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施工分析
2020-10-20樊豫
樊豫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斷扩大,各种基础设施日渐增多。为了美化城市、节约有限的城市空间,很多城市都将地上线路转移到了地下,但是各种线路日渐增多,地下管网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给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制造了巨大的困难。本文简单阐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特点,并结合实例分析其施工要点,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要点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置管理不完善的现象,每当夏日来临、暴雨袭击,一些城市道路当中就会浸满积水,导致地下综合管廊堵塞、运行不畅等诸多问题,不仅为人们出行、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影响,而且经过长时间浸泡容易导致城市路基质量损害。想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以上问题,就应该重视起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管理工作,在保障地下综合管廊运行质量和使用质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技术进行紧密结合,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及优化提供基础保障。
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2.1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1)管廊本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质上就是一个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采用现场浇筑或者预制施工两种方式建设而成,其主要作用是承载城市发展和居民日常所需的各种管线。(2)管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当中不仅包括城市居民日常所需的电力、燃气、给排水等综合管道,而且还包括了通信、网络等城市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所需的各种管线。(3)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地下综合管廊中的环境进行监控,采集地下综合管廊的温度、湿度、煤气浓度等环境参数信息,反馈给相关管理人员,为判断管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提供依据。(4)通风系统。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道铺设时,为了确保相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多采用机械通风措施来确保管廊内的空气流动。(5)排水系统。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位于城市的地下,环境相对复杂,可能会受到雨水、地下水等影响,出现渗水问题,为了避免地下综合管廊内产生积水,导致各类管线出现故障,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2.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系统
为了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可靠的运行,必须设置管理系统数据库,这些数据包括属性数据、管廊图形数据、主管线图形数据等各种相关数据,同时整体结构系统以GIS空间为基础,把需要管理的数据集成一体化平台,可及时跟进最新数据进行监测,为后续工作准确有序的进行打下基础。除此之外,还设置一系列的子系统管理数据,例如:安全管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保护子系统、主/支管廊地形数据管理子系统等。由此可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系统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3.1 盾构法
盾构法是在盾构机的保护下完成软土隧道的开挖。这种方法的施工速度快,地层开挖、出土倒运、衬砌安装、接缝防水以及空隙注浆等环节都需要在盾构机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并且在施工中要即时获取地下水的信息,避免地面发生沉降,所以此技术需要较高施工工艺和综合性施工技术。施工过程采用机械化作用,施工简便易于,有利于管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保证,施工周期较短,结构质量较好。但是该施工方法的工程适应性较差,施工中设备的费用较高,在浅地表层施工沉降难以控制,在曲线半径较小的隧道内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
3.2 明挖技术
客观来说,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具备复杂性,并且各个环节施工联系程度较为紧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过程中使用明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工程建设更加简化、缩短整个施工操作流程。若选择明挖法之后,应该祛除现存路面整体构建。此外,运用明挖法的侧重点便是通过路面排水的手段,维护城市内部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挖法施工更加注重预制拼装环节的施工。在实际开展明挖技术实施时,利用吨位相对较大的起吊设备完成拼装工作,并通过现场混凝土浇筑的形式进行浇筑。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察觉很多零部件已经老化,那么施工人员应该积极开展零部件更换处理。由于明挖技术所耗费的设备成本、材料成本较多,需要施工人员把控好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质量,避免返工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
3.3 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对于地表浅层进行开挖施工,可能会遇到复杂的地下水和浅层土不牢固带来的麻烦,但它的施工也具有很多优点。它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地下管线和道路,适用于那些已经建设好的建筑需要进行改造的地方。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坍塌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系统,及时跟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也可以和其他施工技术合理搭配,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
3.4 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以C35防水混凝土为宜,要求抗渗等级达到P8,且氯离子和碱含量分别不能超过0.1%、3.0kg/m3。在浇筑施工开始前,严格按照图纸对预埋件进行埋设,并使其保持牢固,避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松动。对附属设备进行安装前,要预留好孔洞,禁止在事后敲凿。为便于施工,建议使用商品砼,现场用汽车泵泵送浇筑。在浇筑的同时应做好振捣,对底板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须从侧墙的墙口部位灌入,通过自流到达底板,然后用振捣棒通过振捣口开始振捣。在振捣时,首先要保证振捣棒的布置达到均匀,然后要严格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则,避免分层和离析。对墙与顶板处进行浇筑时,应做好和振捣之间的配合,适当减慢第一层的下料速度,确认混凝土完全振实后对下一层进行下料和振捣。最后,在混凝土达到初凝之前,由人工利用木杠将其表面刮平,并用木搓进行搓毛。
3.5 管线支架施工技术
共同管沟一般情况采用预埋式支架管理系统,在框架结构施工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设置预埋件。支架管线安排地位要依据设计方案进行安设,一般情况下采用锚固件来固定管线,支架结构的所有电线和管道支架都要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检测标准,如果工程对电线和管道支管的使用质量已经制定的规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采购的时候就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争取做到以“低效耗、高收益”的方式完成整个管廊建设。
4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义重大,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对我国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手段,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基础上,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司化运作并创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模式,为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保障、为人们的生活谋求福祉。
参考文献:
[1] 彭亮. 基于BIM的地下综合管廊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西大学,2018.
[2] 白庶,蔡梦娜,钟雪,曾驰,苏畅,谢新甜.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02):74-78.
[3] 张亮. 地下综合管廊降雨分析及土体接触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4] 王思琦. 基于BIM技术的管廊工程协同管理平台开发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5] 张万胜,覃逸帆,文睿.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及其要点分析[J].智能城市,2017,3(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