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构建研究

2020-10-21周阳杰

关键词:利益辅导员学校

周阳杰

(福建中医药大学 科研处,福建 福州 350122)

近年来,高校的各种“表白门”事件、学生抗争学校后勤管理事件、学生群体的冲突性事件屡成新闻热点,这些群体性事件不断引发高校管理者在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虽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不完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高校管理者之间缺乏最起码的“沟通”是导致当前高群体性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建设显得落后,诉求机制还不完善,存在着利益诉求多元与诉求渠道狭窄的矛盾。[1]

一、学生利益诉求类型及现状

笔者在福建某高校进行分类抽样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经济资助、参与学校管理、学生生活保障、实验室与教育资源分配等,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78份,文科、理科和工科学生均参与了调查,问卷对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1.经济资助诉求

学生积极关注学校奖助贷利益诉求。通过采集经济资助诉求信息可见,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各类奖学金评定与发放,总问卷中有412人选择此选项。该校这几年来,除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内综合奖学金外,还有校外及校友设立的奖学金,而且这类奖学金的数额不小。学生多认为其作为奖学金的评选对象,对于校外及校友捐助的奖学金学生有权知道它们的使用情况。

国家加大资助支出力度,再次吸引学生密集化关注学校资助体系。排在第二位是关注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程序。从收回的478份问卷看,该校关注助学金的学生数量达到378人,关注率达到79%。从2010年开始,国家助学金特困级别从每生人民币3000元提到每生人民币4000元,普困级别从每生人民币1500元提到每生人民币2500元,随着资助额度的提高,对于助学金评定与发放程序要求公开操作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勤工助学及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为85人,同比下降较多。同时,学龄与关注程度密切相关。大一、大三对奖助贷关注程度超高其他年级。另外,总体关注人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关注基数依然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各个年级对奖助贷还是很关注。

2.参与学校管理诉求

高校学生政治利益诉求意识薄弱。选择“有权了解入党入团集体程序”指标的学生数达到415人,对“有权参与事关学生利益的决策”指标为245人,但是“有权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及“有权对学生处分作出听证”的指标分别为156人、178人,从这些指标和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利益诉求出现杂堆现象,86.82%学生囿于入党入团等具体程序日常性利益诉求,可见大学生利益诉求意识淡薄。有趣的是,从问卷数据来看,理工科学生的维权意识不及文科学生,对于参与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利益顶层的设计诉求较低。

总体来看,学生政治利益诉求欲望低且单一。“有权了解入党入团具体程序”指标受关注的程度最高,大学一年级对该指标关注人数为123人,大学二年级为140人,大学三年级为118人,大学四年级为97人,总体特征表现为:先升后降,整体基数大,与学龄密切相关。此外,文科类学生“有权参与学生利益决策”及“有权对学生处分进行听证”指标关注程度高,参与率达到87%,管理类学生对“对有权参与学生利益决策”指标关注程度也很高。工科类学生对各项指标关注程度都比较低,排在序列中的后位。

3.学生生活保障诉求

学生高度关注后勤服务质量与能力。对学校宿舍水电服务、公共卫生、宿舍维修、宿舍环境等四个指标较为关注,关注人数都突破400人以上。整体特征归为:水电服务不稳定、社区维修不及时、公共卫生环境较差。学生对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服务态度、价格等指标关注程度也很高,第一位是食品安全,关注学生数达到470人,其次是价格。可见,食堂的食材购进渠道以及食材的检验、消毒程序成为该校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另外,学生反映食堂服务态度比较差;工作人员没有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不讲究卫生等现象很多。

学生对学生社团活动关注率低。此次调查中,在接受调查的478人中,只有258人对学校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关注,关注率只达到53.97%,相对于其他指标降低40个百分点,从这组数据中,更可以看出该校在提高学生娱乐平台上、质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理工类学生囿于课程、观念、思维不同,导致对社团文化缺乏关注。

