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0-10-20张淑敏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抑郁脑梗死康复

张淑敏

【摘 要】目的:研究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康复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选取86例,时间选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3例,给予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为试验组,对两组护理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HAMD、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HAMD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取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抑郁情绪,使其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促进康复,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早期心理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1

随着饮食习惯以及生活结构的不断改变,脑梗死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等特点,多数患者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临床表现,对患者心理、生理等均会造成巨大影响。抑郁是脑梗死后常见并,会降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以此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日后恢复。因此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促进治疗进展。故本文就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6例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筛选的8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43例,时间选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其中试验组男、女各27、16例,年龄在58~71岁,平均为(65.23±3.68)岁;参照组男、女各29、14例,年龄在57~72岁,平均为(64.89±3.77)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入组标准:(1)经临床检查为脑梗死后抑郁诊断标准[2];(2)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与患者或家属交谈存有障碍;(2)患有肝、肾等其他重症疾病。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该病发病机制,对患者饮食、生活习惯等进行指导;对环境进行护理,必要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等。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主动与患者交谈,在交谈过程中引导患者说出心理想法,对患者心理需求以及疑问进行了解,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使其以更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有关脑梗死发病机制、治疗、康复训练等知识,并告知患者治疗脑梗死必要性,可定期开展有关脑梗死方面的讲座,使患者以及其家属对脑梗死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向患者介绍近期治疗成功案例以及本院医疗水平,以此增加其治疗信心;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分散其注意力,鼓励患者可进行自我调节,告知患者可参与文娱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当出现烦躁心理时,可听些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而缓解其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该表分值在0~2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3]。使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20.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查,而百分比表达计数数据,选择检查,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两组HAMD、ADL评分对比,护理前,试验组分别为(21.36±2.77)分、(45.69±8.79)分,参照组分别为(21.54±2.81)分、(46.96±8.42)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分别为(6.52±2.11)分、(64.25±5.48)分,参照组分别为(12.26±1.36)分、(51.23±7.19)分,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HAMD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渐增加,脑梗死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多数患者因疾病因素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甚至会出现抗拒治疗的心理,对患者日后恢复会造成一定影响。抑郁是一种较为危险的情绪,会加速病情恶化,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发病率高达35.3%,已成为医学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4]。故针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潘佳妮[5]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主要是利用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实用技术,从心理角度实施干预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其效果更佳。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谈,使用相应的语言技巧指导患者说出自身感受以及内心痛苦,以此减轻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因素,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其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能够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增加其治疗信心;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可豐富其日常生活,转移注意力,多种方式相互配和,可以尽量减低患者心理负担,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自身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后,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HAMD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P<0.05)。由此得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使其以更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促进其康复,为其日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辛宇,崔思珍,邝小玲,等.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290.

黄小惠,王兰芬,胡姑长,等.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3):110-112.

韩晓东.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05-206.

罗爱勤.心理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恢复的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8):101-102.

潘佳妮.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2):15-18.

猜你喜欢

抑郁脑梗死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