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梓人传》论当代设计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

2020-10-20闫丽娜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9期

闫丽娜

摘 要:《梓人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为一位杨氏都料匠所作的传,通过这位匠人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在把握全局、协调百工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梓人之道类于相”的思想。文章根据这种思想提出以教师为劳心者、学生为“主室者”的观点,来探讨现代设计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梓人传》;现代设计教学;劳心者;“主室者”

一、何为劳心者?教师为劳心者

何为劳心者?《梓人传》中的梓人自称其“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使而群工役焉”,离了他,房子就无法建成,所以无论在官府做工还是在私人家干活,他都拿全部酬劳的大部分。然而有天,作者(柳宗元)看到他的床腿坏了,梓人自己并不修理而“将求他工”,于是作者就笑其为“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但很快,作者就改变了这种看法。有个官员整修房子,作者路过时又见到那位梓人,只见他“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彼执锯者趋而左”,所有的工匠都听他的命令行事,没有人敢擅自开始下一步的工作。他于墙壁一尺见方处绘出建筑图样,房屋结构勾勒细致,百工照着此图计算尺寸建造房屋,无毫厘之差。

当作者亲眼目睹了这一建造过程,才恍然领悟“其术之工大矣!”并赞叹梓人“专其心智”而“知体要”。继而作者以“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来说明在建造过程中梓人与百工的差异。对于文中提到梓人的床腿坏了自己不修理而“将求他工”,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梓人不修床腿,究竟是因为不会修,还是懒得修?梓人究竟是否应该亲自修理床腿?文中也回答了这一问题:“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诚不能苟同。梓人如果真的没有能力修一条床腿,也不会于一尺见方的面积画出完整而复杂的建筑图样。就像一个大学的校长不去教课,不代表他不具备上课的能力。所以,梓人不是不懂如何去修理一条床腿,而是他选择了更便捷的方法。作为一个具备领导他人能力之人,在指挥他的团队工作过程中抽出较少的一部分精力去请他人去修床腿,从效率的角度讲,这样是实现效率最大化之举,值得鼓励。

“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文中的梓人便是用他的智慧,成为掌控全局的人。由此作者想到协助君主治理国家的宰相,“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梓人之道类于相”的观点便由此而来。梓人和宰相正是作者口中的劳心者,拥有大智慧者,也是掌控全局者。将这一观点引入设计领域,全局即指整体的设计观念。在现代設计教学过程中,作为劳心者的教师,应具备的就是这种整体观念。设计类专业更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一门设计课程的教学就像建造房屋,老师就是这位梓人,负责绘制“建筑图样”,按“建筑图样”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最后达到课程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对所有细节都进行干涉,而负责引导学生在合理范围内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学生为百工,亦为“主室者”

“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一旦将教学过程比作设计项目,大多数人会自动将教师与学生代入到劳心者(梓人)与劳力者(百工)的关系中。其实这种关系用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完善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是役使和被役使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是“建造牢固的房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学生为“百工”,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劳力者的工作。但我们只是为了培养单纯的劳力者吗?当然不是,现代设计教育是引导劳力者成为劳心者的过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这个群体往往更富有个性,富有创造力,对于新事物有着不同常人的敏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自身想法而对教学过程产生异议。教学相长,我们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即为“主室者”。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他们因自己“创意”的特性而执着于个人的创造性,忽视整个项目的连贯性。比如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为了追求单一的设计感,忽视对受众群体的信息传递,使得企业与受众的沟通断层,无法适应市场,甚至无法完成有效的课堂作业。作为教师,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具有整体观念,掌控全局。

“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设计的本质以功能性为主要目的,不以他人的意志而转变。尤其是现代设计所包含的功能性因素,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固有领域。相关学科综合交错,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将人类工程学、心理学等都纳入到设计的范畴之中。对于当代设计师而言,更要从整体观念出发,缺一不可,而这复杂的过程,是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熟悉的。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会对具体工作提出疑问。比如包装设计课程,学生会觉得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与盒子的设计无关。其实包装设计不仅是单纯地做一个盒子出来。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到产品的分析定位,再到具体方案的设计,以及后续的宣传效果,都要从全局来认识和整合多重的设计要素。课程计划就是这样设计出来的。当以梓人之道悟出教学要实施目标管理时,规矩(原则)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造房子的木料,绳墨划过以后,其用途和尺寸就不可更改了。设计如此,设计课堂也是如此,教学计划确定了就分配给学生任务,就不可随意更改了。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虽不再如梓人对百工般随意驱使,但原则性的问题不可改变。

在课堂中,如果老师为了得到学生们的好评而一味迎合学生们的需要,最后学生的设计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那是这位老师的错吗?“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好的木匠师傅。作为教师,不为了讨学生的喜欢而在原则性问题上一再退让,才是好的教师。但是如何能让学生既在作为百工时遵循规矩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又在作为屋主人时感到满意?优秀的教师不可仅局限于其中一个环节,而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充分发挥劳心者的智慧。

三、劳心者与劳力者

当然,如果高层的管理者没有能力或者根本不了解中层或者底层工作者的工作,结果将不堪设想。劳心者亦是从劳力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论何种行业的高级管理者,都该具备自己所管理行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师更是如此。在教授学生当前课程知识的时候,更多是让他们掌握一种设计方法,触类旁通。优秀的设计教学者要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不仅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其长远的设计发展,不仅看到当时的利益,还要均衡考量社会环境和人文价值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教学策略,《梓人传》一文就为这种教学策略提供了以下两点思路:

其一,善用众工。“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梓人传》一文中,作者从梓人的工作中领悟到要人尽其用,物尽其才。这在设计教学中依然能够得以体现。教师需要敏锐的洞察力,调配最适用的人力资源。设计类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每个人的个性表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比如:擅长字体设计的,就突出字体之美;擅长手绘的,就突出图形之美。不同的设计风格能彰显不同的设计之美。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着重培养,使之形成优秀的个人风格。在设计课堂任务时使其分工合作,必然达到1+1>2的效果。

其二,“不伐艺”。“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梓人“不伐艺”的思想在同朝代官营手工业管理中早有体现,“其正也依法有程,既游艺而功立,亦居肆而事成”。百工虽受制于官府章程在肆做活,但制作器物的过程却不受干扰,可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完成造物。在设计课堂上“不伐艺”尤其重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设计方法和创作成果,可在学生思路受阻的时候适当引导,为其拓宽思维领域,但不可对每一步骤都指手画脚,随便越俎代庖。条条大路通罗马,围绕主题达到目标即可,不在小细节上做无谓要求。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劳心者在当代设计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百工”和“主室者”的学生对教师的充分信任,是设计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教学目标最终得以完成的关键。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在不违背设计本质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出单纯的劳力者,而是引导其成为下一代劳心者。

参考文献:

[1]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李砚祖.梓人之道与设计之道:唐宋“传”“铭”“赋”“说”中的设计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4):16-22.

[3]张成勇.“审曲面势”:柳宗元设计思想评述[J].艺术研究,2017(3):56-59.

作者单位:

南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