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肿瘤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探讨
2020-10-20梁亚冰杨凌
梁亚冰 杨凌
【摘 要】目的:现如今,肥胖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且大量研究证实肥胖的出现与多种肿瘤高发有关,如肿瘤的发生、侵袭以及转移等。基于此,為更好的强化研究肿瘤、积极的开展预防教育和提供一定思路来做好临床应用工作,有必要深入的研究肥胖促进肿瘤进展的相关分子机制。
【关键词】肥胖;肿瘤;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肥胖率在过去的几十年迅速增长。由于肥胖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肥胖已经在2013年被定义为一种疾病。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心血管、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疾病,且更多的研究发现,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肥胖相关因子都参与其中,为更好的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1 肥胖与肿瘤概况及临床应用标准
所谓肥胖主要是指过剩脂肪异常堆积在体内,按照以往的观念,脂肪组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储备脂类与产生热量,而随着深入研究发现,这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所分泌的生物因子多达50多种,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脂肪因子等,在机体代谢中有所参数,且能够有效的调控免疫。脂肪组织的构成物为褐色、白色组织,其中褐色组织较少(大约只有50g,作用不大),而后者具有强大的功能,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根据国际癌症协会对于100多项流行病学的研究可知,许多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与癌症之间有很大的关系,且量效关系明显。相比较于健康人员,超重患者患有癌症的风险更多,大约是1.2-1.5倍,肥胖人群会增加1.5-1.8倍。
当前,临床上在评价肥胖时最为常见的指标就在于体质量指数,WHO的定义标准可见下表1,且不同地区的人群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并非全部肥胖人群的脂肪代谢功能都失衡,一些偏瘦人群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些问题,为此BMI(个体的平均体重指数)并非是评价肥胖的唯一标准,为更加准确的评估机体肥胖状态还需结合其他参数或生化检测指标。
2 肥胖造成的局部炎性反应与肿瘤相关
在脂肪组织生长过度的情况下,诱发低氧、血供不足的可能性较大,由此会对脂肪细胞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是死亡,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因子的升高,在局部损伤修复中会有所参与,而MCP-1对于巨噬细胞而言会产生一定刺激作用,由此会促使其增殖,并在已经死亡的脂肪细胞周围围绕,这对于花环样结构的形成十分有效,且能够充分表现脂肪炎性反应所具有的特征。研究可知,针对乳腺癌患者而言,其生存率的降低与花环样结构密度的升高有关[1]。
3 肥胖相关因子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3.1 脂连素
这是一种脂肪组织分泌量最多的因子,所具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缓炎性反应、强烈的抗肿瘤效应以及细胞增殖等,对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细胞淋巴瘤因子-2的表达能够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抑癌因子活性的增加,如p53、Bax等。一旦抑制脂联素的生成,在动物模型中会相应的上调某些信号通路,由此能够为乳腺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基于此,肥胖对于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就在于会降低脂联素浓度。
3.2 瘦素
这是调节机体体质量的重要激素之一,能够在下丘脑发生作用,对于食欲的抑制、能量摄入的减少、平衡代谢至关重要。在脂肪过剩的情况下,机体会产生一定反馈,由此会提高瘦素表达,因此瘦素会直接关系到肿瘤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将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激活,调节P1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由此会增加TNF-α、IL-6、VEGF、HIF-1α等表达,进而有助于促进肿瘤细胞自身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如抗凋亡、乏氧耐受、血管生成等,这对于肿瘤的进一步发展与转移而言十分有利,且吻合2015年的一项研究[2]。
3.3 IL-6
这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与促肿瘤调节因子,类似于瘦素,在调节肿瘤基因时可以借助JAK/STAT信号通路。研究发现,多种肿瘤进展与不良预后都受血浆中IL-6水平的影响。
3.4 TNF-α
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促炎性反应因子,由脂肪组织分泌而来,在肥胖人群中具有很高的表达量。最初,这是一种抑癌因子,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其在促肿瘤进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类似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与转移等癌症发生的所有进程几乎都参与其中。
3.5 雌激素
雌激素的生成,在绝经之前主要依赖卵巢、胎盘组织的芳香酶类,一些合成主要借助脂肪、肝脏;绝经后,为更好的维持全身雌激素就需要充分发挥脂肪组织所具有的作用,在调节芳香酶活性时需要借助脂肪组织所分泌的多种促炎性因子,如TNF-α等,这对于生成雌激素和增加体质量十分有效。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解释绝经后乳腺癌、其他妇科肿瘤的患病风险,可能与BMI有很大的关系。
4 肥胖通过代谢异常参与肿瘤调节
IL-6、TNF-α作为肥胖相关炎性因子,能够诱发胰岛素受体失活的情况,进而会直接造成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会升高血糖,相应的会生成更多的胰岛素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由于肥胖会造成各种代谢异常,如高血糖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等,而在这一连锁反应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就在于胰岛素抵抗。
对于癌症而言,高血糖是一种高危因素,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关系到多种肿瘤细胞的发展,如结直肠癌、肝癌等,胰岛素能够将ERK、PI3K通路激活,且p53活性会受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有效抑制,二者联合能够为肿瘤细胞的进一步生长、侵袭、转移产生强烈的促进作用[3]。
结束语
肥胖是肿瘤的高危因素之一,与肿瘤的发展、侵袭与转移有关,如肿瘤相关炎性反应、多种细胞因子与代谢异常等。为有效控制肥胖的出现并预防癌症,就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如重视肥胖预防教育的宣传与普及、倡导合理饮食、强化运动锻炼等。
参考文献
戴奇男,张景红.肿瘤多药耐药与自噬、DNA修复和肿瘤干细胞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0,40(04):69-77.
李文雅,刘旭东,孙雷,邵名睿,陈希涛.肥胖与肿瘤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7,32(05):470-473.
张源,王馨悦,董兵,林贞花.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分子作用机制及肿瘤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3):7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