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镇农技站的发展

2020-10-20刘彬

锦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整治

刘彬

摘 要:通过乡镇农技站现存的情况,分析现存情况的原因,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我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下,不久的将来乡镇农技站必将建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奋斗。

关键词:农技站;农机队伍建设

1.乡镇农技站现存的情况

乡镇技术站本来是为了加强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而 设立的。并规定了性质、职责和设置原则,以及人员编制和岗位条件,但很多情况不尽人意。有 37.7% 的农技站存在人员少,非专业人员比例偏高,队伍青黄不接,知识技能更新不 及时,指导服务水平不高,推广人员特别是中青年技 术骨干流失严重等问题。

2.现存情况的原因

2.1 连年增产导致基层党委政府领导对农业的不重视,错误地认为没有农技站的技术指导农民也增产。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干么咱干么的旧思想,还在或多或少的左右着领导。他们没有想到这是在农资人的错误技术指导下的增产。

2.2 乡镇财务包干也是制约乡镇农技人员少的主要原因。由于乡镇农技站权属管理的三权(人、财、物)下放,原来归县农业局垂直管理的人员下放到乡镇,由乡镇政府发工资、出经费,县农业局只抓业务管理。若干年来乡镇政府以财政吃紧为借口不进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又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无文凭无专业知识的人员涌入乡镇,导致乡镇人员浮肿,但懂农业的凤毛麟角。农技站没有懂农业技术的,没有去推广农业技术、指导生产的,真的是名存实忙。乡镇农技站权属管理的三权下放,使乡镇农技站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乡镇政府的安排,农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乡镇行政工作,无时间无精力从事农技推广。导致农技站门前冷落,无人问津。

2.3 党委政府工作在农业上出成绩太慢,政绩不凸显。综上述所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几年,每届领导都想快速地出政绩,犯了严重的拿来主义。看别的地区什么产业好,不调查不研究,一哄而上。导致量大价格低,农民受不起。失败的教训使后来领导一心一意抓工业,不再重视农业。一些地方不仅不支持农技站的工作,还占用农技站的资产,挤占办公场所,使农民到了乡镇找不到农技站。

2.4 乡镇待遇低,绝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更别说农业院校的农学、植保、土肥等热门专业的基层紧缺人才,有的来到来到乡镇也只为过渡,三年两年又考走了。这几年虽然有了下乡补助,但太少没有吸引力。再就是各项福利和县级单位相差甚远,几倍甚至十几倍。乡镇离县城远,下班后没有娱乐场所、购物超市等公益性服务设施,在乡镇对象都不好谈。

3.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第三段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必须培养造就一直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想达到十九大对农业的要求,实现目标任务,必须要做到:

3.1 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一定要高度的重视农业,重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把乡镇技术站的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把提高三农工作是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放在首位,创新农技人员补充机制,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启动农技推广特岗计划、地区性基层农技人才补充计划等,为农技推广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按编按岗充实乡镇技术站专业技术人员,在资金上充分保证乡镇技术站工作的顺利运行。

3.2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条例规定的事项做事,从技术人员的身份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和方式,从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谁违反了推广法就处理谁,谁不安推广法去办,就追责问责谁,绝不姑息。

3.3 理顺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实行县农业局直接管理。便于技术人员在全县的合理调配,稳定农技人员队伍,使农技人員思想单纯,一心一意研究学术,县农业局直接管理能够加强对乡镇农技站的业务管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辉指引下,山东省委组织部等八部门于 2017 年 12 月和 2018 年 4 月份相继出台了《山东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措施》和《山东省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实施办法》,为今后加强全省乡镇农技站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为培养一直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年轻乡镇技术人才队伍做出了政策保障。我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下,不久的将来乡镇农技站必将建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奋斗。

4.污损土地治理原则

4.1 因地制宜原则

引起土地污损的原因很多,不同地区土地土壤结构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土地污损治理过程中,需要依据当地土地土壤结构及造成污损土地原因的具体因素制定土地土壤修复方案。结合现有土地治理技术,总结土地污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土壤结构,土壤修复环境条件、土壤污染物组成、土壤化学及物理性质等。因此,在进行污损土地整治方案时,需要紧密结合土地土壤影响因素,制定因地制宜修复方案。

4.2 综合治理原则

如前文所述,造成土地污损的原因很多,因此不同地块的土地土壤污损因素较多,土地土壤的污损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因此,在进行治理中,不必教条的采用某一种污损土地治理技术。应结合当地经济与环境条件,综合采用多种治理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土壤修复方案。实际工作中物理、化学与生物治理方案可在同一时间采用多种技术和制定不同时期分阶段中采用多种技术进行综合整治。

5.结语

本文结合污损土地治理现状,在探讨污损土地修复与治理技术的基础上,对污损土地整治与修复的选择与整治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在污损土地整治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整治手段,在综合整治视角下进行土地整治工程,同时考虑法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考虑整治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保障污损土地整治工程的整治效果。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整治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撮粮之术(下)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26亿中央财政支持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