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0-10-20王志君

锦绣·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技术黑龙江大豆

王志君

摘 要:大豆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大豆的实际收成,种植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和防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更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基于此,大豆种植者应充分了解各种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发状况,并掌握相应的防治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对大豆实现有效地保护,让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而且有些地区病虫害有明显加重趋势,成为制约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力推广运用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势在必行。

1 大豆常见病虫害

大豆孢囊线虫病,处于各生育阶段的大豆都有发病的几率,但是由于大豆处于的不同阶段,其各自的并发症也会有所不同。在大豆还是幼苗时期,若感染了大豆孢囊线虫病,其症状会表现为子叶枯黄,发育时间延长。在大豆处于成株期时,感染病毒后,出现的症状为叶子枯黄,植株缓慢生长,严重的情况会产生大面积枯黄的现象,甚至叶柄也会逐渐变黄,最终花期延迟,一些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根腐病,在大豆病发时,会在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的斑点,严重后斑点会扩大,变成不规则的形状,到了大豆病种时,皮层会逐渐腐烂直至其死亡。尤其是在潮湿低温的环境,大豆根腐病毒发展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这种情况下的生病的大豆种子,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会显著降低,并极其容易被病菌侵袭感染。

2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措施

(1)合理进行轮作换茬。通过轮作换茬三年的时间可减轻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还可以减轻在土中越冬的害虫,这些害虫主要有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及豆黄蓟马等,且效果较好。对发生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地块,至少应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

(2)清除病株残体。大豆收割完成后应将田间病株残体及时清除,并配以早翻地,将田间的病残体深埋地下,可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轻病情,对土壤中在冬季越冬的害虫,可以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风吹、日晒、雨淋、天敌食取,可以使害虫的死亡率大大增加,有效减轻第二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3)严格调种检验,选用抗病虫品种。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要选择无病地块或无病株及虫粒率低的留种。外地调种时,首先要掌握产地的病虫害情况,严格检验有无检疫对象。

(4)加强种植管理。播种可考虑适期晚播与播种深度。播种期不要过早,过早会发生根腐病,同样播种过深也可以加重根腐病发生。一般在土表0—5cm土温大约稳定在6—8℃即可播种,注意墒情,湿度大时,不宜顶湿强播,排水不好的低洼地不适宜种大豆。播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播种深度多数控制在4—5cm,在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调整播种深度,防治过浅造成药害,但过深也不可取。

施肥:在施肥过程中,要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要适当配用N、P、K比例,防止过多施用N肥而贪青徒长、倒伏以及晚熟,这样才能提高大豆抗病虫能力而健壮发育。

中耕:在管理上中耕要进行二次以上,对于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块要视苗情及早进行中耕,使土壤增加通透性,以提高地温,使作物大量形成新生根。对于连作的地快,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培土一次,可以堵塞食心虫羽化孔,可以杀伤大量的幼虫、蛹、成虫,从而减轻虫食率。

2.2化学防治措施

(1)种子药剂处理。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以种子重的0.5%来考虑用药总量;防治大豆潜根蝇,可选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按种子重0.5%湿拌种,时间要在播前3—6天内进行;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可暂用35%乙基硫环磷,播前3—6天拌种,这种方法虽然杀虫率不明显,但却能明显的促进对稳产;防治二条叶甲可采用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重的0.5%拌种治疗,为防止影响保苗,拌種3—5天内即应播种。

(2)化学除草。化学除草是不可缺少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清除一些病、虫源,减少中间寄主,尤其可以使田间的温度降低,有利于通风透光,使病情作用减轻。有计划地对苗前除草剂土壤处理即播前播后,并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主、将杂草消灭在出土前后。

(3)生育期间药剂防治。

苗期。防治蚜虫、蓟马每亩可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兑水喷雾;防治二条叶甲、圆跳虫、黑绒金龟壳甲等害虫每亩可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30—50ml兑水喷雾;防治地老虎,可制成毒饵诱杀,傍晚用机械或人工撒施于豆田垅沟内,亩用豆饼毒饵1.5—2.5kg。

中期。防治灰斑病、褐纹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ml,尚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喷雾。防治霜霉病,每亩可用8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00—150g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125g兑水喷雾。

后期。防治灰斑病、褐纹病,每亩可用40%灭病威胶悬剂100g,兑水喷雾。防治食心虫,每亩可用2.4%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40ml,亦可用5%来福灵乳油20ml或2.5%功夫乳油30ml兑水喷雾。

2.3 检疫防治技术

农民在选取苗木时,不应贪图一时的便利,随意播种,应该积极配合当地植物检查部门,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应管理规定,使用检疫合格的苗木,从根本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应该充分了解成虫的活动期,利用葡萄病虫害防治技巧,在喷洒叶片时,深入到茎秆和枝蔓,在初期毒杀成虫,药剂的选择同样十分重要,相关技术人员应把握好比例,均匀喷洒,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做出处理,如果在检查枝蔓时发现其中有粪屑的排出,可使用注射器向茎蔓注射少量的敌敌畏,以保证大豆幼苗的成活率。相关部门应有计划地规划种植区域,做好示范试验,尽早推出新型农药,带来安全的实用技术,逐渐扩大使用面积,保证农民良好的大豆种植情况。

3 结语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较长的时间,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在防治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严格检测,做到防患于未然;然后作出科学性的分析,注重布局的科学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确保能够对大豆病虫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的伤害,促使大豆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干青,杨锋.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实施与成效[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2(2):57-62.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技术黑龙江大豆
羡慕等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农场
铅笔长高了
给小嘴安个开关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