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雷诺科雷傲奇怪的遥控失灵
2020-10-20谢勇
谢勇
关键词:智能卡、车身控制单元、读卡器
故障现象:一辆进口雷诺科雷傲运动型多功能车,搭载2TR发动机和CVT变速器,行驶了13万km。用户反映该车行驶时仪表总是提示未检测到智能卡(钥匙),另外锁车后,前大灯在没有任何操作下自动点亮(近光灯),导致蓄电池电量耗尽。车主在其他修理厂更换了新的蓄电池和遥控器电池,但是故障依旧。一周后,蓄电池电量再次耗尽,无法起动。车主打电话给我店报修。
检查分析:维修人员接车后,按下遥控器解锁按键,车辆无反应,门锁不动作。但是发现组合仪表背景灯伴随着按下开锁、关锁时点亮(图1),双闪提示灯不亮,同时智能进入功能也无法工作。坐入驾驶舱,智能卡的免提功能也无法使用。按下点火开关起动,仪表提示“请插入钥匙卡”(图2)。将卡插入读卡器,按下点火开关,开始仪表无反应,提示但反复按下时,有的时候又可以起动车辆(图3),但随后仪表提示“检查读卡器”(图4)。此时按下中控锁按钮,四门锁有动作,但是声音微弱,但可锁车、解锁。
维修人员起动车辆后试车,行驶一段里程后,仪表始终提示“检查读卡器”,即便将智能卡插入读卡器试车,也是如此。将车开回,测量智能卡电池电压为3.2V,正常,检查电池厚度也正常。
结合以上故障现象,感觉很奇怪,问题很多。询问车主另一把钥匙是否在,车主说已经丢了。看来最简单的验证智能卡好坏的办法行不通了。该车加装了行车记录仪、手机充电转换器以及小区门禁卡,会不会出现信号干扰?维修人员拔下点烟器上的插头,拿走小区门禁卡,故障依旧。
确认该车再无加装外接设备后,维修人员连接故障诊断仪进行检测,结果在车身控制单元UCH中读到“DF057——车身电脑与读卡器连接”的故障码,而且是当前故障,感觉是该故障的突破口。维修人员记录后删除故障码,再次打开点火开关,检测无故障码;发动机起动后检测,依然没有故障存储。但是当按下点火开关车辆无反应时,立即会出现“车身电脑与讀卡器连接”的故障。
查询故障码引导(图5),设备显示需测量UCH与读卡器之间的线路,无断路以及无对正极、搭铁短路,需更换读卡器。维修人员先用一个事故车读卡器替换后试车,故障依旧;按照维修指引测量了UCH与读卡器之间的线路,确认正常。检查了车身控制单元的插接器连接情况,无异常。此时问题就指向了卡和UCH。
再次分析出现的这些故障现象:为什么按遥控器开锁、解锁时,仪表背景灯会点亮,而正常的应该是危险警告灯亮;大灯无任何操作下为什么会自动点亮;免提和一键起动为什么会偶尔功能正常?是卡本身发射的信号不正常,还是车身控制单元错误操作?
问题的切入点一定是智能卡。此时想到了车身控制单元中一个命令——卡测试,就是将卡插入读卡器,运行命令,正常的结果会出现如下说明:卡的频率433MHz;不是空卡;已分配到该车辆;此卡为免提卡。
于是将该车智能卡插入读卡器后运行卡测试命令,结果显示:提供的卡不存在或未完全推入读卡器中,检查卡和读卡器状况(图6)。该结果的内涵就是不识别此卡。该车的读卡器替换过,车身控制单元与读卡器之间的线路、插接器仔细测量过,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卡本身存在问题。将事故车的智能卡插入到该车原读卡器中,再次运行卡测试命令,结果显示:卡存在,但已分配到其他车辆。这说明车身控制单元能够识别智能卡,说明车身控制单元没有问题,只能是智能卡有问题。
故障排除:仔细检查该车智能卡,没发现变形弯曲现象。更换智能卡并重新匹配后试车,故障现象彻底消失。
回顾总结:雷诺车型智能卡分两部分(图7):一部分是识别线圈,供车辆起动识别;另一部分是芯片,是被检测是否存在,用以遥控开闭车门、开启行李舱盖、一键点亮大灯等功能的。芯片工作需要有单独的电池供电,所以当智能卡拆卸电池后,插入读卡器中,可以正常起动车辆,但是遥控开闭锁等功能就丧失了。所以开始就怀疑是智能卡的芯片存在问题,有时候能正常工作,也就是车辆能接收到遥控信号,车辆的功能就正常。
大灯自动点亮是否也是遥控发出错误的信号引起的呢?维修人员采用了“以不正常验证正常”的方式,拆卸智能卡电池, 观察车灯是否还亮:如果不亮,说明智能卡发出了错误信号,引起故障;如果还亮,说明车辆还有其他问题。经过反复验证,智能卡拆下电池后,大灯不再有自动点亮;装上电池后就会就莫名其妙地自动点亮。这再次验证了之前智能卡存在问题的猜测。
在与用户说明了判断结果后,用户突然想起,这个智能卡曾经在几个月前洗衣服时忘记拿出来,在洗衣机里洗过。后来发现便拿出擦擦,晾干后更换了电池, 发现功能都正常, 就没放到心上,直到最近出现这一系列问题。
电器元件一旦进水,对其而言是很致命的。有的及时处理且方法正确,还能挽救,有的就无法挽回只能更换。更有一些情况,当时处理完功能正常,但会有后遗症,就像本案例一样。这个案例虽说比较简单,但是故障现象比较奇怪,由于异常的电器元件,引发出各种各样的故障现象。遇到此类问题,只能是凭借积累的经验和对故障的把握,逐步抽丝剥茧找到故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