4.实验室与教育资源诉求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科研水平不断突破的法宝。笔者以某一二级学院为依托,抽取大三、大四学生各50名,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学生主要关注实验室开放程度、设备更新、教师指导情况等指标。统计表明,对学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进行关注有84人,设备应该适时更新为64人,教师应该多指导为58人 。

学生对教育资源诉求欲望强烈。问卷显示,所有大学生在“公平享受教学资源、使用教学仪器的权利”“对除公共课外其他院系设置专业课程的建议权和选择权”“对参与学生评教活动的建议和选择权”“对教学内容、形式、教学活动的建议权”“两个以上教师开设同一门课程时对教师的选择权”等五方面有利益诉求,分别有443、393、412、389、402人表示高度关注。

学生专业与实验教学资源诉求息息相关。理工类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重视教学资源和教学仪器权利。其余专业学生重视度则因学习关联度影响而逐级下降。这项利益受重视程度也呈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大一和大二重视人数最高,均接近30%,大三、大四为21%和17%。参与学生评教情况也大致如此,大三学生重视比例最低,占问卷人数20%,大二学生不重视比例高达37%。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活动建议权方面,仍呈现重视程度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态势。工学外其他专业学生重视度较高。选择教师权利中,年级增长与重视程度成反比状态。[2]

二、学生利益诉求表达障碍分析

1.学生利益诉求观念淡薄

多数高校的学生与教师都忽视利益诉求观念的培养,权利一旦受到损失只会怨天尤人或者采取偏激、暴力的情绪调节方法,在理工为主院校中,学生利益诉求观念的落后程度更是凸显。学校对于学生的任何处分都没有制定科学的救济程序,学生对学校的处分也未曾提请申诉程序,学生习惯性认为服从管理便是学生的义务。相对于整个学生群体,寻求诉讼途径维权的学生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面对自身权利受损时的选择是沉默与忍耐,学生诉求表达方式偏向于单一或手段极端。

2.诉求表达方式单一

如表1可知,“寻求辅导员或者其他老师帮助”的指标达到71.22%,居七种利益诉求表达方式之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辅导员较好地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地表达自身利益的诉求,同时也反映学生对辅导员的一定依赖性,排在第二位的指标为“寻求学生朋友或者家长的帮助”。从这2个指标可以看出,学生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比较单一,还处在单纯依靠信任程度进行表达利益诉求,半数以上学生会主动寻求学校职能部门帮忙解决问题,而且这一趋势是呈上升趋势,从调查数据上看,该校学生并不乐衷于通过“吐槽”、学生社团、行政管理,特别是向校领导进行利益诉求表达方式,除非是被逼无法可施,可见职能部门工作职责的重要性。

表1 某高校学生利益诉求情况

同时,诉求方式与诉求对象紧密关联,利益诉求的落实度与诉求对象呈正相关。上表中显示辅导员被视为学生利益表达的代言人,340人选择辅导员作为自身利益诉求的对象,263人选择学校职能部门帮助自身,比例也很高,可见学生对学校解决学生利益问题还是有信心的,通过网络吐槽等其他偏激方式进行表达者还是较少,但是安全稳定是学生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即使是少数人不合理表达利益诉求,也会造成校园不和谐。

3.利益诉求表达不畅

一是缺乏健全的法规。目前的法律法规中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教育原则外,没有法律对学生利益诉求表达进行规制的法律,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规范是一个真空地带。二是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我国高等院校总体任务上侧重于管理和规范。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高校管理过死,简单将学校与大学生的法律管理单纯定位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3]

4.信息与网络监测机制缺失

高等院校是信息与现代化的教育阵地,90年后学生能迅速运用和拓展新兴技术运用于传播,网络新媒体也为大学生利益诉求提供平台,但是部分院校不够重视学生利益诉求网络化建设,导致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负面传播学校日常管理信息,事后学校对于这种网络信息传播是掌控无力,使学校管理处于被动状态。[4]

