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020-10-20许俊杰

乡村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时空变化土地利用

许俊杰

[摘 要] 基于2005年及2015年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以期为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因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人地矛盾问题,促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苏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0-102-2

苏南地区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然而,近年来其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人地矛盾愈发突出、土地资源空间分配不均衡。因此,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对于分析区域土地利用问题、明确区域发展趋势,确定适宜于区域未来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靠上海,西连安徽,南接浙江,北依苏中、苏北,区位条件十分优越。苏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较为充沛;年降水总量大于1 000 mm,年际降水量变化率为12%~24%;每年6、7月,太平洋季风来袭,跨入梅雨季节,暴雨、强降雨频发,在此期间降水总量约为250 mm。苏南地区包括江苏省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5个地级市。截至2018年,苏南地区常住人口为3 365.74万人,城镇化率76.80%,区域生产总值53 956.76亿元,进出口总额5 592.74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2%以上,外商投资153.59亿元,占全国总额的11.40%,经济发展态势较好。“2019全国百强县(市)”的前10名中苏南地区占据6席。苏南地区教育事业较为发达,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注重科教发展,其中南京市有“天下文枢”美称,区域内有一百多所高等院校,科教力量较强。

1.2 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资源环境数据云平台(http://www.resdc.cn/Default.aspx),包括2005年和2015年两期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坐标系转化和重采样工作[2]。同时,基于苏南地区实际情况,将土地利用类型重划分为耕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和水域共5种地类[3],以开展本文研究。

2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2.1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

2015年,苏南地区耕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为1 398 260.25、195 329.25、622 246.5 、21 593.25 hm2和569 508.75 hm2,分别占区域总量的49.81%、6.96%、22.17%、0.77%和20.29%,各地类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林地和其他用地。

基于2005、2015年苏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的对比分析,耕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在苏南地区占比较大,2005年、2015年三种地类的总量分别占地区总量的92.32%、92.27%。2005—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呈明显增长趋势,城乡建设用地超水域面积成为区域内部占比第二的地类,在此时间段内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耕地缩减较为明显,严重危害了区域粮食安全。

2005—2015年,苏南地区耕地缩减面积为150 063.75 hm2,主要是被城乡建设用地占用,占其缩减总量的95.14%,也有少量的其他类型地类转化为耕地;林地缩减面积为3 856.50 hm2,主要是被城乡建设用地占用,占其缩减部分的93.26%,另有171 hm2耕地转化为林地,区域退耕还林工程产生初步效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加面积为156 091.50 hm2,城镇化进程使得建设用地占用增多;其他用地增加面积为5 213.25 hm2,增长主要来源于水域转化的5 550.75 hm2土地,其他用地除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外,另有146.25 hm2转化为耕地,存在新开垦耕地的情况;水域缩减面积为6 147 hm2,主要被城乡建设用地占用6 219 hm2,另有部分其他类型用地转化为水域。由此可见,城镇化进程中,苏南地区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均是以侵占耕地和其他类型生态用地(林地、其他用地、水域)为代价,以此维持苏南地区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对此,未来苏南地区应限制区域过快的城镇化发展,以保护区域内部的各类生态用地,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2.2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转出率

为深入分析苏南地区各地类的具体转出情况,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数据进一步测算各地类的转出率。土地利用类型转出率是指研究期间内某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该地类总面积的比例,公式如下:

式(1)中,Ti为i地类的转出率,Tij为i地类转化为j地类的数量,Lt0为初始年份i地类的面积,n为地类数。

通过计算得出2005—2015年苏南地区耕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和水域的转出率,分别为9.88%、2.03%、0.26%、6.06%和2.32%,轉出率越大的地类越不稳定。因此,城乡建设用地、林地、水域3种地类相对稳定,不易发生转化;耕地和其他用地稳定性较低,容易转化为其他地类。

2.3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点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在苏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2005—2015年期间,耕地、林地、水域总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总量增加;②2005—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是以侵占耕地和其他生态用地为代价,以此来保持苏南地区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其主要侵占土地类型为耕地;③2005—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林地、水域相对稳定,耕地和其他用地缺乏稳定性,易发生转化。

3 结论与建议

2005—2015年,苏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耕地、林地、水域呈减少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城乡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主要是侵占耕地资源以获得发展空间。因此,综合考虑苏南地区未来应合理限制城镇化发展速度,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占用其他类型土地的现象,尤其是对耕地资源的占用;要科学合理维护耕地面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4,5]。

参考文献

[1]谢伏瞻.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李少英,刘小平,黎夏,等.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及应用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17(3):329-340.

[3]刘菁华,李伟峰,周伟奇,等.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机制与预测[J].生态学报,2017(16):5324-5333.

[4]郭燕燕.基于CLUE-S模型的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D].武汉:武汉大学,2017.

[5]吴婷.基于CLUE-S模型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D].武汉:武汉大学,2019.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时空变化土地利用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苏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经济效益分析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及熵值法结合的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
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时空变化研究
苏南地区乐器销售市场调查研究
基于二次现代化理论的苏南地区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