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品质坚守,照亮安全之路

2020-10-20王震蒙

中国自行车 2020年5期
关键词:车灯标准产品

王震蒙

编者按:自行车反射器是一个小小的部件,往往容易被消费者所忽视,但是它们是低成本保护骑行者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

凭借对产品品质的坚守,进入中国逾20年的赛特莱特已经成为行业百强企业。他们的自行车反射器、车灯产品,年销售额超过亿元人民币。让小小的反射器更具光芒,是赛特莱特不变的追求。我们邀请赛特莱特(佛山)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特莱特)总经理唐显仕先生,为读者们讲述他们与“品质坚守”之间的故事。

扎根佛山,

与行业共成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赛特莱特(佛山)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唐显仕:1960年,美国人迈耶(C.P. Meyer)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创立迪多公司(Deflecto)。之后数十年,基于创新、服务、品质的经营理念,公司的业务得到高速的发展,业务范围也从北美拓展到世界范围,成为知名的跨国集团。集团总部设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旗下5家工厂分别位于中国广东省,美国印第安纳州、加利福尼亚州,加拿大多伦多市和英国威尔士,集团年销售额超过80亿美元。

1998年,迪多集团(Deflecto LLC)在广东省设立了中国唯一的全资子公司——赛特莱特(佛山)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赛特莱特负责迪多集团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全球销售、推广业务。目前赛特莱特拥有600多名员工,占地面积40 000 m2,拥有130多台生产设备,先后取得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国采购供应商等资质。

赛特莱特的母公司Sate-Lite Manufacturing Co .Ltd一直为闪电、崔克等国际知名自行车整车品牌提供反射器产品,在自行车反射器的设计生产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同时母公司还参与了美国CPSC(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反射器方面的标准修订工作。

记者:赛特莱特因何来到中国?

唐显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自行车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市场,但是因为当时国内外产品标准的差距,导致了部分产品无法顺利进入欧美高端市场。同时国内的反射器厂商也良莠不齐,产品性能严重落后于欧美标准,甚至有的连国内标准也无法达到,行业迫切需要优质的反射器产品。

1998年,在中国整车企业的邀请下,赛特莱特开始建设中国生产基地,引进设备与技术,设计生产符合欧美标准的反射器,同国内以出口欧美市场为主的自行车整车企业进行产品的配套合作。

赛特莱特目前是集团下主要的产品生产与研发基地,2017年赛特莱特在印度也开设了分公司。

记者:您在赛特莱特工作了多长时间?

唐显仕:我在赛特莱特已经工作逾20年,在来到賽特莱特之前,曾在一家行业领先的注塑机生产企业工作。来到赛特莱特后,我亲历了公司扎根中国并逐渐“枝繁叶茂”的过程。公司还有很多像我一样服务多年的老员工,核心团队成员都在行业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经验。

专注与专业,小反射器

也有大学问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自行车反射器是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小部件。

唐显仕:反射器虽然很小,但是十分重要。反射器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反射主动光源的光线以达到视觉警示的目的。反射器使用的材质主要是光学性能比较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当后面的车灯照射来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发现前面的自行车和骑行者。在车轮轮辐上、车架前面和车尾通常也有安装反射器,以保证骑行的车辆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被“发现”。

在赛特莱特在中国建厂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小小的反射器一度成为行业的“痛点”。顺德是中国的反射器生产之乡,在赛特莱特刚“安家”顺德时,当地很多家大大小小生产反射器的厂商经过多年的市场淘汰已经所剩无几。那些厂商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品不过关,反射效果不合格,产品仅仅起到装饰作用。

记者:自行车反射器在设计生产方面有哪些技术要求?

唐显仕:自行车反射器在材料选择、产品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想要做出好的反射器,难度集中在生产加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好的电铸技术,即好的模芯;需要有好的设备,即精密的注塑设备等;需要有好的检测设备;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品质坚守精神。

虽然现在有很多新的产品也能起到警示作用,例如带电池的爆闪车灯等,但是综合成本、使用便利性,特别是安全性等因素,传统的塑料反射器仍然在自行车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生产商,在制造加工反射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成本控制与产品性能的完美统一,这样才能为市场提供真正优秀的产品。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在创新方面企业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

