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病理诊断的免疫组化技术您了解么
2020-10-20邓洁文
邓洁文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1
在妇科临床当中,宫颈癌是一种十分多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宫颈原位癌好发于高发年龄是30-35岁,宫颈侵润癌好发于50-55岁。近40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宫颈癌的筛查质量也随之提高,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各类筛查明显的控制了宫颈癌的发病,并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死亡率。宫颈癌的移行带区是宫颈癌。宫颈癌的连续发展过程由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侵润癌。
一、病因
宫颈癌的发病因素,现如今还没有明确下来,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与以下因素有关。1.不良性行为及婚育史:早婚、早育、以及性生活紊乱,这些人发生宫颈癌的几率比较高。2.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其中以HPV-16及HPV-18型最常见。其他:有烟酒史的人,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发病几率。还与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因素的有关。
二、病理分级
随着CIN继续发展,有以下不同的结局(1)病变自燃消退(2)病情稳定(持续不变);(3)病变发展(或癌变)突破口皮下极底膜,侵润间质,形成宫颈侵润癌。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宫颈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腺磷癌。按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程度可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侵润癌。
分级1.(CIN)CIN分为3级:Ⅰ级:也就是轻度癌变,癌细胞不典型增生。Ⅱ级:也就是中度癌变,癌细胞不典型增生。Ⅲ级:也就是原位癌和重度癌病。2.宫颈侵润癌:CIN形成后随著病变继续发展,癌细胞入侵基底层并在间质中浸润,则形成宫颈侵润癌。(1)外生型:又称菜花型,这种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宫颈癌类型,表现为向阴道内突出的菜花样赘生物。(2)内生型:又称侵润型,癌细胞浸润范围已经超过宫颈深部,宫颈肿大,质硬、外表光滑或仅有表浅溃烂,整个宫颈段膨大如桶状。(3)溃疡型:不论外生型或内生型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溃疡或空洞,形如灿口。
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 阴道流血:在发病早期,患者有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的表现,主要以性交、检查之后出现出血为表现。以后可有月经间期,在绝经后,会出现少量不规则出血,在发病晚期,出血量较多。年轻病人表现为月经量、周期和维持时间的改变。
2 阴道排液:发生在阴道流血之后,有白色或血性、水样或米泔样排液,伴有腥臭味。晚期癌组织坏死继发感染时则出现恶臭白带,表现为脓性或米汤样。
3 疼痛:为晚期症状,表示宫颈旁已有明显侵润。病灶已经开始侵入盆腔,导致盆腔内组织出现神经性疼痛,另外还有下肢、输尿管部位的疼痛。
四、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发病早期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全子宫切除、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放射治疗:适用于各期病人,照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位体外照射,二位腔内照射。对于发病早期的患者,主要采取局部腔内照射,同时辅助进行体外照射。对于发病晚期的患者,主要进行体外照射,腔内照射为辅放疗。这种放疗方案的优点包括疗效高,危险少,但是,缺点是个别病人对放疗不敏感,并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其中包括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等。
手术及放射综合治疗:适用于宫颈局部病灶较大者,也可以作为放疗后的补充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比较适合晚期、复发转移的这些患者,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常见的药物有顺铂、撕裂霉素、氟尿嘧啶、卡铂等。作为最常用的化疗药,固铂在多种联合化疗中都有应用,给药方式包括静脉注射、灌注等用药途径进行化疗。
五、宫颈癌病理诊断的免疫组化技术
5.1 D2-40
D2-40是唾液酸汤蛋白的一种,一般来说,生殖细胞肿瘤、胎儿睾丸里含有该种物质。在临床种,有很多对于D2-40的研究,这些研究证明了这种物质和人体淋巴管内皮细胞关系密切,是一种特异性极强的标志性物质。在新鲜组织和石蜡组织中,D2-40和内皮组织起到一定反应,另外,神经细胞肿瘤和D2-40也有密切关系,因为这种物质能够和MZA相结合,并且在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不可表达。所以说,这种物质对于是否患有肿瘤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5.2 p16基因
P16基因是人体染色体中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具有一定的周期依赖性,从本质上来看,这种基因属于蛋白激酶抑制剂,也叫做肿瘤抑制基因。P16基因能够直接对细胞进行周期性的调控,从而起到促进细胞增殖和分裂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新型的抗癌基因,和p53基因相比p16基因更具敏感性。有针对该基因的研究发现,这种基因癌变的主要原因,是CPG岛甲基化,从而导致基因本身失去正常活动,从而分化为恶性肿瘤细胞。P16基因在癌症中有较高的表达,导致之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早期E7蛋白,从而引起蛋白活性降低或完全消失。在HPV早期,因为基因E7的影响,Rb蛋白释放受阻,所以转录因子E2F会诱导p16基因的产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当p16基因过度表达,则可以判断HPV病毒异常活动。另一方面,这种表达也存在一定的分层情况,在鳞状上皮病变时,该基因的表达主要出现在鳞状上皮的浅层内含有。
5.3 波形蛋白
在细胞中间丝蛋白中,波形蛋白存在的意义十分重要,波形蛋白的分子量为57KD,该蛋白的基因位于10p13。波形蛋白几乎从不存在于上皮细胞当中,人们发现它也只是在人体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当中。波形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不仅对于维持细胞器和细胞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参与到很多细胞过程中,包括信号转异、创伤愈合、分化和分裂过程中,从这些方面看,波形蛋白是构成集体细胞骨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波形蛋白的研究结果显示,其能够减慢细胞的凋亡速度,另外,肿瘤专业、多种上皮性肿瘤中,Vim的高表达,Vim的侵袭能力和波形蛋白也十分相关。在人体研究中发现,波形蛋白和宫旁浸润、宫颈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宫颈癌的免疫组化技术现在已经十分发达,通过这种技术能够有效诊断宫颈癌患者的具体病理情况,并且准确性和特异性均十分可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临床医师针对宫颈癌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为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病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