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根与魂
2020-10-20肖磊吴雅萍
肖磊 吴雅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21世纪的今天,精神文明也需要同步跟上。当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例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正在蚕食着人们的心理,这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迫切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一味良方。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无数的文明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凝聚成的精髓,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总体,在广义上包括三方面内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涵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科学技术,大都是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人民的影响比较直观;精神文化涵盖语言文字、古代文学、中国哲学、古代宗教、传统艺术,属于思想层面,对培养熏陶民族情操有重大作用;制度文化包含婚姻制度、宗法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使社会秩序得到规范,使人们的生活有条不紊进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薪火相传、不断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着博大精深、能让我们受益无穷的传统文化。犹如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炎黄子孙们强大的生命力,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思想庄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激励和教育华夏儿女,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诸如忠贞爱国、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这些美德的形成,主要与中华民族受到的儒家伦理教育有关,主要包括仁义礼智、忠孝节义等。
仁是儒家核心思想,本义就是爱人。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义,指的是合理的行为。礼,指的是礼法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人能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之符合礼法。智,指的是聪慧和才智。忠,指的是忠诚,忠于国家,忠于民族,从而达到利国、利公、利民、利他的至高境界。孝,指的是孝敬父母长辈,对父母要心存敬爱,对父母的错误要进行劝阻。节,是指气节,君子在大是大非前要坚持操守,永不屈服。求仁讲义方能崇尚道德、舍己为人;守礼求智才能遵纪守法、好学上进;遵循忠孝节义就能为国奉献、坚守民族大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脊梁,一直滋养着人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南宋末年,蒙古族崛起,南下侵犯宋朝,南宋出现了很多不向元朝屈服、誓死忠于故国的仁人志士,其中文人谢枋得就是典范。谢枋得是江西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他学通“六经”,淹贯百家,性格耿直,每当议起国家大事都抚案长叹,不胜唏嘘,以“忠义”为己任。后来他做了官,也敢于直言,怒斥奸臣。宝祐六年,蒙古军大举攻宋,谢枋得被朝廷任为礼兵部架阁,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保卫饶、信、抚三州。他变卖家产,八方奔走,招募民兵进行抗战。后国事危急,他被贾似道排挤放还家乡,在江西隐居的期间闭门讲学,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德祐二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皇太后向元朝递交了文书表示投降。但是谢枋得坚决不肯降元,再次召集义军进行抵抗,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为逃避元军的追捕,他逃到福建,流亡在建阳一带,以占卜教书度日。作为一个有气节的文人,他每天身着麻衣面向东方故都而哭,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来纪念祖国。他宁愿生活清苦,以卜卦、織卖草鞋或教书为生,也不愿意贪图新朝的荣华富贵,曾做一首《庆全庵桃花》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可是世事并不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元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安抚江南民众的感情就开始拉拢士大夫,统治者大量征聘江南遗逸。由于谢枋得的名气和文采,元政府曾先后五次派官员前来诱降,都被他拒绝。至元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强行押解谢枋得北上,谢枋得知道此行势必要被元朝招降,便决心以死明志。在启程前他作诗赠别亲友,鼓励他们坚持抗争。在到达元朝首都大都时,他向宋太后和宋恭宗所在方向痛哭跪拜,后在悯忠寺绝食五天而死。谢枋得为国尽忠,至死不做降臣,在《与参政魏容斋书》中写道:“忠臣不化二君,烈女不事二夫,此天地常道也,……此某书中第一义也。”谢枋得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滋润和激励,成为一代爱国仁人志士的代表,而他的这种爱国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也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滋润和激励着后来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精神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组成中国精神的重要元素。优秀传统文化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在动力,它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蓬勃发展。传统文化中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把所有中国人民凝聚到了一起,它使得炎黄子孙们对祖国的感情真挚和持久,让每个中国人都有强烈的归属感。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还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甚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牺牲精神都体现出中国人民对国家深沉的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们的精神宝库,它使得整个民族有了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可以变得生生不息、华光溢彩!
(肖磊,昆明学院副教授;吴雅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责编 刘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