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结合 相映成趣

2020-10-20王栋祥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江枫客船渔火

王栋祥

读一读《古诗词三首》,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一、理解动静描写的含义

静态描写:对人物、景物静止状态下的描写,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

动态描写:对人物、景物运动状态下的描写,能够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

二、品读动静描写的精彩

1.《山居秋暝》写的是山间傍晚的景色。

“明月松间照”,是说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树冠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清泉石上流”,是说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板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这两句诗,“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林的“空”和“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2.《枫桥夜泊》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是说月亮已落下,是静态描写;“乌啼”是声音动态的传播,是一静一动。“江枫”与“渔火”一明一暗,本是静态描写,诗人却用“对愁眠”把它们拟人化,化静为动,带上了作者“愁”的情感,把静止的“江枫”与“渔火”给写活了,一明一暗在动,互相对视难以入眠,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形成了悠远美好的意境,衬托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与“客船”一远一近,是静态描写;“夜半钟声”描写了动态声音。钟声“到”客船,把钟声拟人化,本来向四面八方传播,却单单专程“到”客船上来敲击诗人思乡的情感,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一个“到”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3.《长相思》写长途羁旅风光。

“山一程,水一程”写“行”的动态,跋山涉水,路途遥远而难走,突出行程之苦。“夜深千帐灯”是描写深夜里千百个军营帐篷灯火闪亮,是写“宿”的静态画面。“风一更,雪一更”即说了营中打更声的动态,又表明時间很长。再加上北风咆哮,雪打营帐,“聒”的嘈杂之声不绝于耳,使词人难以入睡,思念家园的心简直要碎了。这里作者运用了动静互衬的手法。

写法点拨

1.化动为静: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张继写钟声“到”客船,像一位有意而来的访客,站在作者的思乡愁绪面前。

2.化静为动: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诗人张继把“江枫”与“渔火”当作人来写,一明一暗在动,互相对视。

3.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与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如纳兰性德把“山一程,水一程”与“夜深千帐灯”的动静相结合,让我们感受到边塞遥远,驻扎帐篷众多的壮观景象。

4.以动衬静: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王维写的“清泉石上流”以动态反衬雨后初晴景致的幽静。

5.以静衬动: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纳兰性德用“故园无此声”的静态回忆,反衬“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的动态,对比中突出词人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和宁静。

猜你喜欢

江枫客船渔火
渔火像豆子撒遍海滩
渔火像豆子撒遍海滩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大洋湾乘舟赏樱
江枫:诗人气质 师者襟怀
误会连连看
摔不烂的“破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