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作促合力,共同推进小学生文明素养提升

2020-10-20罗舒月

成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小学生

罗舒月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生文明行为是一种颇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截至如今,小学生在其所表现出的各种日常行为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意识不足、观念淡薄乃至于家教缺失之类的问题。从上述内容出发,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推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此法除了能够帮助小学生构建自身的文明行为习惯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加强小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养成教育 小学生 文明行为习惯

長久以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一直都是重要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也是学校德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后呢对这样的状况,教育部甚至专门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可见国家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之高。

1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成因和现状

1.1 观念淡薄

作为重要的文明礼仪传播场所,学校是现代文化、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阵地之一。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也自然要以学校为最主要载体。但是,社会教育迄今为止一直以知识传授作为主要内容。学校长久以来都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学习知识作为主要工作,而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态度、情感、价值观之类)方面却基本上都是没有被学校教育所涉及,基本上都是以“树大自然直”作为指导思想。由此可见,社会学校至今依然唯“应试教育指挥棒”马首是瞻。

1.2 家教缺失

长久以来,社会家庭教育所存在的缺失问题已经成了人所共知的事实。一直没有解决的留守儿童隔代寄养等问题体现出的弊端也越来越“表面化”。社会家庭向来没有太高的文化素质,在教育尺度、教育准则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度”,经常有非宠溺即苛刻的极端教育现象。统而言之,很多社会家庭都会由于一系列的客观原因而形成的不良循环,家长也没有真正承担起“孩子第一任老师”这一严肃的职责。

1.3 观念冲突

社会经济越来越快的发展、社会环境愈发多元化等为代表的诸多社会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各种新奇的观念和前所未见的事物使得社会不再滞后,也不再封闭——凡此种种,都给还没有形成完善教育体系的社会带来迷茫和无所适从之感。以至于很多不恪守文明的行为在社会不应有地被看做“张扬个性”,在这样的状况下,价值观尚未牢固建立的学生自然在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面临极大的危机。

2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判定

若欲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所应掌握的各种文明行为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活动就在于对文明行为做出相应的界定。第一,在学习这一领域,作为学生应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同学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彼此互敬互爱、相互帮助;第二,在思想领域上,学生除了要热爱祖国和人民之外,还应努力践行《小学生守则》等规范类文件,在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正能量”;第三,文明行为准则还有很多涉及生活方面的内容,需要教师、家长等诸多方面一起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起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家校合作教育策略

3.1 落实教育内容

因为家庭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学校相比于城市学校所担任的教育责任要高出很多。在如今很多人觉得“四有新人”目标已经不合时宜的背景下,社会的教育现实却要求各方依然要以“四有新人”作为最主要的教育的内容——其能够涵盖社会教育活动的几乎所有方面,讲究的是令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身,从而使得其内在素质的提升获得外部力量的推动,这一状况一方面能够缓解社会学校所存在之道德教育严重缺失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学生表现出的现实状况。由此,学校才更应在学校的宣传栏中体现出文明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班级也应相关地开辟各种“文明角”等空间。若条件允许,学校还可创编有关于文明礼仪的校本教材,由此来帮助学生修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等方面习惯。

3.2 营造文明氛围

就家庭层面来说,由于众多的现实原因,家庭往往难以有效地承担学生文明教育活动的“主要职责”。然而这样的状况并不等于家庭教育可以缺失。作为学校方面,应在此领域体现出主动且积极的态度,和家庭形成打造育人环境方面的“同盟”。不管是何人在施行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方面均应和其形成更加主动的联系,提供适当而正确的引导给家庭教育。此方面最好的一个办法就在于家访活动——教室可以在其间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城市家庭相比,社会家庭中未成年人的抚养者往往更加“杂乱”,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于家访形成档案卡,由此来对学生情况形成更加直接的印象,并进一步增进家校间感情,最大程度上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方面所获得的实效,由此来引领学生能够身处“全方位教育”环境之内,将文明行为“无意识化”。

如:为了保证文明礼仪教学活动能够获得更好的落实,教师可以专门组织班级学生的家长,构建“礼仪家委会”这样的机构来给教育学生文明礼仪这一方面活动建言献策。除此之外,学生园方面还要定期开展“亲子礼仪学习活动”,由此来保证学生能够在文明礼仪学习的过程中“平添”更多、更具质量的学习乐趣和家庭气息。除了这些内容之外,作为教师还要以“亲子课堂”这一形式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有关的礼仪小游戏等类型活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增添学生和父母之间应有的亲密感。

3.3 紧密联系检查

因为目前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占据较大的份额,故而家中的长辈一般都会对后代表现出过多的关爱,甚至在很多方面娇纵学生。自古“溺子如杀子”,此种行为自然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各种消极思想和行为。而这样的家庭关系也自然难以真正有效地开展各种文明礼仪方面的“针对性教育”,需要教师在开展亲子互动的教育中,尽可能多地引导家长将过分关爱学生这一小家态度加以扭转。若欲有效地达成此目的,作为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同步参与“礼仪训练”等类型的活动,由此来有效地帮助家长对先前的错误教育理念做出纠正,并在其间使得学生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家长本应具备的权威。

每个人都有一种动力叫做“自我完善”,尤其是学生的求好趋上心理更是明显。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给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这一方面提出相对更好的要求。而教师为代表的一众成年人在其中则应充分保证自身在社会文明建设这一方面的表率“力度”。赞美和鼓励学生的各种积极活动。众所周知,养成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为此学校方面应将班级的各项评比和文明行为逐渐形成紧密挂钩,并设立示范岗、值日岗之类,让学生参照标准来评价和约束自己,也可通过考核评比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推行下去,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风气。

例如,教师可以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到学生园的“礼仪知识竞赛”中,以抢答的方式来完成礼仪知识的学习,这样大班学生在学习、掌握丰富的礼仪知识的同时,还会在活跃的氛围中对父母的表现感到自豪,进而在心中树立起崇拜的高大形象,主动以父母为榜样。除了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形式,教师也可以组织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展示的活动,让家长评价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成果,让亲子互动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正地共同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

4 结语

统而言之,小学生文明行为是一种颇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截至如今,小学生在其所表现出的各种日常行为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意识不足、观念淡薄乃至于家教缺失之类的问题。为此,才更应结合小学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虹元.教师缺席:学校仪式教育的固化与蜕变[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4).

[2] 寇秋霞.仪式教育:一种传播正能量的教育形式[J]. 辽宁教育. 2017(12).

[3] 谭燕清.基于人才培养的学校仪式教育刍论[J]. 成才之路. 2017(35).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