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有效性分析

2020-10-20叶建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1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微课

叶建毅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继续教育也越发得到重视,而传统的授课形式在时空界限下已不能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该文立足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环境优势,将直播教学、微课、教学案例等资源应用于教学,透过采用对比实验检测的方法,从技能综合水平、操作速度、掌握持久度和灵活应用能力四个维度对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评价。统计检验表明,名师工作室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活动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学习效果。研究还发现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不但体现了教学途径的优化,客观上打破学习的空间、时间等界限,从而提高教师学员学习的弹性,还能结合网络学习空间资源的应用优化教学的方式,更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提供支撑,使教师在名师工作室的培养成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名师工作室;微课;信息化;时空界限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不仅应用在学生的学习还应用到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学领域。随着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教师们在学习期间受到空间和时间等界限,从而导致错失学习机会或者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情况。因此,现有的面授课程已经不足以满足教师们的学习需求。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是承载微课资源、案例录像以及直播教学等一系列教学资源的线上学习环境,如果能利用好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优质的教学环境,教师学员就可以随时回放优秀的教学案例视频以及参考相关教学资源,实现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等限制的同时还能获取信息化优秀的学习资源。

二、研究框架

(一)理论依据

在20世纪,精准教学就被奥格登·林斯利提出并得到深入研究,现在已经应用于评估各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由学习表现的质量、准确度以及速度等方面表现,而具有持久性、耐久性、稳定性、应用性和生成性的流畅度更是该理论衡量学员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指标。本研究参考精准教学理论,依靠数学名师工作室结合网络学习空间对数学教师学员的培训项目从技能综合水平、操作速度、掌握持久度和灵活应用能力等四个方面检测数学教师学员专业技能水平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

(二)研究步骤

本次研究透过实验研究法来分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培养效果。首先经过前测选择广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初始水平相近的教师学员群体,透过对其分组后接受同一系列课程内容的研修,对比实验测量教师分组培训前后的组间技能水平变化并作分析评估。

三、确定研究问题

本研究在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学员后,透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及检测从技能綜合水平、操作速度、掌握持久度和灵活应用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名师工作室实验研究组教师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记录分析其专业技术技能培养成效的差异情况。本次研究着力于探究名师工作室活动教学中引入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对教师学员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网络空间资源简介

名师工作室的发展以及对教师群体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对网络学习空间的需求来自于分布各地的教师学员对打破教学空间、时间等教学需求。现有的网络学习空间资源主要源于微课资源包、录像案例以及直播教学等方式进行,具有时间、地点、方式更灵活并且能提供小组管理、协同写作、项目进展管理等协同工具并支持协作学习的优势。这些网络资源都可以缓解目前教师学员因不同地域而不能快速聚集或者因工作需求而导致时间的冲突而无法参与培训导致教学机会流失以及补充日常教学优秀资源缺失的问题。具有小而精、易于共享等特点的微课资源以及优秀的教学案例、课题研修、专业技能研讨讲座等信息化资源均符合当代的快速信息时代,极大地节约时间的同时为数学教师群体继续接受教育提供最大的支持。而透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数学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无疑更适合目前减负及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本研究的网络学习空间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内置的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室平台”,由广州市提供技术支撑。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群体来自广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和网络学员组成的教师学员,实验前测所得的数据通过SPSS对教师群体专业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方差齐性检测得到结果为0.12的相伴概率(大于0.05),则两组教师总体方差相等。

(三)实验设计

本研究的教学内容选自广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资源,共用两年时间完成该培训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内容相同。两者的差异在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程度,实验组会在网络学习空间上进行协作学习,而对照组仅在网络学习空间作签到并接受面授课程学习,对比实验组的教学成效。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前、后测所得的数据会录入SPSS软件软件中进行分析评估,其中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设置为0.05。

五、研究结果

(一)专业技能水平情况

1.技能综合水平

技能综合水平指学习后对资源的生成水平、教学的质量以及作品的优秀程度等进行评价所得的数据,用于反映教师学员接受课程培训后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指标。如表1中观察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学员前测技能综合水平的P值为0.978>0.05,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专业技能总体水平相近。在实验后,通过组织数学说课比赛、现场授课和数学微课资源包构建等活动对教师学员的学习效果落实跟踪检测。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教师学员后测技能综合水平的P值为0.019<0.05,因此,两组教师学员的学习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教师学员的专业技能综合水平的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

