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公共就业服务的几点思考
2020-10-21李喜朋
李喜朋
关键词:就业服务 人力资源 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就业方式、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劳动者的结构和观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全新的变化和挑战,公共就业服务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转变原有观念和运行模式,创新发展方式,有效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进程。
一、新时期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新时期社会的影响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经有了明显转变,但是目前我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没有对人员的分配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基层就业服务人员少,且分布不均,稳定性较差,从而产生服务能力和效率不足的问题,产生服务懈怠现象;第二,没有对经济进行有效掌握,在公共就业服务过程中,就业管理与工作机构运行的经费比较紧张,再加上投入资金与实际需求资金不符,所以产生经费缺失的现象;第三,没有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良好对接,导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没有具体了解和掌握,导致就业人员的能力不满足企业需求,同时对企业大规模裁员缺乏失业预警能力;第四,管理体制的疏忽极易导致工作人员忽略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工作,从而导致忽视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管理。
(二)服务信息化建设落后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落后主要有以下三种因素影响:
第一,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运行中,存在着设备不足和老化的情况,同时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也没有进行全面覆盖,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也缺乏统一标准和规划,因此,对有效收集、整理以及共享公共就业信息产生阻碍;第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劳动者对信息化建设认知程度较低,目前很多公共服务机构仍采取登记和设摊招聘的服务形式,同时劳动者仍处于对人才招聘市场的固有认知上,二者都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的及时性与便捷性;第三,对公共就业服务没有做到专业技术人才与信息化服务机构健全的双重保障。目前我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结构严重缺乏信息化专业操作人员,与此同时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中心也没有进行有效建设和维护,致使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落后阶段。
(三)服务人员专业性不强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只是从单一个体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因此缺少了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而且由于公共就业服务属于基本的公共服务,所以没有引起政府的注意,导致对其的投资力度不大,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对公共就业服务人员政策以及经济上的支持,并且没有对其进行专业的服务技术培训,因此服务人员仍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做不到主动、高效、优质、专业以及个性化服务。从人员匹配上来说,由于没有对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优化政策和补贴,所以导致从事公共就业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匹配严重不足,做不到在提升服务人员专业性的同时,进行全方位服务。
二、新时期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制度
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体制是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体系与制度,整和信息系统内部各部门的就业信息,完善基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政府建立公共就业服务经费投入机制,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公平就业环境与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大就业执法与处罚力度,为公共服务机构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共建检测体系,切实以双方需求情况为依据,开展就业形势分析。
例如:山东省出台《市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才服务机构的职责和需求。将多有公共就业服务型机构统一合成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其中共承担了8项职责。在编制的核定上,创新提出了采用“1+2”的核编模式,并推测出全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预计增加编制450名左右,其中县级内可增加374名,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体系。
(二)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想要切实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坚持统一规范公共就业服务的办理流程与相关制度,建立集中式的数据网络与数据库;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将信息化带来的优势进行全面推广,明确其透明、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再次,加大人才与经济的双重投入,在强化人员引进和培养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落实相应资金与运行维护的费用,切实做到从源头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最后,要有效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就业信息的传播渠道,同时还要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例如:2020年2月,合肥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中心表明,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防止人员密集办理业务,同时也为了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服务管理中心将暂停窗口服务,将通过“网上办”、“远程办”、“邮寄办”等信息化方式办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项目。
(三)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培训功能
就业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就业率,使劳动者的技术能力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一,在劳动者参加就业培训前,必须根据人群的学历、工作经验等必要条件进行区分以及信息梳理,根据分类进行不同形式的就业培训;第二,要加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确保就业培训能够与实际的用工需求相结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学习,根据专业性的培养有效缩短求职环节;第三,培训内容要以就业为目的结果导向,同时还要强调培训项目与培训管理的差异性,不断与社会信息化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劳动者实际的操作技能,积累相关经验;第四,培训形式要以政府为主导因素,不断吸收和借鉴社会化内容和力量,不断创新就业培训形式,提高专业化服务进程,在此基础上还要丰富就业培训的内容,进一步展示出企业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公共就业服务的培训功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就业服务想要有效保证人力资源市场的丰富性,强化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劳动者就业的质量与水平,就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保证就业环境的公平性、稳定性,将就业的相关政策制度进一步落实,从而有效实现我国就业服务质量的总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学亨,赵永茂.新形势下公共就业服务的几点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18(06):27.
[2]王彦红.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17(0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