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价迷思

2020-10-21蒋李

支点 2020年10期
关键词:猪价养猪猪瘟

蒋李

猪肉,一直是中国人菜篮子里最重要的荤菜之一。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去年以来,国内生猪供应持续偏紧,猪价也一路高企。

这一背景下,一则“生猪产能将面临过剩”的消息引发热议。近期,上市公司唐人神(02567)董事长陶一山表示,中国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

“早已有圈内养猪大户预测,到2022年,国内猪价将跌到10元/公斤。我更悲观,届时跌到4-5元/公斤都是完全可能的。”陶一山说。

陶一山所说的猪价,主要指三元商品猪(3个品种杂交出来的猪)的生猪价格,而非超市、菜场的猪肉价格。9月13日,国内三元猪生猪价格在35元/公斤左右,若真跌到4-5元/公斤,则要下滑85%以上。

对养猪行业而言,上述言论无疑是泼了盆冷水。湖北是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排名第四的养猪大省,众多生猪养殖从业者十分关注这一话题。

支点财经采访发现,表面上,对陶一山观点的争论是围绕猪价波动,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则是关于本轮猪周期特点及趋势的讨论。为此,本文通过大量采访及资料梳理,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猪周期?为什么会发生猪周期?

2.当前的第五轮猪周期有何特点?陶一山所言会否成真?

3.作为生猪养殖大省,湖北应如何应对未来猪价波动?

以前只赚147元,现在能赚2000元

作为全国生猪养殖大省,今年上半年湖北出栏生猪1261.08万头,平均每头盈利约2000元。加上种猪、仔猪销售,上半年全省养猪利润约300亿元。

尽管产值颇高,但对于这一传统而又冷门的行业,很多湖北人都不甚了解。所以,我们先从行业的基本特征谈起。

一是定范围,确定陶一山所说的猪价到底是针对哪种猪、哪种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陶一山的言论,针对的是生猪养殖的主流品种——三元猪。

以3类猪品种杂交而成的三元猪,具备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特征,从出生到出栏只需150-180天,特别适合集约化养殖。相对而言,民猪、太湖猪、金华猪、内江猪等国内地方猪(土猪),则属于小众产品。虽然适应性强、肉质好,但存在生长慢、脂肪占比多等缺点。

“有些土猪300多天才出栏,主要针对小众消费人群,生猪价格为25-30元/公斤。但这类猪品种,占市场比重极小。”胡冰川说。

二是找规律。为什么陶一山敢于预测猪价?核心因素是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也就是业界常常提起的猪周期。

长江期货近期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2003年6月-2018年7月,我国一共经历了4轮猪周期,自2018年8月至今,正在经历第五轮猪周期。此轮猪周期中,国内生猪价格最低曾达到10元/公斤,而2020年9月13日,国内三元猪生猪价格在35元/公斤左右。

对此,下游客户体会尤为强烈。江苏一家猪肉脯生产商每年猪肉需求大概为5000吨,该公司高管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猪价每到10多元/公斤时,公司就会提前囤货,应对未来猪价波动,“目前猪价高企,我们则是尽量减少库存,摊低成本”。

三是找原因。猪周期与供需关系相关。从需求端来看,我国生猪年消费量相对固定,一般在6.9亿头左右。因此,供需关系失衡的“罪魁祸首”,主要在于供给端。在诸多供给因素中,进口猪肉、储备肉对猪肉价格影响很小。猪周期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在于国内生猪养殖“小、散、乱”的现状。

我国生猪养殖多为分散式养殖,以散户为主,家庭猪场、大型养殖公司为辅。譬如,今年上半年,国内八大上市猪企出栏量共1953.59万头,仅占全国出栏量的7.78%。

当“小生产”面对大市场时,从业者很容易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而追涨杀跌,出现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局面,造成生豬供应大幅震荡。最典型的现象是:猪价上涨,会引发产能扩张;过度扩张后,导致产能过剩、利润下降,部分产能退出,供给减少;供给不足,又会引发猪价修复性上涨……如此循环,形成周期。

