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区域协调发展

2020-10-20杜金梅

锦绣·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展

摘 要:通过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原因以及进行区域平衡调整的主要难点问题,提出重构区域平衡的几点建议:调整东部优先政策导向、制定西部优先政策新导向、支持中部地区加速崛起。

关键词:发展;区域协调;东部地区

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表现多方面,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在长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分布逐渐形成了东多西少、东密西疏的格局。随着西方入侵这一格局有得到加强。入侵者通过海洋打开了经济和贸易的通道,由此开始了我国现代化。西方入侵者沿海就近布局并不断扩展,总体形成了沿海地区的近现代工商社会和内地传统农业社会的畸形二元结构形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内地现代化建设。从此西部有了现代工业和现代城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需要打开国门借助西方的市场、技术、资本和经验发展自己,开放地域的选择至关重要。东部优先、东南先行政策的确立,主要是根据外向型发展的市场原则制定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缘优势突出,易于借力。为支持东部优先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东部能源资源短缺、西部和东北资源富集的区域特点,为了保障和支持东部,对自然资源实行国家垄断和管制配置。同时对于远距离和大批量大吨位物资运输,海运成本远远低于陆运成本。这也是全球发达地区基本分布在沿海,落后和贫穷地区多数都在内陆的重要原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始终在无怨无悔支持东部发展。东部地区得到了飞速发展,当下进入新时代要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必须重新调整区域关系,实现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但这种调整难度很大,绝非易事,至少有以下这些因素和阻力:第一,整个国家经济对东部沿海地区高度依赖。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在空间布局上的最大变化就是重心严重东移南倾。仅东部六省市的经济总量就几乎占到全国的一半,吸纳就业的劳动力数量巨大,外贸出口和国家财政收入也高度依赖这六省市。其中任何一个省的经济总量就超过西部数省区。调整区域关系本身包含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第二,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和国家政策对东部惯性倾斜。东部地区的经济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市场竞争压力大,中央决策部门自然会担心调整政策后影响东部。同时,国家在经济上多年形成靠东不靠西的惯性思维,在具体政策制定中,也形成了对东部的惯性倾斜与效应预期,政策给东部作用会更大效果会更好,有新政策首先想到给东部。第三,东部自身优势形成及其对政策习惯依赖。国家多年实行的倾斜性政策也形成了东部的习惯性依赖。再加上地区本位意识,总会认为自己还有许多发展空间和不少问题,在政策和利益追求上自然是多多益善。第四,对其他地区发展潜能估计不足。对其他一些地区的地位和重要性开始不够。由于东部六省市的区域发展成本已经抬升,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向东南亚转移,部分电子工业、大数据产业向西南转进。同时我国已经走过工业化推动经济高成长时期,步入城市化和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重庆、陕西、宁夏和内蒙古等一些省市区开始加速发展优势日益突出。这些都强烈要求重新评估不同地区未来的发展可能和潜力。第五,新业态和新生产方式产生影响。由于电商和邮寄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和生产企业在空间与地域上流动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总原则和基本指导。重构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关键是要用政府之力扭转市场之手,推动我国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发生有利于区域平衡发展的历史性根本改变。为此,国家相关区域政策必须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

调整东部优先政策导向。东部已经形成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全面的市场竞争优势,现有的政策总体上能够支撑其国际竞争力。在政策上逐步对东部“断奶”,消除其政策依赖完全可能。应该鼓励其加快外向拓展和错位发展,尽量把国内市场腾出来,减少竞争性挤占。引导东部地区讲大局,先富帮助后富,树立不与其他地区争政策、抢饭吃就是帮助他们发展的新理念。

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东部地区要强化创新发展领头羊的使命担当,充分利用创新要素集聚的特殊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定西部优先政策新导向。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第七次会议,讨论审定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从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指出西部地区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战略回旋余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从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开始,中央政府及各部委相继发布了关于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多项政策,但西部地区发展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诸如底子薄,平均体量还小;产业层次低,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还不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还较低;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改变;科技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劳动力尤其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等问题,集中表现为新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西部地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后仍需做出長期艰苦的努力。

西部(西南、西北10省市区)是我国目前最不发达的区域,也是最为特殊的区域,具有特殊的困难,也有特别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如果西部发展起来,西部与东部联动必然产生杠杆平衡撬动效应,中部崛起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无论从西部自身的需要还是整个国家的区域平衡发展,西部地区都是必须重点支持的优先区域。

加快西部发展,必须立足实行海洋和大陆双向开放,改变海上热陆上冷局面,把大幅提升和改造交通等基础设施放在首位,确保投入补贴到位。调整国家现行资源政策,把西部的资源留给西部。重大项目、战略性项目和先导性项目布局上西部优先。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轴线,面向沿线大中城市,给企业在税收、金融、产业、贸易、开放、技术等方面制定区域性普惠政策,降低西部地区发展成本,引导工商企业西进。选择几个区位和基础条件好的中心城市,试验建立西部陆上自由港、自贸区甚至西部新特区,提高政策的综合效能,培育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

加大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转型发展。东北是目前除了东部之外,各方面基础和条件最好的区域,总体发展水平仅次于东部而远高于西部地区。东北问题或者东北现象不是欠发达问题,而是发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地区的转型问题。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最早、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工业尤其是重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实力雄厚,农业条件好,自身资源富集,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巨大。东北最大的问题,一是计划经济痕迹深市场经济办法少。二是气候寒冷生产生活不方便,区域发展成本比較高。因此,搞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难度较大。必须依托现有比较优势寻找发展方向。

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从深化改革上找出路,围绕人才流失多等突出问题重点突破,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干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政府职能、营商环境、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支持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中部是我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农业条件好,劳动力丰富,能源资源富集,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较好,毗邻东部,交通区位重要。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中部面临的主要问题。多年来中部地区一直处于政策洼地,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丧失了一些机会。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将会有新的重要机遇。工业经济时代,工商业和城市对人口布局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口分布对工商业和城市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应加大对中部地区农业的政策性支持力度。选择若干重点城市,采取自贸区等特殊政策,支持工商业发展,引导东部产业转进中部,推动中部地区城市群和城市化水平加速提升。

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物流体系,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拓展西部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突显了实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新时代,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吴仕民,王平.民族问题概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07:302-310.

作者简介:

杜金梅(1979—),女,汉族,安徽省宿州市人,本科学历,职称:讲师,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民族理论。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