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监管能提高审计质量吗?
——基于审计师隐性知识的视角
2020-10-21丁红燕李冰玉
丁红燕 李冰玉
一、引言
审计质量对于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为了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审计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于2011年开始第一轮风险导向执业质量检查,并在2011年启动了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中注协进行的执业质量检查与约谈是一种行业自律监管行为(黄益雄等,2016),但中注协又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刘文军,2016),因此,中注协行业监管极具中国特色。相比证监会严厉的处罚性监管,中注协行业监管更倾向于督促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风险、提升执业水平与审计质量,处罚力度较小。其监管效力是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到中注协行业监管,分别研究了中注协执业质量检查以及中注协约谈的监管效果(刘文军,2016),中注协约谈后事务所的审计费用增加(莫冬燕等,2019),但中注协约谈对事务所审计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吴溪等,2014)。学者们对于中注协行业监管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而执业质量检查与约谈都是中注协负责与实施的,两项监管密切相关,同时考虑两项监管能更全面的理解中注协监管的效果。因此,我们的研究将中注协执业质量检查与约谈纳入一个框架内,研究中注协监管效力是如何体现的。
审计质量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存在异质性,而这种异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负责审计业务的审计师的自身特征造成的(Guletal.,2013)。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是由审计师完成的,审计师的年龄、性别、职务、经验等特征会影响审计工作与审计判断,进而影响审计质量。隐性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特征,与审计业务的开展紧密相关,研究审计师隐性知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很有必要。Bol等(2017)的研究表明,审计师隐性知识水平越高,越能够出色的完成审计任务,越受到事务所的重视,审计师隐性知识水平会直接影响审计师个人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如果研究审计质量问题不考虑审计师隐性知识水平这一因素,得出的研究结论可能就不全面。我们的研究目的之二是探讨审计师的隐性知识是否在提升审计质量中起到关键作用,即隐性知识水平更高的审计师是否能提供更好的审计服务,并进一步检验隐性知识对中注协监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调节效应。
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已有的文献主要从事务所层面研究外部监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而我们的研究更多关注人的因素,从审计师自身特征的角度进行研究,拓宽关于外部监管影响审计质量的研究范围;(2)我们的研究考虑到审计师隐性知识这一关键因素,探究隐性知识对于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3)考虑了事务所规模、产权性质等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了行业监管对审计质量的调节作用,从实务方面启示外部监管机构合理分配监管资源、调整监管方向,以提高监管效率。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
中注协制定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并对会员违规行为进行惩戒。事务所与审计师在受到中注协行业监管后,审计质量有没有提升呢?
从理论上讲,中注协行业监管对于审计质量的提升应当是具有积极作用的,首先,法律不完备理论认为,在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引入监管机构能够对微观市场违规行为进行有力的约束,这也是中注协行业监管的重要理论基础。中注协约谈与执业质量检查的人员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中注协有一定的官方背景,有较好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刘文军,2016)。这种专业性与权威性的监管对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将产生积极作用,有助于事务所实施更好的审计程序,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更有效的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其次,由于监管机构的监管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中注协会对事务所的执业质量问题进行揭示,存在严重缺陷的事务所与审计师将被事务所惩戒,这些监管信息能够被公众知晓,在机构投资者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事务所或审计师受到处罚的信息将会导致舆论压力激增,事务所与审计师将面临严重的声誉损失,不得不在审计工作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谨慎工作以改进审计质量。最后,中注协会就被审计单位年报审计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向事务所做出提示,审计师审计时可以利用提示信息,高效率识别审计风险,而被审计单位也会根据行业监管提示的问题积极整改,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这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基础(李晓慧等,2018)。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注协行业监管能够提升审计质量。
表1 审计师个人特征变量表
表2 变量定义
表3 描述性统计
(二)隐性知识与审计质量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可以分为“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与“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是由一系列的技能、策略和经验组成,正是这些技能、策略和经验帮助个人将显性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而显性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事实的知识,是已经被书面化的知识。个人的隐性知识大多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经验中获取(Vera-Munozetal.,2006)。在审计师步入职业生涯后,会通过学习与经验积累将已有的显性知识内化成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融合了审计师现有显性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具有很高的价值创造力,在提升审计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唐衍军,2019)。