5.诉求渠道匮乏与诉求愿望矛盾强烈

部分理工类院校缺乏利益诉求渠道建设经验,工科院校更是忽视人文性管理机制建设,快速发展的市场化,使大学生阶层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们利益诉求意识从萌芽阶段迈入发展时期,他们越来越希望通过以参加学校各项决策制定为主的多元化方式和渠道来表达他们的利益。

三、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构建

1.培养学生利益诉求意识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利益诉求意识都非常淡薄,校方可以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或者班主任,班导师通过“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创造集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于一体的教育机制,更加关注本科生个性化的成才环境。”专门组织管理者和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通过合理方式、适当行为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成为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此种惯性思维有助于管理者建立科学的顶层设计,促使学生牢固树立利益诉求意识,合理表达自身需求,尽量减少暴力性释压方式。

2.建立学生利益诉求信息监测和搜集机制

学生往往在进行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时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对诱因、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来自校内外等不同渠道,分析学生诉求的各类信息或信号。建立信息和搜集机制,在学校内部构建一张遍布学校各个死角的活性网络监察信息系统。同步建立一张由班级—年级—学院—学工部门组成的纵向信息反馈系统,可以从最基层的监测点抓起,层层落实,自下而上,形成信息链条,保证学生诉求信息上传下达的通畅;横向上,可以涉及多领域、多主体,包括辅导员、学生会、任课老师在内的多种渠道表达学生诉求信息。

3.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一是全力落实公示制度。学校应该在食堂和宿舍区建立醒目公示栏,积极接受学生监督。例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各类先进称号的评选要公开;奖学会、助学金和贷学金的发放程序要公开。二是试行学生听证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学生充分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努力拓宽学生参与听证的渠道,全面接受学生的监督,让学生工作更加健康、科学地发展。例如学校在处分学生、宏观管理、校园基建与文化建设等涉及学生与学校的重大利益事项时应该举行听证制度。 三是逐步建立定期家访、回访制度。定期进行家访可以直接、深入、感官认识学生的现实情况,学校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定期回访学生,可以了解学生对有关公平享受教学资源和使用教学仪器、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权选择不同教师同类课程等学校管理制度的评价,及时处理和更新教学资源。例如学校通过回访历年优秀毕业生,了解到考研教室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学校从软硬件两方面双管齐下,解决此问题,学生利益得到诉求与表达。[5]

4.拓宽利益诉求渠道

校园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传播直接、影响广泛等特点,当前一般高校都有包括校园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校园网和学生BBS论坛等媒体。良好的利益诉求渠道能宣泄学生紧张的情绪,学校层面应该建立系统性的诉求服务方式,构建心理疏导、法律服务、成长指导、健康教育、应急救助、爱心帮助六位一体化的学生利益诉求服务机制,这六个方面是半数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利益服务方式,也同时说明利益诉求与表达需要规范化、制度化,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落实到位,主动了解学生利益诉求,引导学生合理有度地表达利益。

5.增强学生利益诉求服务机制

一是加强并落实各部门、个人工作责任制。问卷显示,七成以上学生选择寻求辅导员帮助,三分之一的学生拨打校长热线或写信给校领导表达利益诉求,选择院系学生会、团组织与校领导及办公室的比例低于30%。这些情况表明,学生对辅导员的依赖性强,因此,应加强辅导员工作责任制。在深入学生宿舍、举办主题班会、参与学生活动等方面,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沟通,提供心理辅导和成长指导。 二是设立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学生会、团组织服务学生利益的工作。学生会、团组织是学生与学校间上下沟通的重要桥梁,但学生会重视学生利益、服务学生工作不能令学生满意。学生会或团组织应帮助学生表达利益,加强与学校不同部门的沟通。学校层面可尝试设立相应固定的岗位,负责解答或转达学生利益诉求。

猜你喜欢

利益辅导员学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学校推介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