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对于中国画的发展与影响
2020-10-21刘金晶
摘要: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五四运动激发了一大批进步人士要求开放、改革的热情,其中徐悲鸿提出中国画也当随时代加以振兴,恢复中国画的优秀风骨。徐悲鸿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进而,将素描引入了中国美术教育之中,时至今日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素描作为基础课,尤其国画专业学生也皆以素描为基础绘画手段考入院校学习国画专业。本文探讨了将素描作为我国美术基础教育后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影响。
关键词:徐悲鸿;中国美术教育;写实主义;素描
一、徐悲鸿提出写实主义中国画思想的的时代背景
1911年,通过辛亥革命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那个风起云涌,思想解放的时代,中国绘画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也被人们所意识到,因此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美术流派与人物,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了改革。
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想进入中国,让中国人意识到了,想要改变中国未来的命运就要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去依靠制度理性和工具理性,舍弃上千年来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带来的一些迂腐观念。但是,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方法和制度的同时,也仍然要保留中华民族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走符合本民族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社会改革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形态如此,在美术上亦是如此。
徐悲鸿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他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美丽的异国风光令他陶醉,欧洲绘画大师们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浅。长达8年的旅欧生涯,使徐悲鸿对于素描十分之重视,1947年,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中提到“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1]并把素描作为写实主义的绘画命脉来进行推崇,并且塑就了他此后一生的审美意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他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美术的振兴与发展,创作出反映中国时代风貌和具有中西多样技法的中国画作品。
二、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
徐悲鸿受五四运动中强调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影响,他极力抨击晚清科举制度影响下大部分文人画不注重自我的内心感受,一味摹古仿古。素描作为写实主义的基础载体,不仅仅强调了物象的形,更重要的是使中国画具有更严谨更科学的面貌,从而也促进了中国科学思维的发展。他在“新七法”里所说的要点:位置得益、比例正确、黑白分明、动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2]都在说明他对于绘画要求形神兼备和充满生命力的标准。而这一标准,也在他一系列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画作中也有所体现,徐悲鸿拿西方的写实主义,用中国画中的笔墨表现,以动物花鸟寄情、比兴,隐喻和象征的托物言志而隐喻关怀现实的这种中国文人画传统手法,去表现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世界。因此,徐悲鸿的中国画写实主义具有时代性,也将中西文化相互交融使中国画迈向新的篇章。在徐悲鸿写实主义美术教学的方法里,除了“新七法”以外,还有“尽精微,致广大”。这一思想强调的是既要有局部细节也要有大局整体观念,也就是说,在作画过程中要有整体意识,并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绘画作品才具有完整性,这一观念对当代美术教育中依然被重视。
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的影响
徐悲鸿为改良中国画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思想都带有很大的争议,到今日仍然有着不赞同的声音,在国画教育中推行徐悲鸿的教学思想,虽然出现了如此大的争议,但国画专业学生应该对此番争议进行分析及挖掘发现其中可取部分即合理部分,思考如何进行思维转化,既保留优秀传统元素,又融合西方写实绘画中对人对生活、对时代的的认真观察和准确描写。
总结与归纳以使国画的发展道路变得更为宽广顺利。传统中国画强调笔墨和“意”。但并非忽视了形的重要性,如果说国画的最高的境界是气韵生动,那应物象形也是国画中不可缺少的标准,而往往国画学习者将传移模写作为终极目标,将国画的发展前景束缚于眼前。气韵生动地表现也基本的对于形的把握,而素描则是练习形准确性的有力工具,虽然在传统的中国画中,以白描作为训练造型能力的手法。但我认为白描对于掌握事物内部结构的掌握有所欠缺,正如在画人物画的过程中只画其皮肉而不强调骨骼,这样的人物画是没有力量感的,所以学习与训练很好的弥补了不足之处。将素描与国画完美结合这是一条我们将要继续探索的道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国画在双方的争论中,艺术家们对中国绘画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并努力探索与解决这些疑问,使得国画变得如此多元。也正是由于这些争论,才能使国画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脚步。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使课程更加多样化,也是从院体式转为了学院派教学,使其更加有科学性,促进了我国教育形式的转型。他将西方的教学制度与教学理念引入中国学院教育,并积极实施,是中国的美术教育模式不再是传统的师徒教授的教育方式,为中国传统绘画注入了新的绘画方式,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现代艺术感。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可把其形容为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有利有弊,但从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上来看是利大于弊的。
结语
在20世纪初期,徐悲鸿提出的写实主义的美术绘画思想与其本人的求学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却也是时代背景的产物。本文通过探讨了将素描作为我国美术基础教育后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素描是艺术的基础就如同数学是科学的基础。素描的引进有利于将艺术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扩大了艺术的受众群体。第二、通过“新旧国画之争”了解国画在曲折中前进与发展,国画专业学生应当学习徐悲鸿等艺术家为一生致力于艺术与艺术教育事业的执着精神。分析、总结借鉴前人的绘画经验,不断探索、发现适合自己乃至中国美术的发展道路。第三,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使得中国画于之前的传统国画道路更为宽泛,吸引了更多国画爱好者學习国画传承国画创新国画,虽然此中有些创新过度的,但仍然是为了中国画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使得国画更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更加的多元化。
徐悲鸿的写实美术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总的来说,积极的方面是更为广泛的。同时,其部分有价值的思想对于当代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依然有不容忽使得借鉴意义。
注释:
[1]晓山.素描与国画【A】.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论文集【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11.
[2]徐悲鸿著、徐庆平选编:《奔腾尺幅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38-39.
作者简介:
刘金晶,女,汉族,籍贯:湖南岳阳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花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