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合唱课程的价值与策略分析
2020-10-20黎小菊
黎小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学生应该全面发展,在学校中不能只学习数语外理论知识,还要进行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养。其中音乐是一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可以提升自己的素养,从而符合新时代选拔人才的标准。合唱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可以踊跃参与到音乐课程中,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对小学音乐中合唱教学法的价值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法;价值;策略
在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中,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相对于其他理论性的课程来说音乐课对学生更加有吸引力,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合唱课程对于其他音乐课程开展起来比较有难度,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音乐素养还没有形成,在合唱时会显得参差不齐,唱出的音调有高有低。这就导致绝大多数老师进行合唱课程教学时会要求学生唱齐,这样刻板式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对合唱课程的兴趣有所下降,合唱课程目标也会难以实现。
一、小学音乐中合唱课程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意志品质还没有形成,是塑造其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期,当前许多孩子追求个性,这样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中来,缺乏集体意识。合唱课程给孩子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唱的核心是“合”,如果每个人都想要表现自己的个性,那么就不再是合唱而是个人演唱,合唱要求学生求大同存小异,要求每个人都能够融入到集体中来,其次合唱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特别是音准、节奏和音色需要高度统一,从而学生会自觉地聆听,寻找音乐的共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对自己需要加强的部分进行练习,避免在合唱中与大家不一致使合唱效果降低,同时这样的良好品质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帮助。合唱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在合唱时学生需要高度集中,身体应该端正,精神饱满,经过多次练习学生的气质会有所提高。
二、提高合唱课程效果的相关策略
(一)通过音乐鉴赏提高学生对合唱课程的兴趣
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只是将歌曲的文字按照一定的旋律“读出来”,在歌唱时不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合唱显得非常平淡,听者在听学生进行合唱时感受不到这首歌曲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不能够感染听者,这样的合唱课程效果不能保证。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聆听与本节课相关的合唱曲目,让学生通过聆听可以感受其中情感的变化,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变化来让听者感受其中的变化,让听者融入到歌曲中,这样才能够达到合唱教学的意义。例如,在教授《尼罗河畔的歌声》这首曲目时,教师应该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歌词入手体会曲目所要传达出的思想情感,然后通过聆听感受曲调的变化。这首歌表达的是埃及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生可能对埃及不是十分了解,教师可以在课上向学生呈现一些关于埃及的图片,学生通过图片可以了解关于埃及的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音乐鉴赏环节的引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歌曲的思想情感,在合唱时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听者来说更加有吸引力。
(二)明确合唱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这个歌曲在歌唱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心中能够明确在学生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的疑惑得到解决。例如,在进行《可爱的蓝精灵》合唱教学时,这首歌曲有一些音调比较高的部分,有些学生唱不上去,会使合唱曲目不能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可以了解唱高音的方法,这样遇到这种高音部分的时候学生也可以感觉游刃有余,唱起来没有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歌唱姿势、发声和呼吸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打好扎实的音乐基础,在演唱时可以根据音调来调整自己的呼吸方式,使自己演唱时呼吸匀称,避免在歌唱过程中由于呼吸不匀称导致出现杂音,影响合唱的最终效果。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逐渐增加难度,先进行比较简单的曲目合唱,以免打消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曲目树立对音乐学习的信心,为之后有难度的合唱课程做铺垫。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课中,合唱课程是比较有难度的,同时又是比较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合唱,学生可以形成团队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了解怎样去和别人相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汤颖.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227.
[2]肖游.中小学课程中钢琴演奏在合唱中作用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实验小学五年级班级合唱为例[J].戏剧之家,2020(04):133-134.
[3]张璐.鉴赏 创作 引导 探究——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06):2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