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020-10-20秦玉秀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9期
关键词:预习情境阅读教学

秦玉秀

摘  要: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大部分語文课堂是围绕着阅读来展开的,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广大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此,本文从“结合预习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造阅读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设计提问,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几方面出发来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一定的论述,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情境

以往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枯燥,教师过于注重对于阅读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沉闷。近年来,由于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革,教师更为注重小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注重他们的阅读感受,这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十分有效的。在此,结合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对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结合预习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采用课前预习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而且可以促使小学生提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掌握,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更加得有针对性。可以说,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下一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还可以使他们增强知识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预习导学案,来引导小学生的预习,避免小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节课的时候,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一定的预习导学案分发给小学生,要求小学生完成。预习导学案中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为“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注音,并明白它们所表达的意思。这是为了促使小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方面的障碍。(2)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这可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做好准备。(3)概括每个段落的意思,并将段落进行划分。(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5)课文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当然,教师提供的预习导学案中的内容可以更为具体。而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来看,对于其中的内容学生不必全部完成,结合自己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完成即可。而语文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导学案进行教学的调整,使阅读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为小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二、营造阅读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相对简单、直接,并且他们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众所周知,好奇心会有效调动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小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创设的方法。情境教学法为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学生不仅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投入的学习,还可以加深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和资源来进行情境的营造。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因为一些小学生对于花生的生长环境、外形特点等都不太了解,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小学生的想象空间,语文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关于花生的视频或者音乐,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小学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从而再引导他们去学习,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小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以此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小学生们都比较喜欢听故事,这样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或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总之,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去加以利用,以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三、有效设计提问,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提问在各科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提问对于加深学生的思考与理解,对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通过提问来揭示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避免提问流于表面。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一文时,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爱国人士吗?”之所以要求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的过程之中产生一定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意识。只有明确这一目的,才可以保证后期教学的针对性。之后,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这个问题。在合作与讨论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探究出这三个段落分别讲的是什么,即第一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第二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第三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明白该用什么的语气去读,比如第一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通过这样的适当提问,也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使小学生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有利于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影响深远,阅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从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从各个环节入手来开展阅读教学,保证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打好基础。以上就是本文的相关论述,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宁宝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06-107.

[2]黄剑丽.优化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51):173-174.

[3]胡迪迪.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7(36):53.

猜你喜欢

预习情境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