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
2020-10-20杨素婷
杨素婷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能够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4..02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医中的中风范畴,气虚血瘀为中风的主要证型之一,中医学认为中风发病是由于内伤积损后,又因劳逸过度、外邪侵袭,引发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诸症[1]。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大法,补阳还五汤为代表方,在促进中风患者恢复中具有一定优势。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补阳还五汤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中的疗效,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病程在恢复期(2周~6个月)。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后出血者;既往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入院前1个月内曾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进行治疗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9~77岁,平均(63.25±4.68)岁;病程0.70~5个月,平均(2.83±0.46)个月;合并高血压16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7岁,平均(63.99±4.71)岁;病程0.6~5个月,平均(2.85±0.47)个月;合并高血压17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2017年最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歪语謇,面色淡白,心悸自汗。舌暗淡,苔薄白,脉细涩。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营养神经及防治并发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生黄芪30~120 g,当归尾15 g,赤芍10 g,地龙10 g,桃仁6 g,川芎15 g,红花6 g,辨证加减:上肢瘫软无力者,加桑枝15 g,桂枝10 g,姜黄10 g;下肢瘫软无力者,加川牛膝15 g,杜仲10 g;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10 g,僵蚕10 g,全蝎6 g;语言謇涩者,加石菖蒲10 g,郁金10 g,远志10 g;肢体麻木者,加天麻12 g,木瓜10 g,威灵仙9 g;痰多者,加制半夏12 g,天竺黄10 g;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15 g,郁李仁12 g。水煎取汁4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服,14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用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戒烟忌酒,保持清淡饮食,合理作息,情绪稳定。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结合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从言语不清、口舌歪斜、半身不遂、面色晄白、口角流涎等12项气虚血瘀证中风证候进行评价,证候分级由轻到重,采用0~3分评分法,分值0~36分。(2)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从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感觉、语言等方面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满分42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3)临床疗效: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其中无效:证候积分降低<30%,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有效:证候积分降低:30~69%,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改善;痊愈:证候积分降低≥70%,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中风病是中医四大顽症之首,其病机复杂,而气虚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机之一。气虚导致血行缓慢,流行不畅而成瘀血瘀阻脉络,内有所瘀,外有所激,瘀血闭阻脑窍,方发中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素本气虚,急性期后气血亏损,长期卧床加之情志不畅,导致气机郁滞加重血瘀,机体功能久不恢复。临床针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则以益气活血为基本组方原则[4]。
补阳还五汤为传统名方,出自《医林改错》,为清代王清任所创,是补气行瘀、疏通经络的经典方剂。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补阳还五汤以生黄芪为君药,可补益元气,旺气行血,祛瘀通络;当归尾、川芎为臣药,当归尾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通络、补血祛瘀之功;川芎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与黄芪配伍,可直达脑部,共奏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补气化瘀之效。赤芍、桃仁、红花为佐药,桃仁性平,归心、肝、大肠经,有活血化瘀,逐瘀血而生新血,润肠通便之效;红花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止痛之效。地龙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有通经活络之效,可协助其他药物发挥药力。以上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增加护卫组织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从而具有抗血管收缩、痉挛,抗局部缺血的作用[4]。同时,通过改变血液粘度,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溶血和通塞的作用,有效保护缺血脑组织。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利于提高臨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安安,李文娟,谢 霞,等.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和清脑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9,32(5):101-104.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9.
[4] 王鸿波,张 弘,陈 伊,等.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1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