在审计领域中,事务所的合伙人、项目经理、高级审计师都很重视下属的隐性知识。审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制定总体审计计划、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最后形成审计意见。整个审计工作中,审计师的能力与素质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来讲,审计师既要完成复杂的审计工作,又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Hanes,2013)。当审计师的隐性知识水平更高时,其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也越强,从而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唐衍军,2019),一方面,面对复杂的审计工作,他们往往会更加积极制定更周详的审计总体计划、执行更多必要的审计程序、搜集更加充足的审计证据,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与决策;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往往会更主动与审计团队、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与管理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会获得更详细更关键的审计证据,也可能会为风险评估提供一些有效线索。因此,隐性知识水平更高的审计师在审计程序的执行和审计证据的收集方面做的更好,而审计意见是基于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的基础之上发表的,那么审计师的隐性知识水平越高,在审计工作中越专业,对审计风险有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分析,越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错报信息,进而他们的审计质量会得到更好地保证。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假设2:
表4 相关性分析
表5 回归分析
表6 按事务所规模分组后的回归结果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师隐性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审计质量。
(三)行业监管、隐性知识与审计质量
在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个人受到中注协行业监管的处罚后,审计师不仅可能面临各类行政处罚、民事赔偿,还可能遭受严重的声誉损失,此时,审计师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风险与紧张高压的环境,使得审计师更加谨慎的对待工作,他们不得不更加勤勉的执业,利用行业监管的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监管机构、审计团队做更多有效的沟通,搜集更充足的审计证据,执行更多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支持审计意见,进而提升审计质量。
Deming(2017)研究发现大多数审计师所具有的社会技能和工作技能是来源于隐性知识的。隐性知识能够提升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的表现,隐性知识不仅能提高审计师的显性知识、专业能力及优化其知识结构,还能帮助提高事务所整体的显性知识、专业能力及优化其知识结构(唐衍军,2019)。隐性知识水平更高的审计师,其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越强,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更为专业,在审计程序的执行和审计证据的收集方面做的更好,而审计证据和审计程序是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那么隐性知识水平较高的审计师在中注协行业监管后,比隐性知识水平较低的审计师更有优势,他们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他们完成的审计工作更出色(Hanes,2013),审计质量往往更高。因此,审计师隐性知识的水平越高,中注协行业监管对其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显著;审计师隐性知识的水平越低,中注协行业监管对其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越不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假设3:
表7 按产权性质分组后的回归结果
表8 行业监管、隐性知识与审计报告激进性的回归结果
H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审计师隐性知识能够调节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隐性知识对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中注协从2011年开始了第一轮系统风险导向执业质量检查,并启动了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但是2011年执业质量检查信息与约谈信息没有公开,因此本文选取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9年度数据为样本,剔除了以下样本:(1)金融业上市公司;(2)被ST或*ST上市公司;(3)相关指标值缺失的上市公司;(4)行业内公司数量不足30个的上市公司;(5)外部监管处罚公告中的非上市公司。最终样本数为19131。我们从中注协官网上手工收集了2011-2019年中注协执业质量检查通告中的数据与2012-2019年中注协约谈信息数据,其余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stata15.0统计软件完成,对连续变量在1%和99%百分位上进行winsorize缩尾处理。
(二)变量的定义与度量
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审计质量。我们采用操纵性应计盈余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冉明东,王艳艳,杨海霞,2016)。参照修正的Jones模型,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模型(1)中,TAi,t是公司i当期的总应计利润;ASSETi,t-1是公司i的上期期末总资产;ΔSALESi,t是公司i当前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i,t是公司i当前期末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价值;ROAi,t-1是公司i的资产收益率;εi,t为残差。对式(1)进行回归,得到模型估计系数β1、β2、β3、β4,代入式(1)可以得到操纵性应计盈余。我们选取操纵性应计盈余作为解释变量,记为DA。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中注协行业监管与审计师隐性知识。