为什么每轮猪周期持续3-4年,而不是更短或更长?据了解,从补栏母猪幼崽,一直到母猪生产、仔猪出栏,需12-18个月左右。生猪繁育周期,再加上因猪价上涨刺激补栏所用时间、猪肉供应增加带来价格下跌的时间,一轮从涨到跌的周期恰恰是3-4年。

2019年,全国生猪出栏数仅5.44亿头,存在明显缺口。2020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2.51亿头,同比下降19.9%,预计全年依旧处于供给偏紧态势。

同期,生猪价格和生猪养殖收益均处于高点。2015年,全国自繁自养出栏生猪头均盈利水平仅为147元。然而,目前不少养猪户盈利能接近2000元/头。以唐人神为例,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859.06%。其中,一季度每头猪平均盈利1938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生猪养殖的合理收益为200-500元/头,“目前行业收益已在阶段性高点”。利润大增之下,国内各龙头猪企都在积极扩产,甚至京东、万科等企业也开始跨界养猪。在湖北,更有水泥企业跨界养猪的案例。

然而,不管供给多么疯狂,只要规模化程度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这一波动就将长期存在。

2023年猪价可能达到10-15元/公斤

再次回到主题,若将陶一山对于生猪养殖的判断进行分拆,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讨论。

第一,陶一山所说的价格拐点出现的时间是否合理?

按照常理,如果一次猪周期时间是3-4年,那么,猪价从高到低的拐点应该是在2020年4-10月。而陶一山的观点是,拐点会出现在2021年初。对于这一时间点,本文采访对象基本都表示认可。原因在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本轮猪周期的产能下降幅度更大、产能恢复时间更长。

前文提及的长江期货研报表示,从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开始,2019年国内几乎有1/3的生猪死亡。胡冰川近期在我国西南地区调研发现,即便是在一些交通极其不便的偏远山区,在2019年都受到了猪瘟影响,生猪大量死亡。

猪瘟造成的生猪供应缺口,使国内生猪价格从2019年的最低10元/公斤,上涨至2019年11月近40元/公斤的历史高位。后期,随着储备肉投放、进口肉增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的影响,猪价出现了一些波动,但供给偏紧的态势仍未改变。

目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疫苗,疫苗出现以前,市场供应能力的恢复仍需要时间。高位震荡态势可能持续到明年初。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向支点财经记者表示,预计本轮周期将持续5年左右,在2023年结束,继而进入下一轮周期。按5年时间计算,明年初恰好是这一轮猪周期的猪价高点。

第二,陶一山所说的“中国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数据是否合理?

不管是从支点财经记者查询到的数据,还是从前文采访对象的反馈来看,20亿头这个数据都不算严谨的预测。据统计,当前生猪出栏量较大的8家上市猪企2020年生猪出栏目标合计不到1亿头,在建或将建产能规模也远未达到这一量级。

从过往经验看,猪价降到很低时,养殖主体赚不到钱,就会大量抛售母猪甚至减少产能。等市场供给变少,价格会再度上涨。“20亿头的说法,过度放大了生产的盲目性。要知道,养殖户都是理性主体,不会没有任何思考地去扩大生产。”朱增勇说。

而且,从在建或将建产能的角度来看,大型企业投产往往是分批次的,产能释放需要一定时间。“到某个阶段,产能恢复导致价格下跌是很正常的情况,养殖主体也会根据价格波动进行生产安排。”朱增勇说。

第三,陶一山预测的“2022年4-5元/公斤”的猪价是否会成真?

