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微课优化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思路
2020-10-21严友兰
严友兰
【摘要】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课前预习前,教师针对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提前预设,能有效地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主性。微课的使用,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借助微课技术,能进一步优化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如何应用微课优化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思路作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预习;思路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探究能力比较薄弱,仅靠上节课后教师简单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他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另一种方法是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小学生专注度差,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些都容易导致预习方向出现偏差,还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微课的使用,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制作微课时,针对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提前预设,能有效地保障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提前把微课发至家长群(或上节课后展示),改善学生预习的“生态”,根据微课预设,借助微课技术进行课前优化预习,能有效地保障预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字词释义强化理解运用
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由于他们的知识面、学习经验方面的原因,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字词往往成了他们的“绊脚石”“拦路虎”。传统的预习“指南”,教师通常引导学生采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获取字词释义,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字词的真正含义,对字词的“认识”不够深刻,对理解课文也带来一定的障碍。由于微课通常采用音频、视频、文字、动漫等技术交互,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观,特别是学生喜欢的动漫、卡通语音等素材的采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观看兴趣和学习兴趣,能顺利地促成预习任务的完成。
微课时间是有所限制的,通常十分钟左右为宜。制作时抽出2分钟左右的时间,展示本课生字的笔画、读音、组词、造句,让学生能通过学习微课展示的内容,掌握字词的读音及释义、运用,以及适当的字词拓展,生字当中的形近字、多音字归纳、易混淆的部分等,学生就能突破阅读的障碍,有效领略课文的内涵。在微课的引领下,学生会更投入。如《只有一个地球》(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的 “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生词,我利用视频导入地球,然后结合地球的特点、资源、人类的开发等,三维动漫形式分解对应讲解释义,图表、人均比例、不合理开采等视频讲解,学生从视频的释义中,能较好地理解了这些字词的意义。接下来,对哪些原因造成对地球危害,就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二、情景引领感受语境音韵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文章,能通过朗读、朗诵,感受其语言、文章的价值。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也有对父母、老师充满深情的文章。微课在创设、再现课文情景语境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能将课文描述到的语境进行复原、转化、内化,并通过背景音乐、独白、旁白等,能有效地强化、活化、深化、优化学生朗读课文的体验。通过微课引领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到特定语境下描写的语境音韵,更好地品味文章。这对学生感知课文、品味语言、领略作者意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和人们的活动为写作的经纬线来介绍北京的春节。由于时空和学生未到过北京,学生感性与理性知识的转化、空间想象能力等原因,学生读出其中的“奥妙”,领略作者描述下的北京春节是有的难度。我在制作微课时,把课文中描写的“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年货”……一一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配予旁白,直接朗读文中描述的语句,从“过春节的三次高潮”到“正月十九春节的结束”。学生在情景和语境中,边听边读,完全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微课朗读下的音效中,充分感受到北京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从而使学生的预习顺利地达到预期效果。
三、简明扼要体现写作背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从简明扼要的写作背景中感知、知悉课文作者的内心感受,是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境的有效办法。通过微课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写作时的具体环境,同时还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事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而编排的。本单元的《狼牙山五壮士》《七律·长征》《开国大典》《灯光》等四篇课文写作背景,都是表达革命先烈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教师通过微课,把时代背景、写作背景进行适当的介绍,学生在预习时就更能感受作者描写的情景体验,通过预习朗读,更好地把握、理清课文脉络,让人觉得身临其境,并在多媒体音视频中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感受和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内心世界。
四、紧扣教学目标优化过程
微课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优势。在课文预习前,把教学目标体现在其中,既能有效地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又能使教学目标贯穿其中,就能更有效地达到预习效果。课标中“有效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念都是一致的。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科学合理、灵活运用素材元素,动画、声音、视频、图片等直观性的感观材料,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而讲。
微课制作时把教学过程会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比如,微课表述讲解到需要互动时,进行“停顿”提示。这样,学生在预习时能从在这些关键节点的提示中,停下“脚步”,根据提示,对应搜索文中相关部分内容,进行“生本”(本指文本)互动,找出问题信息。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对话等。这种由微课引领、优化过的“微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达到预习目的。此外,教师对学生在预习时反馈的问题要给予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完善、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微课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优化教学过程。
总而言之,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好一些“碎片时间”,按照教师的微课指引,在微课中领略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提前预设的视频讲解,结合运用到预习中,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导向下,顺利地把教师“运筹帷幄”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学生预习和课堂教学中。观看几分钟的微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为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礎。通过微课这个平台,借助现代化技术优化课前预习,改善预习中的“学习生态”,能有效地保障预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阳作兴.《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0320).
[2]彭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唐艳艳.核心素养视野下预习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