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的民族化发展
2020-10-20王祎焜
王祎焜
摘要:街舞,在过去与将来始终作为一门综合舞蹈艺术,它的独创性、包容性、互动性,以及普及性都将打破舞蹈作为高门槛准入条件的艺术门类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壁垒。创新为街舞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街舞;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 J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8-0128-01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一直以来,备受民众喜爱。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形式愈加多样,其精神也流淌在每一个舞者的血液里,生生不息。近年来,街舞作为现代舞蹈的代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造的时态已然蓬勃兴起,改革旧机制,创造新业态的趋势已然引领潮流。唯有不断地在变中求变,才能更好得适应时代所赋予给我们的挑战。创新是艺术的活力来源,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生命力。街舞艺术的美感在于“新”,唯有创新用新的元素新的形式才能激发出舞蹈中的美。街舞由国外传入一路走来,它曾辉煌过荣登大雅之堂,它靠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步步走到今天,其路上有多少的艰难险阻更是不言而喻。现如今,随着文化多元化,个性解放化的发展,街舞能够更好得扎根于中华大地,更好得与东方文化所契合这不仅是街舞文化的发展更是社会的进步。街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助推街舞走向更多人群的视野,更为其生命力打了一剂强心针。
街舞作为一种时尚充满活力的舞蹈形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街舞原创民族交响乐作品《黄河》,这部街舞原创民族交响乐以观众耳熟能详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为蓝本,融入时尚动感的街舞语言,来重新展现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在诠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同时,也营造出全新的视听感受。黄河这个音乐,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奋斗不息的精神,而街舞是世界通用的一种新兴的舞蹈艺术形式,我们希望利用这种艺术形式,和我们具有魂一样文化底蕴的交响乐进行配合,使得更多年轻人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艺术创作本身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节目创作中,还根据街舞即兴化的特点,进行了特意“留白”,给舞蹈演员以自由空间诠释自己对黄河之魂的理解。
创新为街舞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梅兰芳先生就是一位顺应时代发展,敢于创新的伟大艺术家,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曾前往美国进行戏剧表演,他深知,传统的戏剧表演方式是美国人所没有办法欣赏消化的,于是灵机一动,独创了一种新型表演形式——圆盘舞,他纤细柔美的身段有着独特的东方韵味,让西方人领略到了古老的中国的悠久文化魅力。大幕掀起,凤冠霞衣,眼波流转,转肘低眉,唱尽天下之事。他的精彩表演让台下的观众拍手叫好,大声喝彩,梅兰芳先生更是受到了一大波海外粉丝的追捧。中华传统艺术在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万千炎黄子孙艺术欣赏品味的生动体现,在经历了时代洪流的冲刷之下,其艺术色彩却呈现渐渐出褪色的趋势。
前段时间的热播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突然间闯入了大众的视野,更衍生出了不少传统艺术相关话题。剧中涉及了二十多出京剧、五六出昆曲、旦角八九个流派和戏曲发展史,不禁让观众叹为观止。更引发了我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隔断问题的思考。中华文化真的不精彩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中华文化传承逐渐凋零,有的地带甚至濒临消亡的状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欣赏中华传统戏曲歌舞人群大多老龄化群体,年龄分布逐渐出现明显断层。其中对其产生影响最深的便是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人们的休闲方式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娱乐方式的丰富提供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尤其是年轻势力群体,我们在长时间的“快消文化”影响下,变得不再重视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这样也将渐渐得将传统文化抛之脑后。中华文化的展现方式更是将表演题材限定了在了一个框架之内,戏曲的剧本来源也大多基于古代的文学作品,比如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尽管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颇高的造诣,但是更是因为它的文学成就如此突出,更加限定了观众人群。基于这个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向大众化趋势改进,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每一个中华儿女怀着同一个中国梦,怀揣着着同一颗中国心。做好我国文化的推广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寄托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梦想,浸润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沉情怀。在如今这个历史性节点上,唯有华夏儿女共同努力,才能将其推进。我们要用实力向世界彰显了大国的风采。
街舞,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成为一门综合舞蹈艺术,它的独创性、包容性、互动性,以及普及性都将打破舞蹈作为高门槛准入条件的艺术门类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壁垒。即便没有完美的身材比例,即便你没有展示自己的自信,即便没有任何的舞蹈功力和基础,也可以跳街舞。街舞,是一门真正属于人民的舞蹈,因为它來自于街头,来自于群众,它本来就是大家的艺术。
近年来优酷《这!就是街舞》为代表的一系列街舞网综,不仅再一次将热爱街舞的年轻群体引燃,还将街舞自由向上的理念传达给观众,让街头文化进入大众的视野。然而凭借网综掀起的街舞热,是又一个风口,还是只是一阵风,大家无法预测。《这!就是街舞》通过对西方街舞精神进行扬弃和转换,重新建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街舞文化,展现出节目选取街舞小切口,背靠青年时尚潮流人群的大市场,阐释本土化街舞理念的正方向。除去带有中国风的街道场景、音乐素材和民族乐器等民族象征之外,节目组认真刻画街舞文化,使其在与民族融合发展之时又能保留其本真。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来源:中国科学出版社2018.03.01.
[2]《东亚舞蹈文化的发展路程》.北方民族大学.
[3]《媒介传播演变史》来源: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6.02.02.
[4]《舞蹈概论》约翰.马丁.2012.01.13.
[5]《街舞席卷东亚地带》瓦尔特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