猪价与生猪产能,是一体两面的问题。从上文分析来看,下滑至陶一山据说的“4-5元/公斤”猪价,恐怕不易实现。

当生猪价格处于下行周期时,其价格低点不会低于成本线太多。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养殖管理、防疫、环保及人力成本都有明显提高,目前整体生产成本在14-15元/公斤之间。猪价偏离成本线一段时间后,不同养殖主体会调整存栏或生产安排,届时生猪产能又会开始调减,价格又将回升。

结合目前生猪养殖供需情况,李国祥预测,下一轮猪价的低谷将在10-15元/公斤之间。

对于陶一山的观点,新希望(000876)、金新农(002548)等上市猪企近期也作出了回应。新希望总裁张明贵表示,猪价一旦跌破养殖成本线之后,大部分从业主体都会选择观望或是出清,不可能持续下跌到4-5元/公斤的水平。金新农则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针对4-5元/公斤的言论,“不敢下结论,可能只有神仙才知道”,但“将成本降到每公斤5元不太现实”。

即便唐人神公司自身,也于9月11日在互动平台称,“陶一山的观点不代表公司对养猪行业的完整看法”,同时表示“生猪行业确实存在周期波动风险,如果未来生猪行业疯狂扩产,猪价确实会下跌到较低水平”。

总而言之,综合大多数采访对象的观点,目前生猪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明年初出现拐点并逐步下行,并在2023年达到10-15元/公斤的价格水平。

如何应对?规模化是核心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学会理性应对猪周期十分重要。

如何理性应对?

首先,要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1990年以前,我国生猪行业主要以散养模式为主,从2006年开始,大量散养户每年以1%的速度退出,但散养户仍占较大比重。此次的非洲猪瘟疫情,则加快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及紧迫性。

“过去,一对夫妻管理一个100头规模的小猪场效益还不错。但在疫病威胁之下,小微养殖的抗风险能力、竞争力正在下降。”胡冰川说。譬如,在有效疫苗还未出现的情况下,非洲猪瘟疫情的生物防控是需要成本的。一家2000头规模的猪场,头均防控成本一定比2万头猪场的成本要高不少。

胡冰川表示,对于湖北生猪养殖经营主体而言,无论是散户、家庭式规模养殖还是大型养殖公司,都要强调规模化。湖北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在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领域均无A股上市公司。如何利用好资本力量实现规模化,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要建立完善的猪价预警信息系统。如今,经营者多少都有一定猪周期的意识,但绝大多数经营者并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再加上盲目地追漲惜售与恐跌滥杀,导致应对不力。

前文提及的长江期货研报指出,政府需要及时发布市场、技术、疫病信息,保障信息获取方式的方便快捷,避免经营者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决策失误。这些信息中,有两个指标值得特别关注——生猪存栏量决定半年后的出栏水平,能繁母猪存栏量则决定未来一年出栏水平——这两个指标,是判断国内供需情况的核心数据。

第三,从业者可关注生猪期货进展,并适时跟进。期货往往具有判断价格走势、规避风险的功能,生猪期货也不例外。譬如,可通过期货交易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生猪养殖场、屠宰加工厂、猪肉贸易商能提前锁定销售或采购价格,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正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届时,国内从业者通过期货交易行情,能及时了解未来生猪价格走势,降低生产盲目性。

值得注意的是,生猪期货可以形成透明、公平、公正的价格发布机制,保险公司也可做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业务。这类保险逻辑为:当生猪价格降到保险赔付线并满足相关规定时,购买保险的经营者便能获得相应赔偿金。

第四,从业者需要不断改进养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创新养殖业态。这方面,湖北企业已有一些探索。8月17日,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开工典礼仪式在鄂州市举行。该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形成“楼层式生猪养殖”模式,为湖北迄今为止单体最大生猪养殖项目,建成后年出栏生猪量可达60万头。

“生产大楼共26层,单层面积1.5万平方米,层高3.6米,采用了很多现代化设施。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楼层式养殖防疫能力更强。而且,楼层式养殖虽然建筑成本高,但用地成本更低。”中新开维董事长诸葛文达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目前,楼层式生猪养殖在国内已有先例,不过,任何一个模式如果没有成为主流,就需谨慎考证。“楼层式生猪养殖作为一个新生模式,不好妄加评价,但必须考虑竞争力,必须考虑成本方面的问题。”李国祥说。

诸葛文达则表示,随着国内生猪供给增加,养猪利润必定会缩水,“我们在做好疾病防控的同时,也会做好成本控制,有序释放产能”。

猜你喜欢

猪价养猪猪瘟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养猪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浅谈猪瘟防治
猪瘟与附红体混合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