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约背后蕴涵的“三种素养”

2020-10-21余胜前

当代党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自警自律节约

余胜前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今年初,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又就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为何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反复强调节约这个问题?确实是因为有些浪费现象达到了“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地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这种传统美德竟然成了需要反复强调的问题,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史经验告诫我们:俭与奢不是一个生活细节小问题,而是关系家国兴亡昌衰的大问题,大家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切实行动起来,才能保障家道不衰、国运不败,才能更好地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有的人说:“现在都什么年月了,我们还要提倡节约,难道还要回到过去那样,去过苦日子吗?社会要发展,就是要鼓励消费、刺激消费才行啊!”这可就误解了节约的本意,我们提倡节约,并不是减少消费、过苦日子,而是不要过度消费、奢靡浪费。必要的消费、正常的消费,国家当然是鼓励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增强节约意识、培养节约习惯、形成节约风尚一点也不相悖。而我们之所以把节约作为一种美德,笔者认为,在节约的背后至少蕴涵以下“三种素养”。

知恩感恩

唯有懂得尊重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人,才懂得节约。人生于天地之间,被称为“万物之灵”。在某种程度上,“万物之灵”确实在主宰着这个世界的发展。但正如恩格斯告诫我们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食物、矿物等资源,我们都应该倍加珍惜,不能随意挥霍。况且,我们日常消费的衣、食、住、行、游、购、娱,无不是人们相互服务、相互支撑的结果。就是我们在食堂、餐馆吃的最普通的一个馒头、一碗面条,除了上天赐予的阳光、雨露和土壤提供的养料之外,还有农民的耕作,工人的加工,再经过司机配送、厨师烹饪、服务员盛放,才将食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享受到美食美味。如果我们吃几口就倒掉,不仅是在暴殄天物,也是在漠视他人的劳动;不仅浪费了粮食,也制造了更多的餐厨垃圾。我们提倡节约,就是要提醒大家知恩感恩,不要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我们去经历一次《鲁滨逊漂流记》那样的孤岛生活,我们将对此有深切的感悟。懂得节约的人是心怀感恩的人,他们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尊重和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拥有的一切,珍爱现在的美好生活。

求真务实

有些人平时也比较节约,也懂得尊重和感恩,但在招待请客时却往往大手大脚,“只点贵的,不点对的”,不是看够不够吃,而是看够不够排场和气派,好像不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的热情。一些过分者更是一掷千金,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发迹了,要借此显摆显摆,好让别人刮目相看。还有一些经济实力并不太好的人,有时也会“超标准、超规格接待”,生怕被人小瞧,“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些行为的背后,说到底还是虚荣心在作祟,是缺乏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的表现,也是缺乏真正自信的表现。《中庸》讲“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强调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人做事,不要去“打肿脸充胖子”,这样无论处于什么情况都可以安然自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201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强调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務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如果我们碍于面子,为了虚荣而讲排场、求气派,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就严重背离了我们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我们要倡导节约、厉行节约,就必须抛弃所谓的面子观念,就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养成节俭办一切事的思维和习惯,绝不要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绝不要搞花架子、假面子。

自警自律

有人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节约的意识是环境逼出来的。为什么贫穷人家的孩子普遍比富裕人家的孩子节约?因为贫穷人家没有条件让孩子去浪费。为什么老一辈人普遍都比较节约?因为他们经历过灾荒饥饿,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

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不完全受环境的束缚和影响。对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没有灾荒经历的新生代来说,对于条件相对富裕、没有多少经济负担的家庭来说,要树立节约的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还非得有很强的自警自律素养不可。自警乃是对节约认识的警醒,自律乃是对节约行为的坚持。在古代社会中,虽富贵而依然能自警自律、节约自处的榜样并不鲜见。诸葛亮一生“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坚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也是一生俭朴,自述“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教育儿子“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在现代社会中,有关巨商富贾节约的故事也屡见报道。比如,有网友拍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深夜赶飞机,在机场独自拖着行李箱乘坐摆渡车;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除特殊场合外,经常是身着茄克,穿一双旧布鞋,一日三餐也基本是在公司食堂吃;曾经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名牌,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这些人都不是没有条件奢侈,而是深知奢侈对个人品行、对家国、对事业的极大破坏而格外警醒,深知节约节俭关乎大德、关乎长远而格外自律。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格言联璧》也讲:“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节俭才会节制,节制才会百善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就会百恶跟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让我们戒奢以俭、知恩感恩、求真务实、自警自律,传承祖辈的优秀传统,涵养自身的优良品格,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吧!

(作者单位: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猜你喜欢

自警自律节约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涵养行举自醒的自觉
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珍本《自警编》考论
节约
自律成就美好
节约
以他律促自律
学习贯彻十七大党章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