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对现代汉字笔顺影响的问题研究
2020-10-21李嘉欣
李嘉欣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加深,以及对国民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汉字的规范性变得尤为重要。笔顺是规范汉字的基石,但对于汉字的笔顺,人们的理解、书写习惯不同,或是基于美观角度,进行的书法变式不同,都会使汉字笔顺发生很大变化。本文旨在探究书法因素对于汉字笔顺的影响。
关键词:汉字笔顺规范;书法
一、汉字的规范化
近年来,国家持续重视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深入开展了多项语言文字工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成绩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亮点纷呈、语言文字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语言文字事业在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在这些优秀成果的背后,汉字规范化的推进是功不可没的。
2020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语言文字战线要加强战略思维和系统谋划,更高站位谋划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更大力度实施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把语言文字事业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来思考、来推动。
汉字的规范化早已不再局限与语言文字领域范围,而是对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化语言文字交流合作,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各个发展方向都有着助力作用,汉字的规范化使国民素质更进一步,而优秀的人才队伍又会推动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如此的良性循环,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的新的更大贡献。
二、汉字规范笔顺现状
汉字流传千年,它的笔顺也必然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例如有人们根据自己的习惯所形成的日常习惯笔顺、为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社会通用笔顺、各种书法字体根据美观及流畅度所形成的书法笔顺,以及国家制定的规范笔顺等。
尽管笔顺具有多样性,但并不代表规范笔顺不重要。《北京日报》曾在2014年的报道中这样提到,面对国家规定的汉字笔顺规则,不少人提出质疑:“字写对了不就行了?”更有人提出:“笔顺应以大多数人认同的为准”。面对各种声音,多位语言文字的权威专家也给出了答案,他们的一致观点都是“规范汉字笔顺非常重要”。
在规范笔顺方面,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但这也只是一个框架,许多特殊情况的汉字依旧不包含在内。因此,自1995年-2005年,国家语委先后发布了五项有关汉字笔顺标准规范的文件,汉字笔顺作为推动汉字规范化的基石,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语言文字法治化具有非凡的意义。
然而在抽样调查了本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汉字笔顺后,可以明显看出汉字笔顺正确率并不理想。造成笔顺不规范的原因很多:个人主观因素上出于习惯,寻求便捷、客观因素上,网络时代带来的电子设备对书写的冲击,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笔顺书写等等。书法思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例如“忆”的笔顺书写错误率高达样本的97%。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一些被试者学习过书法,因此在写“忆”字的竖心旁时,会按书法思维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点,而正确的写法则是先写两边,再写中间。
三、书法对汉字笔顺的影响
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金文小篆走来,到楷书端庄,行草飘逸。汉字书体的不断变化,也带来了书写笔顺的不断调整和适应。不同的字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笔顺体系。古人在书写时,更加侧重字的“意境”,对于笔画先后的硬性规定较少。明代汤临初在《书指》中提到:
“真书如《黄庭经》、《兰亭集叙》皆势从笔顺,象逐心生,见其落笔,即知全体,甫思承前,即寓起后晔,如春华而泯藻缋之迹,灿若神明,而无变幻之竒。”
书法讲求顺势而动,以笔势代替了笔顺。以下列举几个在书法笔顺与规范笔顺上有出入的字。
1.“有”。书法是从汉字美观的角度进行书写的,不要千篇一律,而是追求字的变化多端。书法家们也常常将同一个字变换笔画长短或笔顺达到欣赏效果。如米芾写“有”,、二字分别出自不同碑帖,根据行楷和行书的书写方式,笔意不同,笔顺的变化也不同。
2.“王”。规范笔顺下“王”字应该先写两横,再写一竖,但行书为了书写更加方便,打破了原有的笔顺。(出自欧阳询的行书)(出自米芾的行书)第一笔先写横,第二笔是竖,最后写两横的笔顺一是让笔画具有了更多变幻的可能,展现书法的线条美;二是书写起来更加便利简约,也更顺手。至于草书的(出自王羲之草书)更是一笔贯之,更加精简了。
3.“分”。分字的楷书和行书都有较大变化,(出自赵孟頫的楷书)(出自王羲之的行书)都能看出其笔顺不是撇——捺——横折钩——撇的顺序,而是将捺改为点,左侧笔画一气呵成,最后写点。
4.“母”。“母”的规范笔顺是竖折、横折钩、点、横、点,行书中简化了笔顺,将两点作为最后一笔连起来写,草书更是意聚形散,将两点并做一点。
5.“忄”。竖心旁正确的写法是点——点——竖,在书法中是以竖作为主笔,做主笔支撑全字时,通常先写这个笔画,确定重心,再写出骨架。因此笔顺变为竖——点——点。
6.“日”。从书写速度和实用性的角度,日字的行书、草书都是先封口,后写中间的点。
通过以上的举例,典型的笔顺更变有“先竖后横”,如“王、青、土”等;“以竖为主”,遇到有竖或竖弯钩的字,多以竖或竖弯钩为主笔先写,如“竖心旁、乎、手、半”等;“先封口”如“日、田”等字,先写四边后写中间,这和我们规范笔顺也有很大出入;“简并原则”,为了寻求字的簡便写法,将笔画缩减或变形,如“分、龍、能、解”等。这些书法笔顺都对汉字笔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四、结语
规范的笔顺是书写汉字的基础,书法笔顺则使汉字更优美,带来美的享受。因此就笔顺规范的角度来看,对于青少年,我们应该重视对其标准笔顺的规范和指导,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多以楷书作为范本加以练习,在掌握基本笔顺原则后再进行其他书体变式。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应该加强笔顺规范意识,有意区分规范笔顺与书法笔顺,如此可以在代际传递中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将规范笔顺推行传播下去。
参考文献:
[1]黄俭.浅析书法对汉字笔顺的影响[J].汉字文化,2018(S1).
[2]黄金城.论汉字笔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17(02).
[3]张海涛,王敏.软笔书法与硬笔书法笔顺异同问题初探[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8,8(01).
[4]李秋逸.现代汉字笔顺规范应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