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呼吸衰竭的早防早治
2020-10-20张伦基
张伦基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2
呼吸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急危重症,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系统的器官会逐渐老化,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也包括呼吸系统,因此老年人肺部除了出现功能减弱还很容易造成感染,甚至造成呼吸衰竭。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呼吸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呼吸衰竭发病率很高,尤其是在65~74岁这个年龄段,呼吸衰竭的发生率高达千分之五。
老年群体出现呼吸衰竭的病因本质上源于基础疾病进展,同时也与呼吸肌力量减弱有关。年龄越大胸壁硬化越严重,肺弹性功能下降以及呼吸肌张力下降,从而导致老年人肺功能下降。此外,老年人的呼吸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性也明显下降,也可增加呼衰的发病率。老人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诱因就是肺部疾病,最为常见的就肺部感染和COPD。国外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诱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五大病因为:心功能不全、社区获得性肺炎、AECOPD、肺栓塞、和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高达47%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存在两个以上的病因。帕金森病、脑血管意外和阿尔海默茨病症等对患者的吞咽能力和精神状态均有影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口咽部常有革兰氏阴性桿菌、厌氧菌、真菌定植,易引起重症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营养不良也是老人呼吸衰竭的另一重要诱因。此外,脓毒症、休克、腹泻和肾衰竭等均可对老年患者肺功能产生影响,甚至诱发呼吸衰竭。
老年呼吸衰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被误诊。此外,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患者对呼吸困难的感受能力下降、沟通能力也下降,这些均是误诊的一些因素。因此,要及时监测动脉血气以提高对老年人呼吸衰竭的警惕。总体而言,老年人呼衰主要有以下几点临床特征:1、呼吸衰竭的进展快,来势凶;2、咳嗽症状轻,但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较为常见;3、呼吸困难较少见;4、常合并心脏、肾脏等其他脏器病变,消化道出血也叫多见。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老年人呼吸衰竭死亡率的关键,主要措施为:一般支持治疗(营养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治疗、氧疗、机械通气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老年呼吸衰竭病情变化快,更要强调早防早治。
(1)对于60岁以上且身体健康无疾病史的老年群体,必须规律生活,在日常饮食上构建科学食谱,营养搭配的基础上尤其注意噎食的情况发生。
明确吞咽和咀嚼功能在60岁后便会缓慢退化,这个过程中牙齿也会逐渐松动脱落;因此在日常饮食上老年人要尽可能选择味美且口感脆而不黏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食质硬、干燥、体积大的食物必须合理控制,不可频繁食用;尤其大块且质韧的肉类等进食前课切割成碎块食用,黏质类食材多用水煮后再食用,干硬食物像干饼、坚果、炸鸡等可一边吃一边饮用茶水。与此同时日常用餐期间必须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用餐时少说话,用餐时间不可过急,以此最大限度降低误吸所引发呼吸衰竭的风险。
(2)老年群体更应该坚持每天运动,日间适当进行呼吸体操或增强呼吸肌活动等运动项目,延缓咀嚼吞咽以及心肺功能退化时间,失能老人尽量减少卧床。天气好时可以经常出去多晒太阳,阳光不仅可以杀菌还可以加速钙质吸收,对人自身免疫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以此确保老年群体身体素质可以得到显著改善,配合科学营养的饮食方案,达到有效防治老年呼吸衰竭的目的。
(3)针对本身患有慢性病的老年群体,必须谨遵医嘱合理规划生活。针对部分药物提前与医生进行交流咨询,掌握在服药物是否对自己吞咽功能有负面影响,若存在会诱发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反应必须第一时间与医生沟通以制定更加专业完备的用药方案。且患有慢性病的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期间必须在保障饮食营养均衡且运动锻炼到位基础上,学会调节心情,确保自身精神情绪始终处于积极、愉悦的状态,这都会增加自己身心健康指数,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
(4)对有COPD、尘肺等慢性基础肺疾病的老人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老人可每年按时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可减少因疾病反复导致呼衰的发生。长期慢性呼衰或呼吸肌疲劳的患者建议合理家庭氧疗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呼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老年呼吸衰竭的早防早治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误吸或营养不良所诱发老年呼吸衰竭作为除过疾病所引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我们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现实角度出发让广大老年群人体深刻认识到年龄的增加与身体机能不可逆退化的密切联系,这些都是老年呼吸衰竭的根本因素,以此科学指导老年群体制定专业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确保老年呼吸衰竭发生率能够得以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