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观念的转变
2020-10-20杨德振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9期
最近读了畅销书作家三浦展所著的《第四消费时代》一书。印象最深的是,三浦展谈到了人们在消费观念中对幸福观念的重新领悟与全方位更新,提出“共享”与“共费”将是人们感觉幸福的“最大元素”和“最可靠的依傍”的趋势预测。
所謂“共享”,就是与人分享的意思。例如时下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汽车。一物多人共用,这样可以节省资源。而个人通过“共享”方式,又可以节省支出,减少空间占用,削减多余物资,达到追求简约生活方式的目的,让人们的幸福面拓宽。
所谓“共费”,就是通过消费来建立更互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第四消费社会”中,人们对价值的判断和幸福观念的理解,不再拘泥于单纯通过物质获得或消费满足来获取,而是通过消费时评判人与人的关系能否得以稳定牢固建立来获得。例如,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多,许多陌生的人纷纷被添加在通讯录中,大家都在期望建立一个稳定的关系圈,获得被认可,渴望被了解,找到共同的价值观或契合点,从而获得更广泛的人脉关系和资源,帮助自己的“幸福半径”不断扩大。微信就是一个“共费”的平台,最终得到实惠、带来幸福体验的是我们每一个上微信的人。
不过,我觉得要想幸福生活长期保持下去,幸福的观念里仅有“共享”与“共费”的意识还不行,还必须有“利他”的意识和“物质上求简求窄、精神上求奢求宽”的“四求”意识,并付诸具体行动。
“利他”意识,就是利人的意识。无论在工作、生活或消费中,要多做利人的事,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如果人人愿意“利人”,并长期付诸行动,所带来的好处是人人受益。
(摘自《生活报》 杨德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