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2020-10-20王义兰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室引流术脑出血

王义兰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2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表现为颅内血肿、高压,并诱发脑实质及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病人行为能力、威胁其生命安全[1]。脑室引流术,指利用外科治疗方式,通过脑室引流降低颅内压水平,以降低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护理为保证治疗效果重要环节,其护理质量对病人预后水平具显著影响。为此,本次研究抽选3例行脑室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评价护理干预对其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6.52±1.24)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62±3.11)年,经多田氏公式计算原发病灶出血量为25~53mL;均有高血压病史;经CT扫描见左侧基底节区出血2例、右侧基底节区出血1例。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依据CT病灶定位,做单侧或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以5mL容量注射器缓慢吸出血肿,并注入4mL血栓溶解剂(12500U肝素+2万U尿激酶+生理盐水);3~4h闭管后行闭式引流;依据血肿引流量,每天冲吸2~3次,并注入液化剂;持续引流3~7d。

1.2.2 护理办法

1.2.2.1术前准备 常规护理:因疾病发展迅速,护理人员为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发生误吸;留置尿管;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血压升高、呕吐、昏迷、体温异常、尿量增加等情况及时报告责任医师,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应激性溃疡观察:观察病人面色、有无呕吐、脉搏、血压等情况,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面色苍白提示出现应激性溃疡,必要时留置胃管加强应激性溃疡出血监护;若发生出血现象立即禁食,并遵医嘱行止血治疗。

1.2.2.2术后护理

营养支持:依据病人实际需求、喜好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叮嘱病人家属准备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对于处于昏迷状态无法经口饮食,或术后伴吞咽功能障碍、呛咳严重不符合经口饮食标准者,予以鼻饲喂养,鼻饲喂养期间保证少食多餐,喂养前抽取胃内容物判断是否出现胃潴留,无异常后予以喂养,以减轻病人消化道负担。进食后予以口腔护理,包括漱口、浸润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擦拭等方式保持其口腔黏膜清洁度,避免发生口腔黏膜感染。

体位护理:帮助病人摆为正确体位,即头部抬高至15~30°,侧卧时保持其身体与床边平行;处于昏迷状态者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每2h翻身1次避免压疮,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

引流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位置以无菌纱布包裹,定时更换以保持引流管干燥;观察管内脑脊液平面变化,若平面不随心脏跳动而波动考虑发生管路堵塞,并依据堵管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妥善固定引流袋,保持适当悬挂高度,定期更换引流袋;准确记录引流液性质、量、颜色,匀速引流,以15~20mL/h为宜,日引流量为150~400mL为宜。当复查CT显示出血明显减少、病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脑脊液清澈透明时予以拔管,后缝合隧道口防治脑脊液外流。

心理护理:术后病人仍伴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可增加其抑郁、焦虑、自卑等负性情绪,影响术后康复能力;护理中结合病人文化水平、情绪状态、年龄等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讲解成功案例、帮助病人畅想健康生活、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支持等,从而提升其康复信心。

康复训练:随病人生命体征稳定,逐渐开展康复训练,包括早期床上被動功能训练、主动训练、平衡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记忆能力训练等,以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在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防止运动量过大,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1.3 观察指标 以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预后,包括良好、轻度残疾、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

2 结果

经治疗护理后,3例病人中1例预后良好,2例轻度残疾,占比分别为33.33%、66.67%,均顺利出院。

3 讨论

脑室引流术可快速降低病人颅内压,降低意识障碍、视物模糊、脑疝等疾病发生风险、保障病人生命安全[2]。但在围手术治疗期间,受病人脑出血神经损伤、应激反应等因素影响,病人情绪状态及生命体征稳定性差,需加强护理干预,以保证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3-4]。

本次研究中对3例经脑室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中,术前常规护理及应激性溃疡护理,可保证病人术前生理机能稳定性,避免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治疗精准性;术后营养护理,可保证在病人消化能力允许范围内,尽可能保证其营养充足,以提升其细胞功能自我修复能力、保证免疫机能稳定,以改善预后、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加强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可保证引流效果、稳定颅内压水平;在此基础上,强调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可在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基础上,保持其生理功能稳定[5]。研究结果发现,经治疗护理后,3例病人中1例预后良好,2例轻度残疾,占比分别为33.33%、66.67%,护理效果理想,说明在脑室引流术围术期护理中,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等干预方式,具改善预后之效。

综上,对经脑室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效果理想,建议临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李傲,朱素英,陈梦飞,等.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8,8(1):11-14.

蔡洋,黄荣,苑杨,等.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的META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041(005):634-638.

任宏远,黄小军,侯军华.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018(005):350-354

邓明,邸方,肖小华,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J].安徽医药,2018,22(03):437-439.

李瑞红.高血压脑出血行脑室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9,026(013):1655-1658.

猜你喜欢

脑室引流术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