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创新
2020-10-20杜欣
摘 要:如何提高高等院校学生日语口语能力的问题一直以来备受高校和教师的关注。领会日语口语能力形成的核心,是开展日语教学课堂的前提。教师要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养,注重语言技能之间的联系,丰富日语口语课堂开展形式,侧重提高日语口语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日语口语;口语课堂教学;创新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具备创新精神、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应用型日语人才,这其中日语语言交际能力是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学科支持之一,能够以日语为工作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才是企业对于日语人才的基本需求。企业对于对日语能力的要求主要強调用日语交际的能力,但是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日语口语能力普遍薄弱,自身的日语口语能力还难以达到并且适应岗位需求。高等院校学生日语口语能力欠缺问题的解决不仅是高校日语教育提高的迫切需求,还是“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院校日语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流。提升日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实现提高交流的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口语能力是指口语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听、说进行交际的能力,它是一种外在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外化。口语交际要求学生整合学过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交际。语言学家 Sygate和Weir认为口语能力由三种技能构成,它们分别是语言微技能(micro-linguistic skills)、常用表述技能(routine skills)和交际应变技能(improvisation skills)语言微技能是口语能力的基础,是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没有这些语言知识口头交际就无法展开。一方面,要重视语音的标准性,通过语音语调的模仿训练,纠正学生类似原有语音系统的发音方式和语调,增强他们敢于用纯正语音交际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形式表达的多样化,通过训练扩大词汇量的同时,改进句子结构,掌握多种表达方式,达到准确、地道表达学生所想表达的观点的水平。通过以上的观点认识可以得知,日语语言能力就是语言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清晰、准确、多样地用日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知,从而达到有效与他人开展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日语口语能力是使用日语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他们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借助规范的日语口语进行信息的传递、交流沟通。学生的日语口语能力依照日语口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划分为了表达、倾听和应对能力。这三种能力构成了学生日语口语能力的核心,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发音能力、思维能力、运用体态语言的能力和识别语境的能力等。所以,日语的口语能力可以被分为三种: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
语言能力
提出交际语言能力理论的Bachman& Palmer认为,语言能力是由语言知识(包括对语言单位的组织和理解能力)和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适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构成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重视交际情景(包括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及人物关系、话题、场合等)对语言能力的影响。语言能力通常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语言学习者借助语言这一工具进行理性的、有效的、有条理性的思考,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去表达或者理解的能力。最早提出语言和思维“等同说”的柏拉图(Plato)认为思维如同一种会话,当心在思考的时,它就是对自己说话,判断就如讲出来的陈述,是无声的、只对自己发出而已。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心理学家华生(Watson)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在他看来,思维和语言是同一事物,语言是出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语言。
交际应变能力
交际应变能力分为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语言学者于根元在《第二轮语言哲学对话-语言能力及其分化》(2002)中提到语言能力致少包括语言知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语言研究能力和发挥语言能力的能力(即语言创新能力)而语言交际能力应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言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核心。交际应变技能是指在交际过程中怎样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沟通的技能。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误解,有时会发现对方对我们所说的并不完全理解,又或者有时候对别人的提问产生疑问无法理解等等,当这些意外事件在交际交流过程中出现时,交际应变能力在语言交际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去澄清自己的观点,如何去解释自己的话题,如何去保证得体的回答别人的问题,都是在交际交流过程中会遇到的对于应变技能的考验。
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海默斯(Hymes)和威尔金斯(Willkins)提出外语教学应以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为目的。他们认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在语言学习中,应以交际为中心,把语言理论与文化和交流结合起来,在社会文化中去研究和学习语言。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iliday)提出系统功能语言理论中认为语言的功能主要有工具、调节、互动、人际、启发、想象和表达七大功能。这些功能只能通过语言的运用习得,学习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把接受语言和处理语言结合在一起,在使用中自然表达出语言的意义。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尤为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
高等院校日语口语教育是使学生对日语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语言的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以及围绕语言知识和技能背后思维方式方法和情感及价值观的综合性学习和运用。长期以来,教师主要是以灌输教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而学生只是学习了知识,并无法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交流活动中。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侧重提高日语口语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对日语口语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口语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缔造良好的日语交流空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日语口语课堂教学魅力的方式