2.操作速度

操作速度为教师学员完成一项或某个环节的数学资源建构、成品等任务的时间或限定时间内成品的完成程度的多少,其用于评估教师学员对专业技能熟练度的重要指标。针对该能力的发展检测,研究选取“微课的制作与建设”成品资源生成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前测数据可知P=0.576>0.05,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学员对数学微课的认知水平相近。后测如表2所示,两组教师学员经过培训后完成的效率以及对数学微课的认知均有所提高,但从数据分析(P=0.03<0.05)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教师学员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线上线下联合学习知识既能回顾所学知识,还能从网络学习空间得到相关的信息指引以及学习经验分享。研究中从作品生成的时间以及学员对某个环节操作的速度等分析可见,实验组的技能熟练度明显强于对照组。

3.掌握持久度

掌握持久度即经过本轮广州市数学名师工作室系列课程学习结束一个月后,教师学员对所学内容掌握技能的保持情况。检验的过程中,研究选取“微课资源的建设和课题论文”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表3分析所得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0.156>0.05)可知,一个月后实验组教师学员对所学专业技能仍然具有较强的保持。反观对照组的测试结果(P=0.017<0.05)可知,对照组教师学员技能水平在一个月后有着明显的遗忘。通过分析可知在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数学名师工作室教师学员所习得的专业技术能力保持得更持久而稳定。

4.灵活应用能力

灵活应用能力是教师学员能综合运用所学技能去解决问题而反映的能力,即厘清问题本质、转化为多个小问题、选择解决方法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该能力的分析,研究选取“微课资源包建设”的数据来检验教师学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研究的过程中,主持人和技术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团队提供技术和专业知识上的支持,并采用分段记录组间所面临的问题难易程度来获取分析数据,即在制作成品的过程中技术组成员对教师学员进行问题分析答疑,使教师学员能顺利完成资源包的同时,数据还能被跟踪收集以及分析。

(1)判别能力

判别能力即教师学员在制作数学微课资源包时能否判断出运用何种操作解决资源制作的障碍以及运用哪种专业技术知识回答所面临的学术问题。从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P=0.023<0.05)分析发现两组具有较显著的差异,实验组的教师学员对比对照组所面对同类问题的处理水平较高。

(2)分解能力

分解能力即教师学员能否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来对应逐一解决。对研究组教师学员成品制作的过程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实验组中35人能全部或基本正确地完成微課的生成、设计和录制,而对照组中则只有11人达到这个水平,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P=0.014<0.05)分析证实两组之间具有较显著的差异,并且实验组的教师学员对问题的分解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设计能力

设计能力即能否正确排序、分析并联系经过分解后各个独立问题解决的知识点间关系。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 (P=0.017<0.05)发现两组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实验组的教师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于对照组。

(4)执行能力

执行能力即教师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从独立样本T检验 (P=0.012<0.05)分析可知两组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即使技术组以及授课老师的讲评能使教师学员了解大致的操作方向、授课内容和操作步骤,没有巩固好所学知识以及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思维与模式作为支撑,对照组教师学员也难以制作优质的资源成品。

(5)总体情况

从判别能力、分解能力、设计能力和执行能力等四个能力综合分析,实验组教师学员的灵活应用能力对比对照组(P=0.00<0.05)具有较显著的差异。透过分析证实,结合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对教师学员的培养成效更加显著。

六、结语

网络学习空间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已有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为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学习模式带来创新,契合了中小学教师技能的发展应遵循整体性、发展性和差异性原则,打破学习空间、时间等界限。经过历时两年的对比实验,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与没有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支持的名师工作室课程相比,在衡量技能掌握水平的四因素中,各个能力水平都获得了显著提高。研究者认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为名师工作室对教师学员的技能教学构筑了良好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环境,不仅实现系列课程教学,还可以透过课程的回放使得教师学员课程参与率以及知识巩固度得到有效提高,是促成学生操作技能获得明显发展的技术支撑。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专项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名师工作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19JX0601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19.

[2]莫天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协作学习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9.

[3]杨黎敏.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4]范谊.实时测评技术支持下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效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09):102-107.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空间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中职学生发展的考核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