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天敌助丰年
2020-10-20卢蕾周克己
卢蕾 周克己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祝增荣,作为稻田天敌保育生态工程的先行者,经常在田地头做实地调查与研究。
从本科学习算起,祝增荣从事稻田天敌的生态学研究已30年有余。在田间实验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地区从不使用杀虫剂,仅依靠自然中的天敌,十多年稻田害虫没有成灾,反倒是打了药的水稻被害虫吃倒了。这让他意识到,稻田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稻飞虱等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发展,而大量不合理使用杀虫剂,不仅浪费,还破坏了天敌对害虫调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且可能刺激害虫繁殖。因此,他坚定了推动稻田天敌保育生态工程的决心。
根据祝增荣的解释,稻田天敌保育生态工程治理水稻害虫,主要是通过景观设计种植生态功能植物,为天敌提供“食住行生”的基本需求,助增早期天敌。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构建生态工程系列技术,恢复重建农田功能植被,为天敌提供营养、替代猎物或寄主、转移廊道、庇护所,提高天敌的繁殖能力。祝增荣将生态工程治虫技术归纳为“景观‘着想、良种与肥料适时适量‘着地、目标生物‘着眼、天敌‘着力、农药‘着急(农药只用于急用)”,简言之就是“生态工程,五‘着制胜”。
然而,没有一项研究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祝增荣及其团队的研究从以往的实验室研究为主转为田间实验,之后便遇到了一系列研究难题:作物抗虫性、化学投入品对天敌的不利和对稻飞虱的再增猖獗、有机肥通过培育腐食者为早期天敌提供替换猎物等。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祝教授带领团队一一实地验证。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挑战是有人发问:“小山村因为生境条件好,可以实现你的‘蜘蛛小蜂绿青蛙防控害虫,在平原地区敢试试吗?”于是,他们从2013年开始,在浙北平原开展连续多年的田间实验,结果非常满意,不仅正面回应了上述挑战,也得到了大小合作农户、所在政府及同行的肯定。
作为浙西山村的“原住民”,祝增荣对农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几星期不到田里,我就浑身难受。”祝增荣笑道。田间实验的工作就是与田里的植物、昆虫们打交道,除了常规正式的生态学取样外,还需调查有些什么昆虫蜘蛛天敌。至今,他已涉足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稻区。祝增荣实验室中的周文武、原鑫、呂进、钱萍等老师同学们,不辞劳苦,经常冒着烈日在田间取样、调查,有10多名同学在基地一住就是整个暑假,每一个数据都是用滴滴汗水换来的。
在祝增荣及其团队的长期努力下,稻田天敌保育生态工程在华东、东北稻区等地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工程所及之处,可见一幅幅稻田新景:“稻浪千层花常伴,天敌集群先助增。岂有害虫欲犯苗?未曾繁衍化丰年。”同时,稻田天敌保育生态工程这项工作,在2019年获得了全国农业丰收奖成果一等奖。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