(1)中注协行业监管。借鉴行业监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的相关文献(黄益雄等,2016),我们将OUTCOME定义为虚拟变量,若事务所被中注协执业质量检查或约谈取值为1,否则为0。
(2)审计师隐性知识。审计师的隐性知识作为一种非书面化的过程性知识,研究者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客观测度。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审计师的学历、工作经验、性别、职位、执业证书等个体特征能够对其能力以及行为决策方式有较高的解释力(Guletal.,2013),这些特征在个人工作和社交生活中形成,并且又潜移默化的影响日常工作和社交生活;同时隐性知识也是形成并作用于个人工作和日常生活,那么审计师自身特征综合度量可以反映其隐性知识水平。基于已有研究(吴伟荣等,2017),对审计师隐性知识水平的度量可以从其自身特征出发来构建测度指标。我们最终选择性别、学历、教育背景、职位、政治素养、经验六个个人特征(其定义如表1所示),依据模型(2)测度审计师的隐性知识水平(TK):
我们选择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模型(2)中六个分变量的权重。将表1中六个分变量做主成分分析,得到每个变量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再做归一化处理,取得各个变量的权重系数。
再根据指标权重对审计师隐性知识指标的六个分量赋值,计算得到每位审计师隐性知识的得分(吴伟荣等,2017)。
3.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如表2所示)包括是否违规,是否重述,是否是“四大”,上市公司规模,审计费用,审计意见,行业专长,财务杠杆,是否亏损,总资产收益率(冉明东等,2016;李晓慧等,2018)。
(三)模型设计
采用模型(3)来检验中注协行业监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采用模型(4)来检验隐性知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我们采用模型(5)来检验隐性知识对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DA的标准差为0.0776,说明审计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解释变量OUTCOME的均值为0.5890,中位数为1,表明被中注协行业监管后的样本占比为58.9%,说明中注协行业监管力度较大,监管活动频率较高;解释变量TK的均值为0.1760,表明审计师隐性知识水平的平均值为0.1760;其他控制变量的分布也较为合理。
(二)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系数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DA与解释变量OUTCOME的相关系数是-0.020,两者是负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为正相关关系,初步证明了假设H1;被解释变量DA与解释变量TK的相关系数是-0.008,两者是负相关,表明隐性知识与审计质量为正相关关系,初步证明了假设H2;被解释变量DA与解释变量OUTCOME*TK的相关系数是-0.005,两者是负相关,表明交乘项与审计质量为正相关关系,隐性知识在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关系中起促进作用。
(三)回归分析
表5为回归结果,我们控制了年份、行业固定效应。解释变量OUTCOME的系数为-0.002,在1%的水平上显著,该结果说明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被行业监管与其所审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即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受到行业监管,其审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减小,审计质量提升。研究假设H1得到支持。解释变量TK的系数为-0.003,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该结果表明审计师隐性知识与其所审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即审计师隐性知识水平越高,其审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小,审计质量越高。研究假设H2得到支持。解释变量OUTCOME*TK的系数为-0.001,该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对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不显著,隐性知识能够增强行业监管对审计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假设H3得到支持。
五、进一步分析
(一)事务所规模的影响
我们想要进一步研究中注协行业监管与隐性知识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在“四大”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差异,将研究样本按是否是“四大”事务所分组后分别进行检验。表6为回归结果,我们控制了年份、行业固定效应。解释变量OUTCOME在非“四大”事务所组的系数为-0.002,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行业监管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可能体现在非“四大”事务所组。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处罚,因此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整改力度更大,这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基础。解释变量TK在非“四大”事务所组的系数为-0.004,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隐性知识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可能体现在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即在非“四大”事务所中,审计师隐性知识水平越高,其审计质量越高。解释变量OUTCOME*TK在“四大”事务所组的系数为-0.011,表明隐性知识对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体现在“四大”事务所组。
(二)产权性质的影响
