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2020-10-20柯剑明
柯剑明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进行探讨。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主动获取相关知识。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要使老师和学生的能动性都得到有效发挥,绝对不能过度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弱化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当在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和促进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多地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窃读记》一课时,语文教师应抓住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害怕……”让学生仔细体味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让学生受到文字表达的魅力所在,进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透过文章内容让学生仔细品味“窃读”滋味的动作心理描写来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最后将教材文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延伸教学,逐步引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欲望。
(2)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教师一定要给够学生时间,让学生尽情、尽兴地阅读,细细思考、深刻感悟、强化体验、有效探究。在六年级下册《我们上路了》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上,笔者创设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阅读教学模式,将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旨在强调课堂上的学生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探究、感悟,最终使学生收获颇丰。学习诗歌的最好方式就是带感情朗读,在对诗歌的音节美、诗歌的内容美感受中获得良好体验。以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朗读的训练,让学生“说”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促使学生脑、手、口一齐开动,创作同一类题材的小诗,将自己告别童年时的复杂内心感受抒写出来,或选择从作者的视角对诗歌内容进行续写。
(3)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使学生阅读效果有效提升。将学校图书室有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开展集体阅读活动。当学生处于图书馆的书香氛围下,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但是,很多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目的性不够清晰的,或者只是单凭自身的喜好去选择阅读书目,此时语文教師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语文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班级阅读图书角。每人为图书角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并设专人管理,这样也能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其对阅读艺术的追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为激发阅读兴趣,笔者在讲读时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体会语言艺术的音韵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对阅读艺术之美的内在追求。
(1)导读法
小学语文多数课文可读性很强,但有些学生怎么读也读不出味儿,因而也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更不要说对文中内涵的深层次知识进行掌握了。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带读、录音或提出让朗读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朗读,哪些应该重点,哪些应该轻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等内容教师都必须了然于心。要做到指导得法,教师除了需要较扎实的阅读功力外,还要对多种朗读的技巧能够有效运用。朗读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有声语言技巧来准确地传达原作的基本内容,掌握原作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论点,并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确定朗读目的,然后再根据朗读的目的确定基调。例如,《凡卡》一文主要通过凡卡给爷爷的写信内容来揭露了沙皇制度的无情。所以将朗读基调确定为低沉、缓慢的。只有压低声调、表现出极其悲伤的语气,缓慢地朗读文章内容,才能把凡卡的悲惨遭遇更形象地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有着更加深刻地体会。
(2)诵读法
运用诵读应注意:“熟”与“悟”。“熟”指在诵读程度而言,反复诵读、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准确背诵、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作的能力。“悟”就是在朗读时的品评体味,是一个思辩、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只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学生披文入境,再现故事情景,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在对“酒”的多元解读后,我采用了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更”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每读一次,学生的感情就会产生强烈的变化。最后,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愈发能读出诗人的伤感和心境。
三、积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不断拓展阅读范围
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引导他们探求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训练坚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除了在课堂上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把课上所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在这方面,笔者发动学生搞“图书角”,组织读书小组,定期组织集体阅读,课外自由阅读等读书方法,此外,笔者还利用每周的活动课开展的故事会、阅读比赛、名人警句、精彩片段,让学生讲读书的收获,谈心得、写体会。对于家校合作方面,努力促成学生与家长的亲子阅读,希望通过家长的榜样力量来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家长,每周要求其给学生讲一到两次故事,每个月带学生去一次地方图书馆或者校园图书馆共享亲子时光,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进亲子关系。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听、读、写各方面素质大幅度提升,从而使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细致的指导,还需要教师们长期不懈的探索才能取得骄人成绩。
参考文献:
[1]吴雪悦.中高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齐丽霞.浅析运用自我调控策略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20+26.
[3]吕艳明.学会独立,挑战自我——探析自主学习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C]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