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10-20易刚刚
易刚刚
摘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是我党重要的任务。商南县过风楼镇水沟村是深度贫困村,致贫原因多样,本文试图通过对水沟村的剖析,找出产生贫困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水沟村;脱贫攻坚;成因;对策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2月21日, 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强调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1水沟村基本情况
水沟村位于商南县过风楼镇政府南25公里处,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5公里,拥有耕地面积2000余亩,人均耕地1.26亩,林地面积46580亩,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630户1644人,其中贫困户197户643人,贫困发生率39.1%。
2致贫成因浅析
2.1 交通出行不便利。在2019年5月以前,水沟村通村主干道是泥土路,再加上这里山大沟多,不少贫困户分散居住在山坡上和沟沟洼洼里,离镇上距离远,且都是山路,村民出行极为不方便,运输也不畅通。九组5户农民住在海拔1200米的山坡上,那里山高坡陡,道路更难行,运输全靠肩挑背驮。最远的几户,到村委会要翻越两、三座山,走一、两个小时。冬、春大雪封山后,农民们不能出门,只能呆在家里。由于交通不便利,这里山上生长的核桃、板栗等土特产无法运出上市,外面的商品信息也很难传播到这里,使这里变成了 " 世外桃源 "。
2.2 商品意识淡薄。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品意识淡薄。他们没有经商或从事商品生产的欲望,总是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鸡不为钱”这个旧观念的圈子里,不敢大胆突破。举个例子水沟村有不少贫困户每年杀猪以后,不是拿一部分到市场上去销售,变成现金,然后用于生产投入,而是分割成若干块,用松烟熏一熏保管起来,留着自家慢慢吃。
2.3 村集体经济无创收产业。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两联一包”水沟村之前,村集体一直依托政府部门发展花椒、核桃等周期较长的产业,这些产业周期长、见效慢,依靠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不发展产业创收,很难取得效果。
2.4 耕地资源匮乏。水沟村地处山区,平均海拔900多米,耕地面积2000余亩,人均耕地只有0.8亩,耕地贫瘠。这里的耕地一部分在山沟里, 大部分分布在半山坡,是用石块垒起来的梯田,土层很薄。这种耕地既不保墒,也不保肥,更不保温,粮食产量极低。尽管近年来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良种、化肥,若是风调雨顺年成尚好,若是遇到灾害,粮食就会减产或绝收。
3 打赢脱贫攻坚的对策和建议
如何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道难题。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并且需要一个过程。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
3.1 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实践证明,搞好扶贫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进一步体现党的宗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大事;是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稳定农村局势的实际步骤,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重要的经济任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具体讲,其一,要成立扶贫工作常设机构,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组织协调扶贫工作, 研究、交流扶贫工作方法和经验。其二,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采用派驻扶贫工作队和工作组的有效形式;实行对口承包,不脱贫不脱勾,并具体规定一些奖惩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其三,要组织和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比如派驻国有公益性企业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对水沟村实行“两联一包”,让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人才、经济和科研实力,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3.2 制定扶贫规划,确立扶贫目标。要想使贫困地区改变贫困面貌,首先必须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规划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划,即通过扶贫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达到的总的目标;二是年度规划,即每年所应实观的目标;三是各项具体规划,如人才培养规划,科技兴农规划等。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地实践证明,凡是制定了一个好的规划的地方,那里的扶贫效果就明显。反之,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人一套搞法,其结果只会是年年扶年年贫,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给党和人民造成损失,贻害无穷。
3.3 分清贫困户类别,因人施扶。在调查中发观,虽然一个村是贫困村,但贫困村里也不乏富裕户。为什么在相同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下, 却有穷有富呢?这就需要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再分析原因,最后因人施扶。目前农村贫困户按其原因来分,大致有如下十种类型:(1)缺劳力型,(2)缺资金型,(3)缺技术型,(4)缺门路型,(5)经营无方型,(6)痴呆傻弱智型,(7)孤老(小)型,(8)懒惰型,(9)家大口阔型,(10)天灾人祸(包括疾病)型等。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扶持办法。如对缺劳力型户,我们就要发动同村同组农民义务帮工,并减免其义务工,帮助他们发展食用菌,家禽等轻体力、技术型、收益大的生产项目。对懒惰型户, 一是要扶志,即帮教立志,使其克服好逸恶劳的恶习。二是制度约束,防止其外出乱跑。三是诚心帮助,解决其具体困难。对天灾人祸和患病致贫型户,政府和集体要及时扶持资金和物资,给予救济,使其增强抗灾自救的能力,尽快恢复生产。
3.4 详细谋划,大力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是发展产业,要在产业上下大功夫。一是产业上再精准。细化完善畜牧业、农业产业、特色产业、电商产业发展规划,依据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参与贫困人口数、发展思路以及见效时间,确保达到预期增收目标,统筹考虑村集体经济增收途经,彻底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二是项目上再精准。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在原有申报的扶贫项目基础上再研究、再完善、再精准,突出做好符合我村实际的“短平快”项目,将贫困户收益摆在第一位,对照貧困村验收核查硬性指标,抢抓时间节点,统筹实施各类项目。
3.5 依托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发展生态绿色产业,畅通销售渠道。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这里地貌复杂、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脱贫任务最繁重的地区之一。凉山州选取“油橄榄”生态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带动当地农户及贫困户进行规模化油橄榄的种植。采用“贫困户 + 龙头企业 + 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模式,解决油橄榄的销售问题。贫困户种植油橄榄,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种苗、种植技术服务和果实收购,再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这种模式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种植热情,强化了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方黎明,张秀兰.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考察[J].财经研究,2007(12). [2]刘解龙,陈湘海.精准扶贫的几个基本问题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5(06).
[3] 张伟宾,汪三贵.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J].中国农村经济,2013(02).
[4] 邓味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