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景观设计中绿建技术应用浅析

2020-10-21荆媛媛

写真地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海绵城市

荆媛媛

摘 要: 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已有十余年的时间,这其中经历了从零起步,从建筑单体到群体化发展的历程,绿色建筑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中。随着近些年来高新绿色建筑技术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速发展,新的绿色建筑理念不断涌入并投入应用在景观设计中,尤其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将生态景观设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传统校园景观建设的弊端讲起,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规划建设为例,提出了以绿色建筑技术为基础的高校景观设计策略,并详细介绍了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在校园景观设计的应用,力求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推进资源的全面节约和可持续循环利用。

关键词: 校园景观设计;绿色建筑技术;海绵城市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7-0216-01

1 研究背景

国内对绿色建筑探索与实践的数十年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我国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经历了2014年的修订版后,随着建筑科技发展迅速,海绵城市、建筑工业化等高新建筑技术和理念对绿色建筑的内涵不断进行拓展与深化,因此促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版的颁布。其中第8章环境宜居中对景观设计有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及要求,并将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有了详细的评审要求。

2 以绿色建筑技术为根基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以往校园景观设计中缺乏合理科学的雨洪体系设计,强行沿用传统的建设方式,盲目粗放的使用不透水硬质铺装,大推大建,破坏校区原生自然环境,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新型的校园景观设计应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的景观设计评价细则为基底,结合绿色建筑技术,运用演绎化的象征手法,将生态、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进行有机结合,为广大师生营造自然宜人的、舒适的、休闲的校园空间。

3 设计实例

3.1 项目概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苏省句容市,设置有8个学院,51个专业,在校学生约13000多人。学校位于句容市中心区,学院被城市道路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主要为教学区、文体区以及少量的实训区。北校区内部现已建有体育馆、图书馆、实训工厂及四栋教学楼,校园内环境优美。整个用地约24.0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5.23万平方米。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的建设围绕“启·承·转·合”这一核心设计理念展开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以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化为指导,实现校中有园,园中有校,校园共生的格局。景观轴:主轴串联了入口校园广场、图书馆及周边功能区,形成校园礼仪景观主脉络;生态院落:教学区采用院落景观模式,保证了各区景观的均好性,处于生活区的景观院落为户外交往活动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积极空间和精神场所。景观节点:沿主要景观轴和生态院落设置多处景观节点,并结合景观湖的滨水空间,借鉴自由园林空间意向,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景观。

3.2 绿色建筑技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具体应用

3.2.1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背景下的雨水收集系统

根据北校区场地现状及句容的气象条件,进行了LID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的计算与布局,包含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性铺装等多方面景观技术,作为景观设计的基调。

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手法,与给排水专业配合,结合低影响开发技术(海绵城市理论)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具体做法是将建筑屋面雨水通过集水口流入建筑雨水管,经由植入地下的导管引致雨水花园,下渗一部分的雨水,路旁的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结合盲管作为新的海绵设施引导道路雨水收集,排入新建雨水管网,再统一排入学校内自然水体。细节设计上,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可以将屋顶雨水出水口设计为石笼型和石块型,在缓解雨水冲击的同时兼具良好的景观效果。

雨水花园既是一种不断持续的自然生态的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设施,也是景观设计中美化局地环境的浅凹形绿地,花园内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收集和净化,所以在植物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要求,该项目采用干塘式做法,植物选择时优选本土植物,选用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既可耐涝又可抗旱的植物,应注重物种相互的配搭种植,构成复合植物雨水花园。

透水铺装地面是解决大面积场地排水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透水铺装的表面比较粗糙,在夏季地面湿度大,吸水能力强,能起到良好的降温、增湿及减尘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与常用的不透水铺地相比,减少了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压力,更加经济环保。校区内的地面停车设计为生态停车场,渗透性地面能有效地收集、蓄存雨水。每个车位为透水砖铺设,设有一定的排水坡度,透水砖下设砾石带与下凹绿地进行多层过滤净化,增加了下垫层含水量,同时可以降低车辆行驶带来的噪声污染,为在校师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3.2.2 保护北校区原有地貌及植被,建立多层次多形态的生态绿化系统

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校区生态绿化系统,保护基地内原有优良植被,利用复合立体种植区划各个部分景观绿地。根据主轴线、生态廊道、景观庭院等空间差异性,形成面—线—点的逐层渗透绿化模式。

首选适应本地气候及土壤的植物,根据不同物种在季节、空间高度、展現效果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多层次、品种搭配合理的、乔灌草结合的立体复合植物群落。

3 水体设计

尊重北校区原有地形地貌,突出基地特色,打造具有雨水净化和水体自净能力,且具有调蓄雨洪功能的校园水景空间。

适当调整场地内现有湖泊岸线,利用亲水平台、汀步等措施打造蜿蜒曲折却又生动有趣的滨水空间,通过局部改造,形成小湿地景观,利用自净化的边缘及多层级的净化过程,整个校区的雨水及景观水体的污染进行净化,形成特色生态海绵景观空间。

4 结语

绿色建筑技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追本溯源到《庄子·达生》中“天人合一”的古老、质朴的绿色意识,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的景观设计为案例,对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解读分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希望对景观设计师们在未来的高校景观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2] 刘瑾.绿色建筑景观设计浅析[J].住宅科技,2012,08:35-38.

[3] 杨青,庄蕾.绿色建筑的生态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9,20:40-41+109.

猜你喜欢

绿色建筑技术海绵城市
浅析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
基于AHP的绿色建筑技术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技术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初探绿色建筑技术在环境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