唐显仕:赛特莱特每年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达到上千万人民币,公司在2014年荣获了“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与整车厂商不同,赛特莱特的技术投入更集中于生产端,特别是电铸片加工技术的提升和电铸模具的更新。为了保证反射器质量,电铸模具必须定期更换,但是由于电铸模具成本高昂,一些企业并没有定期替换电铸模具,而赛特莱特每年都花费巨资制作并更换大量的电铸模具,以保证反射器的稳定品质。由于赛特莱特的美国母公司有着雄厚的技术积累,赛特莱特得以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通过不断提升电铸片技术,让赛特莱特的反射器产品能以更小尺寸而实现同等的反射效果。这样不仅能节约原材料成本,也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也顺应了自行车轻量化的要求。

进入中国的20多年来,赛特莱特持续进行电铸技术和自行车反射器研发工作,已经先后推出了3代反射器产品。

高标准严要求,

支撑企业高速成长

记者:赛特莱特进入中国后实现高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唐显仕:赛特莱特落地中国后,恰逢中国自行车产业出口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欧美、日、澳等国家和地区,对骑行安全性的标准要求是赛特莱特恰逢其时的“风口”。在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赛特莱特“不忘初心”,坚守品质,坚持生产符合各国标准的产品(不会出现送样合格,但为了节约成本,在批量交货时产品基本不合格的情况),让企业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记者:赛特莱特的“高标准”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显仕:在生产端,赛特莱特严格遵守各类规范进行生产加工。特别是模具的电铸模芯,它是用于模具的关键精密零件。模芯一般结构极端复杂,加工难度非常大,造价很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电铸模芯的工作寿命耗尽时往往不及时更换,导致反射器的性能大幅下滑。而赛特莱特一直坚守品质底线,保证产品品质始终如一。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按制程品质控制要求,赛特莱特定时定量进行抽检,保持稳定的品质,力求各批次产品品质始终如一。

在销售端,赛特莱特寻求“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赛特莱特始终选择那些重视品质的伙伴进行合作,不通过降低产品品质的方式达到降低售价、抢占市场的目的。赛特莱特的产品售价比市场同类产品略高,这是因为企业一直坚持好材料、好工艺,赛特莱特的客户也看重这一点。

记者:为了做出高标准的产品,是否意味着对员工也提出更高要求?

唐显仕:对员工的培训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赛特莱特通过各种考核机制对员工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各种培训课程提升员工的品质意识与操作能力。“赛特莱特,我们共同的家”,坚守品质意识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让品质意识流淌在员工的血液之中,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对员工进行技能的培训考核,公司还会组织进行其他的课程培训,例如外语等,也会进行跨部门的交流学习。赛特莱特认为员工的技能提升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当员工的综合能力实现提升后,必定会带动公司的全面提升。

记者:企业如何增加员工间的凝聚力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唐显仕:赛特莱特会不定期地组织员工进行团建活动,例如绿道骑行、旅游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员工打造增加了解、互信的平台。在活动中也让员工体验自己生产的产品,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公司成立了关爱基金会,设有专项资金帮助家庭遭遇困难的员工,通过这种方式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公司在员工福利方面有持续的投入。

赛特莱特也一直着意打造公司内部的自行车文化,让员工们热爱自行车、热爱自行车行业,从而有更足的干劲做好本职工作。

赛特莱特对公司的管理层也提出了要求,各级干部需要经常深入一线岗位了解工作情况,了解员工诉求,听取员工建议。在秉承人性化理念进行灵活管理、打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与氛围的同时,“参与、分享”,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全体员工参与公司的提案改善,发挥大家的智慧才干。大家在参与的同时,都能得到进步的分享。分享更包括物质上的分享,包括各种奖励和其他福利(如每月的当季福利水果,每月的生日自助餐、生日专场电影,每个季度的排球、篮球比赛,组织羽毛球及足球包场等)。

这么多年来,赛特莱特老员工的数量一直维持较高的比例,他们与公司共成长,他们与新员工一起传承和发扬赛特莱特的企业精神。

记者:赛特莱特的企业精神是什么?

唐显仕:公开、公平、参与、分享。

记者:赛特莱特推出了自行车灯等产品,这是否是一种“跨界”?

唐显仕:赛特莱特的母公司在很早之前就与德国的一家知名汽车灯具厂商合作过,与他们合作生产灯具。这家德国公司有大量的相关产品应用在保时捷、宝马等高端汽车上。在这个过程中,母公司积累了关于车灯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经验,并扩大了灯具产品的范围。赛特莱特作为下属公司,在很早的时候就设立了车灯生产线,承接母公司的车灯生产工作,因此赛特莱特在推出自主品牌车灯之前,工厂已经具备了完整的配套体系与生产能力。

大约12年前,賽特莱特发现中国生产自行车灯的厂商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厂商的产品绝大部分还无法达到欧美的相关产品标准,于是赛特莱特发挥自身的优势,开拓了车灯生产与销售业务。由于已经有了成熟的生产体系,所以相关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除了生产能力,赛特莱特还有完整的车灯设计和产品检测能力,而且与反射器的部分检测设备实现了通用。

记者:赛特莱特的车灯产品主要在哪些市场销售?