一、重视教师话语(teacher talk)和口语教学理论方法的学习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进行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教师话语的质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日语既是教学的媒介,又起着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使用的示范作用,是给学生进行日语输入出的重要方式。教师话语的质量受到教师本人运用日语的能力,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运用日语的能力包括教师的语音、语调、用词造句以及用日语进行课堂教学和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使用准确、地道的语音、语调和流利得体的日语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课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应达到娴熟的程度。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做到流畅。另外,教师要有很强的话语应变能力,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独立思想、有知识、有判断能力的一位个性迥异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是“独白”,教学也不该是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从言语的交际过程看,教学语言具有交流的反馈性,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的真正中心并不在自己的讲述,而在学生的理解情况和思维状况,教师应根据课堂反馈相应地作岀话语调整,通过对教学语言的调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语言并达到能够运用日语进行表达。课堂环境中,教师高质量的“示范性语言输入”是学生模仿的基础,而教师对于口语教学理论方法的学习则是日语口语教学紧跟全球化时代发展,创造打破以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新型教学方式的必须条件。
教师对口语教学背后相关理论了解得越多、越透彻,就越容易对各种活动做出合理的评判。这些内容包括口语特征、交际策略、如何对待口语中的错误及口语评价、口语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及转换等等。所有这些均对口语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得当的活动和教师指导更容易达成口语教学活动的目的以及提高口语教学活动的成效。
二、重视日语教学科目之间的联系
在实际语言交流运用中,语言技能不是独立地存在并运用的,很多时候是多科目多技能的综合。比如,良好的听力及正确的理解能力对于口语交流起到了保障作用。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地原则和时间》中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自然順序发展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和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理论,指出流畅的口语交流能力并非可以直接“教授”,而是学习者凭借大量可理解输入,并形成能力之后衍生出来的。Brown和Yule认为口语教学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互为关联的整体,任何说的活动都离不开听的支持,他们的观点是要“说”就必须先练好“听”,正确的听力理解是“说”的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在有可能达成多种技能训练的条件时,保持追加开展口语练习的意识,在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中增加练习口语表达,使口语训练无处不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有意义的口语交流。这同时也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考虑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让课程之间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体系。
三、注重日语口语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口语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的配合,固然就需要设计有吸引力的口语课堂,调动学生对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积极性是动力的表现,高积极性就保证了高参与度。传统的口语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学生口语训练方式单一,要么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口语对话文章,要么要求学生刻板机械地套演示范对话。即使在可以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中,学生也只是套用一个对话模版,重复地进行着“对话式”句型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日语口语能力的提升也是无效的。日语口语课堂活动及训练手段形式多样,并不时加以变化,使课堂保持新鲜感,自然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
涉及口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专著和活动设计类书籍中都不乏对口语活动的介绍和描述,其中杰里米·哈默所著的《朗文英语教学实践》一书就列举了很多口语教学活动类型和示例:剧本表演、交际游戏、讨论、有准备的演讲发言、调查问卷、模拟与角色扮演等等。口语课堂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例如:增加开设开放式口语课堂实验室,构建口语练习环境,是学生可以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进行日语交流;多尝试场景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不同口语对话场景中的语言表现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应变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口语教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培养个人的素质、能力、态度,掌握交际交流技能的场所。这并不意味着轻视系统知识的习得。培养素质、能力、态度,掌握操作性技能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牢记“以学生为本”“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升与伙伴共生的精神”“提高沟通能力”等等的教学目标,时刻关注并指导学生。在每个场景中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存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对话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Halliday.1976.System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 [M]. EdG R. Kres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Brown,G.&G.Yule.1983.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Krashen,S.D.&T.D.Terrell.1998.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M].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 Europe.
[4]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J].语言文字应用,2002
[5]谢贵华.外语课堂游戏:设计与应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6]刘道义.转变观念 改进教法[C].刘道义英语教育自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斯科特·索恩伯里(Thornbury,S.),邹为诚,译.朗文如何教口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8]张年东,魏小娜.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反思与重构[J].语文建设,2012.
[9]路冬梅.关于构建现代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
作者简介
杜欣(1990.09—),女,汉族,河南郑州,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日语教育方面,日本社会文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