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实践沟通
2020-10-20周志会
周志会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想,务实,创新,这两点必不可少。因此,时时以先生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教学中多实践,多探索,多思考。下面以一节口语交际课为例,谈一谈教学上的体会。
一、研读内容,创设情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练习七口语交际为“小小展销会”。要求如下:把你不需要的图书、玩具整理一下,并标出价格,拿到班级开一个小小展销会。想一想:要使自己带去的东西卖个好价,该怎么说?要想从别人那里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该怎么说呢?
(一)提前布置,尽早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让他们明白所要准备的物品。我强调是“你不需要”的,不能拿取家中的贵重物品,或自己根本不打算淘汰的物品。三年级的孩子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这一点有必要跟孩子交代清楚,防止课堂上出现意外,卖出买进,必须诚信为本,不得反悔。为了营造真实展销的氛围,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征求了家长意见,允许孩子们自带零钱,不超过五元,便于他们交易。
(二)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在开始展销会之前,我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知道淘宝网吗?(孩子们笑:知道。因为妈妈们都爱网上购物,孩子们太熟悉了)今天,咱们开个展销会,你们的课桌就是你们的店铺。把你想要淘汰的物品拿出来卖上一卖,你也可以去其他同学的店铺逛上一逛,淘淘宝。记住,把自己的物品贴上價格,摆放整齐,如果离开店铺,可以托同桌看管、销售。好,展销会开始!
充分的准备,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类似真实生活的场景里,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为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巡视指导,放手实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这就是先生的教育理论历久而弥新的关键所在。人,是生活的人。脱离生活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死板的教育。“小小展销会”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充分地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效地拉近了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是学生喜欢的。小孩子总是渴望长大的,总喜欢做一些成人才能做的事情,就如同小女孩爱用妈妈的口红,爱穿妈妈的高跟鞋一样。他们特别想体验成人的世界。这样的课堂,老师不需多讲,适当指导即可。
(一)细心巡视,发现亮点
徜徉在学生的“店铺”间,有一个奇怪的发现:一个毛绒公仔,曾前后出现在不同孩子的“店铺”里。一打听,方知道,原主是刘振兴,5元卖给了丁之亦,丁之亦又转手卖给了路心怡,路心怡玩了一会儿又卖给了张康宁,张康宁不知什么原因又卖给了最后持有者杨紫菱。不过,价格倒是一直没变。看来,孩子们只是想体验交易的过程,享受“贩卖”的乐趣而已!
语言的交流,推销的技巧,在我的追询中,一点一点呈现出来。无论是孩子之间还是师生之间,有话题,有沟通,有了解,言语的表达更具灵性,更有活力和张力。老师的尊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一种自我创新的价值感。三言两语的点拨、引导,给了学生鼓励,也引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言语表达的欲望。
(二)及时指导,弥补遗憾
口语交际课最怕的是什么?是课堂成了部分敢于表现学生的“一言堂”。幸好,课前准备不错,班级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参与,甚至个别平时不爱语文课的孩子的“生意”也是红红火火的。
尽管,展销会开展得如火如荼,却有一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捧着语文书看,课桌上什么也没有,也没有去“逛街”。这个学生语文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我不明白他为何不参与口语交际活动。这不是我想看到的!问他,他说平时家长不会给他买那些没用的东西,家里没有旧物淘汰,家长也不给零钱。所以,没有东西卖也不能买东西的他,只能默默呆在一隅。我默然。可能家长对口语交际课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吧!看着其他孩子掂量物品的开心样子,讨价还价的兴奋神情,我鼓励他观察展销会的场面活动,了解同学们都卖了啥,买了啥,谁的生意最好等。然后跟我说一说,写一写。他一听,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离开座位,走向一个个“店铺”,认真开展“调研”工作了。
三、总结经验,鼓励沟通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半个小时的展销会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借此机会,我让他们交流交流“生意经”。看把他们乐得,一个个抢着打开话匣子。
一堂课在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表达中接近尾声。我这样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吆喝卖东西,又学会了讨价还价买东西,大家表现得非常好!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我们既要把语文课上学的知识用好,也要学着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好朋友!
语文总是生活的语文。语文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仅以一节口语交际课为例,来诠释我是如何用先生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并以先生为范,踏踏实实教语文,认认真真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