唐显仕:目前赛特莱特与国内部分电动自行车厂商进行了配套合作,还有一部分车灯产品出口欧美市场。赛特莱特的车灯产品与反射器产品的定位相同,就是做高标准高性能的车灯产品,因此赛特莱特的产品单价相对高一些,更多地配套在高端的整车产品中,以及那些出口至欧美高端市场的产品中。

记者:赛特莱特会选择开拓内销市场吗?

唐显仕:赛特莱特车灯产品的定位是符合欧洲车灯标准的产品,所以产品的售价与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偏高,这也导致了国内消费者对赛特莱特产品的接受度不够。不过赛特莱特也并没有放弃国内市场。在最近几年,随着国内车灯标准与国际化接轨和国内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相信赛特莱特会有更多的机会。赛特莱特也积极参加一些自行车赛事活动,以增加品牌的曝光。更重要的是,赛特莱特通过这些活动,向骑行爱好者们宣传骑行安全知识,帮助大家提高安全意识。

积极投身标准工作,

推动行业共同进步

记者:据悉,赛特莱特非常重视标准方面的工作。

唐显仕:标准是评判企业产品优劣的重要标尺,也是行业技术水平的一个参考。赛特莱特进入中国初期,中国的自行车反射器标准与欧美差距很大,导致了一些产品虽然通过了国内标准检测,但是无法进入欧美高端市场。还有少部分企业对产品标准很不重视,所生产的反射器产品成为“带颜色的装饰品”,丝毫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赛特莱特来到中国后,坚持做高标准高品质的产品,引进先进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工艺,稳定经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是赛特莱特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配套客户的自行车,漂洋过海,出口到欧美等地。因为国内的标准还是20年前的标准,赛特莱特没有能够让骑行者利用这样一种比较方便、便宜的方式增加一道安全屏障。所以,赛特莱特一直在配合有关部门,希望在这方面的参与能为行业进步尽一份力量。

记者:目前在推进标准建设的过程中,您认为还存在哪些困难?

唐显仕:首先是市场对标准的认知不足。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对自行车反射器没有认识。质量如何,是否满足相关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对这些似乎还不怎么关心。其实,没有检测手段,大家也不知道产品是否达标。因此,消费者即使买到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也很少关注和维权。

其次是部分企业在执行标准过程中比较“散漫”,缺乏社会责任感。少部分企业认为标准是用来应付检查的,甚至出现了送样产品符合标准而量产大部分产品根本不符合标准,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情况。

再次是标准体系建设与市场监管尚待完善。国标现在虽然千呼万唤出台,但是缺乏市场监管,存在漏洞。

记者:赛特莱特也参与了很多标准修订方面的工作。

唐显仕:赛特莱特积极参与产品标准制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GB/T 31887.1—2019《自行车 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 第1部分:照明和光信号装置》、GB/T 31887.2—2019《自行车 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 第2部分:回复反射装置》和GB/T 31887.3—2019《自行车 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 第3部分:照明和回复反射装置的安装和使用》的主要起草单位。

不仅在中国,赛特莱特位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公司也积极参与了当地标准的制定与修改工作,也与当地的自行车检测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相关检测设备,帮助他们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赛特莱特还参与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反射器标准的制定工作。

记者:请您谈谈企业在参与标准修订工作的经驗与心得。

唐显仕:1998年赛特莱特在佛山设厂时,当时国内没有能够生产符合欧美标准的自行车反射器厂商,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水平的落后,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与欧美巨大的标准差异。

赛特莱特的母公司曾参与了美国自行车反射器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在标准制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赛特莱特把这些经验带到了中国。

赛特莱特与同行企业一起积极参与标准的修订工作,并希望通过标准的不断更新与提升,带动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赛特莱特也适时开放了部分专利,例如快锁反射器,通过专利的分享让这款创新设计的产品迅速普及,让反射器成本更低、安装更便捷。赛特莱特还与行业权威的检测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

虽然赛特莱特是美资企业,但是它始终重视服务中国企业与中国市场。各地的标准也与当地的市场情况、技术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标准的持续完善对行业技术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赛特莱特利用长期耕耘国际市场的经验,与同行企业一起助力中国自行车行业相关标准的提升,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猜你喜欢

车灯标准产品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深夜十二点的小区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车灯技术演绎行车生活
选对你的“灯”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