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之下,我们的边界在哪里
2020-10-20周静
周静
资本助力,平台技术日新月异。算法之下,能规划出最优的路线、最快的速度、送最多的单,似乎一切都合理合规,但唯一被漏算的却是人性。
最近,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全网,在不同层面掀起了人们关于算法操控外卖小哥、平台逐利不要命、零工经济究竟如何保障雇员利益等诸多讨论。此起彼伏的声浪中,有不少人把矛头直接指向美团、饿了么两大平台,指责平台方为追求效率,置外卖小哥安全于不顾,导致外卖成为“高危行业”。
事实上,就在这篇文章刊出前几天,“2020中國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召开了,美团首席科学家、AI平台总经理夏华夏还参加了会上的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围绕“AI在未来生活服务领域的机会与挑战”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谈道,美团公司的使命是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使命感听上去高大上的企业价值观总是让人心潮澎湃,百度“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又是“世界”,又是“天下”,那胸襟简直是气吞山河,那境界也是无与伦比。当然,叫得再响的口号也成不了一家企业行稳致远的利器,美团的初心或许真是让大家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但这一篇文章却实实在在地揭示出所谓一切更好的背后,是美团或饿了么平台挟数据、算法剥削外卖小哥的残酷现实。
资本助力,平台技术日新月异。算法之下,能规划出最优的路线、最快的速度、送最多的单,似乎一切都合理合规,但唯一被漏算的却是人性。泯灭人性的算法针对的是机器,而非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的具体个人。算法是工具,工具无对错,以对待工具的方式去对待具体个人才是真正的错。
有一个段子说,程序员长期996,身体不支进了ICU,主治医生劳累了一天,顾不上吃饭开始抢救,吩咐实习医生点了个外卖。外卖骑手匆匆上路接单、送单,而外卖平台的算法就是这个程序员写的。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着这个完整的闭环,而困在这个无形系统里的又何止外卖骑手。
程序员当然不能背这个锅,程序员只是这个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他们受雇于企业,而企业又受制于资本,资本逐利无节制的背后是有利可逐,这个“利”又来源于你我这般普遍消费者的无止境的需求。换句话说,美团或是饿了么这些年花费巨资投入到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升级系统、优化配送路线,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吃到外卖,美团可以言之凿凿地说是因为他们过度注重C端体验,你认为有错吗?
正是抱有这样的想法,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饿了么才在第一时间把锅甩给了消费者。饿了么宣布将发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时增加一个“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这一动作触犯了众怒,“将矛盾转嫁给消费者”“你愿意少赚5块钱吗”……消费者显然也背不起这个锅。在平台现有考核体系不改变的情况之下,仅仅让消费者牺牲5分钟、10分钟的时间,饿了么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且不会有效,多出来的几分钟势必又会促使外卖小哥接更多的单。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对此分析比较中肯:“消费者在平台下单,商业行为也是针对平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你拿外卖骑手的过错,他的违规、撞人、闯红灯,让消费者去承担,这显然是有违基本逻辑的。”
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让外卖小哥在基本保证收益的前提之下,不为赶时间,做出飞速、逆行等危及人身安全的行为。这不仅需要平台方、众包机构等企业为算法设立边界,构建合理、符合人性的考核规则;也需要监管部门积极作为、强势介入,推出切实保障互联网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的法律、法规;而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在注重自身消费体验的同时,也要有分寸、尺度,那种因为晚到一两分钟,或是因为外卖小哥不帮你带东西就立刻给差评的消费行为还是少些为好。
饿了么在公告中称,“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美团也在公告中表示要持续改进,让系统更有温度。也许这是算法之下,各方设立边界的良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