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之路的三个符号
2020-10-20付洪彬
付洪彬
葡萄牙作家佩索阿在《惶然录》中写到:“生活,是一个叹号和一个问号之间的犹豫,在疑问之后则是一个句号。”人在好奇中成长,在不懈追寻中豁然开朗,在“疑问”与“解答”中徘徊往返,走完一生。
生活之路如此,教研之路亦然。初来到教育的世界,首先是要萌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好奇,发现待探索的问题;与此同时,又需要有永恒的质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拨开迷雾豁然开朗;接着,找到适合的研究成果表达方式,最终形成自己难以复制的教育生命图式。
“?”——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前行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要有十心。我觉得在这十心中,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导引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尺。循着好奇心确定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与成就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外在事物的敏感度就会降低,好奇心也会越来越弱。如果能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时常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发现带探索的问题,就能保持这宝贵的好奇心。
好奇心固然重要,但并非因好奇而产生的所有问题,都可拿来做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将教学行为转化為教学品质,将教学品质转化为教学智慧,每一步骤都隐含着无数问题。若不能理智地通过对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分析,选择出可研究的问题,就会被问题包围,被问号淹没。
选题思路:simple is beautiful。小即美,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小而美的问题,必来源于实际,与切身体验相关,与已有经验相连,与真情实感相通。因对绘本教学感兴趣,我打算将“小学绘本教学策略”作为研究问题。考虑到本校的学生对绘本接触的少,校内绘本教学研究也刚刚起步,如果全面出击,在研究过程中将图片环游、拼图阅读、持续默读、阅读圈等教学方式一把抓,未必会取得理想的成果。那么,不如从适用于各个年龄的学生、适用于各种绘本教学的图片环游法入手,研究图片环游在绘本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以形成较为成熟、可在校内推广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待学生有了一定的绘本学习基础与语言知识积淀,养成了阅读英文绘本的习惯之后,再逐步以其他绘本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更多的挑战。
“!”——在研究过程中豁然开朗
找到待研究的问题,意味着明确了研究的方向,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但长久处于问题的迷茫之中,却不是我期望的状态。想要拨开云雾豁然开朗,则需依照研究的基本程序,制订切实的研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做相应的变化与调整。第四章着重分析说明了研究的基本程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从而形成了一个研究闭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在读本书之前,我存在一个思维误区。研究方案在行动过程之前确立,一旦课题立项通过后,就不可也不便更改。但正如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性一样,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方案,也具有在过程中生成、在动态中拟定、在研究中更新的特点。对于刚刚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来说,起初的研究方案可能只是一个大致的构想。在实践时,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到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在阅读专业书籍时获得更多具有实操性的理论指导,从学校和学科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指引与支持。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最初的构想也逐渐具体化,方案随之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
在实践中,较为宏观的研究问题也会随研究的进行,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研究问题。比如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策略的研究,会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绘本阅读经验、绘本阅读习惯、教师对于绘本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课堂调控能力的变化,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研究问题。刚起步时,因教学对象为低年级学生,研究问题可聚焦在图片环游法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的研究。待学生已熟悉图片环游法,对于绘本阅读已养成习惯,年龄渐长、自我管控力提高之后,研究问题可聚焦在拼图阅读及持续默读。当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淀,有英语篇章阅读能力之后,可给学生整本书进行深度阅读,为获取信息而读、为获取快乐而读。此时的研究问题可聚焦在阅读圈的实践应用之上。
研究方案须做到切实可行、步骤详尽,但不必做到天衣无缝、面面俱到。正如书中所说,在研究过程中中多关注各方面的变化,多观察随机出现的情景,不轻易放弃偶发因素,才能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来解决问题,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用个性化的表达收获成果
研究成果的个性化表达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表达形式的个性化,二是表达语言的个性化。
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正如书中所列:教育日志、教育反思、教育叙事等。教师应从研究目的出发,结合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选取适宜的表达形式。在我看来,教育反思可记录自己的思维活动,见证自己的成长,捕捉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将片断性的思考成果积累起来。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会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维持研究所需要的动力。教学课例与教学反思想结合,可记录教学实际场景,展现多元的问题。
研究成果的表达语言,同样具有多样性。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用抽象的理论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一味套用专业化的术语,不能准确地形容和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会觉得难度高、不舒服、憋得慌。套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如同削足适履。写作须做到“我手写我心”,作文章要真心实意,做研究同样也要真心实意。用自己的话语,阐述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表述自己的心境。教研的世界,需要不一样的烟火。
由“?”开始,于路途中追寻“!”的踪影,经历“?”与“!”的循环往复,在终点收获“。”的圆满。这便是我所理解的教研之路。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