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时代的摄影艺术的创新发展
2020-10-20程兆野王晨
程兆野 王晨
摘要:如今是视觉传播的新时代,摄影艺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整个进程中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摄影素材。新时代的摄影艺术不仅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审美的发展变化上。随着时代的变化,视觉传播下的摄影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关键词:视觉传播时代;摄影艺术;创新发展
引言
在视觉传播的时代,图片、视频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舆论走向,整个摄影艺术的根本属性也通过作品展现出来。近年来由于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群众对摄影艺术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好作品的来源越来越广泛。因此如何在视觉传播的时代及时进行拍摄艺术的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1、视觉传播时代对摄影艺術发展的影响
1.1群众的参与推动摄影艺术发展
由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群众可以更好地获取前沿资讯,对于摄影的参与程度不断提升,群众已经逐渐从作品的欣赏者转变为摄影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同时摄影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充分利用社会群众对摄影艺术的喜爱,及时进行艺术水平的提升,才能促进我国摄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1.2视觉文化传播增加了拍摄艺术的活力
在视觉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摄影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摄影艺术中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利用摄影作品展现艺术家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摄影艺术的进一步传播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同时也为大众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舞台。
2、视觉传播时代为摄影艺术创新发展带来的启示
2.1摄影艺术与新型的学科相互结合
在视觉传播的时代下,摄影艺术不仅仅体现出一种审美特性,同时也是一种传播视觉文化的载体。全新的视觉传播环境为摄影艺术的传播方式带来了较多的变化。整个摄影艺术的价值在记录、语言、传播以及审美层面都在发生变化。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摄影艺术与各种独特文化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
摄影艺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成为当前新媒体的一部分,全新的技术和媒介以及摄影题材的多样化,为人们的创新提供了平台。整个数字技术的革新也影响着社会舆论的构成。人们通过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创新提供动力。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保持绝对的自信,从而不断增强人们的斗志和勇气,为摄影艺术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数码相机就相当于一个影像传感器,将接收到的光学摄入转换成电荷包,在中央处理器中作了信号处理后再转存到各类存储器中。在数码相机上,对于光线的接收仅仅通过感光单元完成,其对于光线的色彩识别能力并不存在。色彩还原的过程就从传统的成色剂显彰变为在数字技术下,由计算机来处理。对拍摄图像色彩效果的全还原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摄影技术的色彩还原能力。
2.2摄影艺术与百姓日常生活的结合
目前,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摄影艺术的参与者逐渐增多,其中人们群众借助网络渠道,成为了更好地参与者,这种背景由于摄影者更好地把握群众的需求,从而创作出更加优质的作品。摄影艺术在视觉传播的时代下,应该用全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社会的真实面貌,并学会从群众中及时汲取养分,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善于挖掘全新的社会素材,将人文关怀贯彻到整个作品中。
摄影作品还需要记录伟大的时代精神,通过及时弘扬社会正能量,结合自身的个性,形成自身的创新风格。摄影艺术作品应该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不断改进,让内容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贴近生活,积极捕捉当代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而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在创新中不断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
2.3摄影艺术应与市场发展相结合
摄影艺术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应该与健康的市场环境相结合。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时尚理念和思想文化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做好创作内容的改变工作。摄影艺术家为了创作令自己满意的作品,需要做好摄影设备的更新工作。同时还应该形成艺术欣赏与艺术消费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在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摄影艺术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产业链的规划与健康发展工作。借助市场的作用,为我国摄影艺术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及时为艺术创新工作增添活力。
3、视觉传播时代下摄影艺术创新发展的措施
3.1紧跟国外的先进理念
在视觉传播时代下,摄影已经从传统的功能性作品转变为具备时尚审美的艺术类作品,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应该积极转变观念。由于我国的摄影相对于国外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同时在技术层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在创新过程中应该把握时尚的发展方向,积极向国外学习。同时还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拍摄理念,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素材特征进行创新,以贴近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将时尚艺术与现实题材进行结合,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的艺术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跨国文化交流已经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相互之间的冲突与内部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沟通,从而不断发掘文化交流的人性寄托,主动建设和谐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摄影艺术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知名度,促进摄影艺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3.2建设我国特色化摄影艺术领域学术话语机制
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工作,建设我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机制可以更好地阐述我国摄影艺术的特征,对于重新构造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提升创新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而言,向西方学习可以不断增强我国的摄影经验,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照搬不能创作出发人深省的作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以自身的文化特点为根基,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将视觉传播时代下的时尚理念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提升我国摄影艺术作品的特色水平。
文化在传承过程中还具有世界性,艺术创新也应该符合这一规律。我国的文化虽然和其他国家相对存在差异,但我国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摄影艺术创作者应该积极与国外的优秀创作者进行交流,让西方国家能够更好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另一方面,在创新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中国话的表达,紧跟时代步伐,在继承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传播时代下的摄影艺术需要以我国的时代发展为基础,在传承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借助艺术作品展现我国的核心价值理念,从而推动我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 纪洪林.宣传片当中对延时摄影的运用及艺术表现分析[J].智库时代,2019(40):243+250.
[2] 任伟强.新闻摄影中应运用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J].戏剧之家,2019(28):109+111.
[3] 丁鲁豫.现代摄影艺术美学特点与表现形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64-165.
作者简介:程兆野,男,1999年10月出生,汉族,天津,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在读。
王晨,男,1980年4月出生,天津工业大学教师,教授课程:摄影技术与艺术,广告摄影,新闻摄影等摄影类课程。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