校内部的课程思政体系明显不完善和不规范化。不仅如此,由于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入无可借鉴的文献,只能够通过高校内部的多次教学实践来慢慢积累经验,通过将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来达到预期研究目的。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在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或者研究机构都是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具体化,并且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资源投入或者研究,缺少整体化的设计理念,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很容易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将课程思政内容敷衍化处理,照看相类似的东西依葫芦画瓢。由于高校内部并没有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中的体系化要求,只是针对单门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研究成果的碎片化趋势明显。高校教师并未能够很好地把握教书育人的基本内涵,不同领域的教师专注于自己领域内的内容教学,而忽视了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融合性差,使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仅停留在教学表面。对此,高校教师应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之间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研究与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方式方法。

三、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创新举措

(一)明确相应的思想政治体系目标

在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必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形成本校独有的特色和优势。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责任管理机制,增加教育教学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加强意识形态管控,营造出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在此期间,还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考评,强化校风教风建设。除此之外,思想政治目标必须要明确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身上,宣扬党中央的正确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高校内部教学实践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应用价值。

(二)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必须要加强新形势下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扩大教师思想教育团队,使得教师真正地参与课程思政体系拓展中,挖掘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不同环节中,丰富教师自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还应采用优质的设计理念,推动学校各个环节的思想政治理念转变,健全思想政治体制机制,使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挖掘育人教学内容,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使得全员都能够融入其中,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引领学生学习专业思想与知识的指导者,对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需求,完善现阶段的课程思政内容标准建设。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必须要结合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党中央的新思想为准,提升高校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降低一些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性作用,完善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培育模式。

(三)强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在高校的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必须要注重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得教育事业贴近社会实践,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结构,推动特色专业发展,完善通识课程平台,实现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并且将思想政治与行业精神、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人才培育中,使得高校输出的人才适应产业需求。高校教师必须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打造在线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必须要突出教育教学内容,明确科学知识的思政价值,并将其融入行业精神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价值引领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每一门课程都必须要依据教学大纲,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引入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专业课程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应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形成育人合力。

(四)打造特色思政教育文化

在高校的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进步,融合行业特色,打造适合高校实际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此期间,高校可以积极培育互联网文化发展模式,依托微信、QQ以及微博等新媒体资源,将正能量的思想引入,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双向结合,打造在线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多渠道完善校园文化内容。为了进一步塑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高校必须着眼于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校园内部添加多样化的标识,营造高标准的校园文化环境。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地邀请著名校友回校举办多样化的讲座和论坛,利用“职业榜样”与“杰出校友”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潜移默化地促进高校的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可以建立起优质的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将多种文化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努力培养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强化课程思政效果,高校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高校的课程思政全方位建设,实现多渠道的课程体系管理,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紧密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品牌管理要求,培养新时期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促进教育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No.581(14):33-35.

[2]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北京物资学院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No.363(21):55-56.

[3]江颉,罗显克.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84(32):85-88.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
高师德育中民族传统文化动力来源与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