我们想要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是否在中注协行业监管与隐性知识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中产生影响,将研究样本按照产权性质分组后分别进行检验。表7为回归结果,我们控制了年份、行业固定效应。解释变量OUTCOME在非国有企业组的系数为-0.002,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行业监管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可能体现在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处罚,因此会进行更多整改,这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基础。解释变量TK在非国有企业组的系数为-0.003,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隐性知识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可能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可能的原因是审计师面对不同企业性质的企业,执业时会表现出差异所致。解释变量OUTCOME*TK在国有企业组的系数为-0.002,表明隐性知识对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有可能体现在国有企业。当中注协介入后,审计国有企业的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会利用行业监管的结果,获得更充足的审计证据,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下降,其审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三)对审计报告激进性的影响
当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师个人受到中注协行业惩戒后,事务所与审计师为了在后续的行业监管中规避惩戒,在审计工作中会更加谨慎,可能会发表更加谨慎的审计意见,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会更高,审计报告的激进性更高。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中注协行业监管是否影响审计报告激进度以及隐性知识是否在行业监管与审计报告激进度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我们采用模型(6)来预测审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控制的变量为速动比率、应收账款比率、其他应收款比率、存货比率、盈利水平、是否亏损、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上市年限和行业效应。
我们采用模型(7)来计算审计报告激进性,AO为审计师实际发表的审计意见(若审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取值为1,否则为0),ARAgg为正,表明审计报告激进性比较高,审计质量比较低。
被解释变量ARAgg为审计报告激进性,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与前文一致。我们实证检验行业监管和隐性知识对审计报告激进性的影响。表8为回归结果,我们控制了年份和行业固定效应。解释变量OUTCOME的系数为-0.053,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该结果说明行业监管后审计报告激进性减小,审计质量提升。解释变量TK的系数为-0.005,表明审计师的隐性知识水平越高,审计报告激进性越低,审计质量越高。
六、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本文模型估计结果的有效性,我们还做了多项稳健性检验。一是更换审计质量和审计师隐性知识指标的度量方法,重新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二是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检验,将审计师隐性知识TK大于平均值,即高隐性知识组定义为实验组,将审计师隐性知识TK小于平均值定义为低隐性知识组,依照实验组样本为基准,使用PSM最近邻匹配法进行配对。三是分年度回归,重新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均与前文基本一致,证实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七、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了行业监管与审计师隐性知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行业监管和审计师隐性知识都能够提升审计质量;且隐性知识能够调节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隐性知识能够加强行业监管对审计质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监管与隐性知识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可能发生在非“四大”事务所与非国有企业,但隐性知识对行业监管与审计质量的调节作用更可能发生在“四大”事务所与国有企业;此外,研究发现行业监管和审计师隐性知识都能够降低审计报告激进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获得如下启示:一方面可以为审计师带来启发,隐性知识水平越高的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表现为更出色,其审计质量往往更高,更能够得到事务所的重视和提拔,因此,审计师应努力提高个人隐性知识水平,更加审慎执业、勤勉尽责。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要督促审计师提高自身隐性知识,包括审计师的后续教育、专业胜任能力提高等方面,进而可以提升审计师和事务所的审计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中注协等监管机构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提供政策支持,中注协应继续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继续加强执业质量检查和约谈的力度,将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和约谈制度贯彻到底,可以不拘泥于每年初对上一年审计工作的检查,在日常进行定期的约谈和专项检查工作,选派专业性和独立性更高的检查人员进入检查组,能更全面的发现事务所和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督促事务所和审计师进行整改,促进事务所和审计师审计质量的提升。同时,中注协等外部监管机构可以根据事务所的规模和被审计单位的产权性质进行分类监管,以节省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此外,中注协还可以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审计师因不规范执业而付出的成本,以威慑事务所和审计师,其工作自觉性和审计服务质量也会相应的提高,监管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