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超:为难民的一个微笑欣慰联合国难民署驻泰国代表处青年专业人员

2020-10-20王雅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难民署难民营人道主义

王雅静

2019年11月26日 ,33岁的缅甸克伦难民苏梅和她3 岁的儿子克劳·雷及6岁的女儿梅梅坐在吴超工作的泰国班麦奈苏难民营个难民营两次,每次会停留一个星期。而另外两个难民营,我有可能在一天内往返。”“我的职责是为年轻难民提供关于‘性

驻地夜丰颂

当吴超第一次踏上泰缅边境的土地,等着与一名难民见面时,突然听到有人在跟她说“你好”。她抬起头,看到几个孩子正抓着铁栏杆想跟她玩捉迷藏。“我不知道他們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我觉得他们就像城市、农村或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顽皮,但也需要父母、照顾者和社区的关爱。我开始意识到,难民确实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因为他们很脆弱。”

根据日程安排或转诊情况,几乎每一天,吴超都会去到难民营,实地走访家庭,采访儿童、照顾者或其他家属,了解儿童保护的相关问题。

其中两个难民营相对比较容易到达,而如果想要到达另外两个难民营,则需要在狭窄崎岖的道路上行驶大约六七个小时,具体情况取决于天气。在雨季,这段行程会更加艰难。“我每个月大概去这两个难民营两次,每次会停留一个星期。而另外两个难民营,我有可能在一天内往返。”

“我的职责是为年轻难民提供关于‘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和‘性少数群体概念的保护培训。在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年轻的参与者求知若渴,充满了为社区做贡献的活力和热情。他们认真聆听新的信息和观念,提出问题并试图理解,即使他们的社区一直在遵循不同的做法。由于难民营的互联网和教育非常有限,因此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很难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吴超如是说。

坚定投身国际人道主义工作

吴超在学生时期就对难民法、国际刑法和人道主义法非常着迷。她拥有国际法和犯罪学方面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是她从事这项工作的基础。“我接受的教育为我进一步探索国际人道主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兴趣为吴超打开了一扇门,她开始了解那些因冲突和迫害而被迫逃离的人们,得知他们生活的悲惨境遇后,吴超愈发想要投身于这项事业中。

“毕业之后,我完成了一项与严重国际犯罪(如反人类罪、种族灭绝罪)相关的实习。我也阅读了许多关于武装冲突的历史,包括人们如何失去家园以及如何遭到迫害。在这之后,我决定了要从事国际人道主义工作。”

2016年,中国政府开始赞助一项计划——青年专业人员在世界各地的联合国难民署工作。在无意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吴超很兴奋,她申请了联合国难民署驻泰国代表处夜沙良驻地办公室的职位并顺利被选中了,成为第一批联合国难民署的三名中国青年专业人员中的一员。“三年前,我加入联合国难民署,积累了保护工作的经验。我对在联合国难民署工作充满热情,积极地帮助难民,并为他们的未来寻求解决方案。”而后,她在夜沙良工作两年,于2019年来到同样位于泰缅边境的夜丰颂工作。

此外,作为中国的三名首批青年专业人员,吴超与另外两名保持定期联系,并彼此分享相关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互相问候,以确保大家都安然无恙。另外两名首批青年专业人员在联合国难民署日内瓦总部从事对外关系和保护工作。现在又多了七名中国青年专业人员,我与其中几位也有联系。我相信他们都做得很好,也很清楚自己的职责职能和工作领域。”

细微的回馈铸成最大的成就

在吴超的工作范畴中,沟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能,此外,还需要专业精神以及精准的协调能力。“我必须始终按照人性、公正、中立和独立的人道主义原则开展工作。其次,我还必须表现出专业精神,这是我们联合国难民署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最后,通过定期沟通和协调,我与联合国难民署的同事和关注人口、当地社区、地方当局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等许多群体保持联系。我有能力与不同的利益攸关方合作,确保难民的需求得到关注和满足,而且联合国难民署会与他们合作,为他们的未来寻求解决方案。”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联合国难民署及其合作伙伴使用克伦语和缅甸语与难民分享新冠肺炎预防和应对信息。“我们鼓励双向沟通,并为难民提供反馈意见和必要时进行投诉的途径。”

时至今日,吴超依然记得有一个难民儿童,他一出生就患有某种疾病,身体无法活动,只能仰卧。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微笑,而且总喜欢为来访者唱歌。当他转诊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合作伙伴机构后得到了康复支持,最终,他能够行走、奔跑、攀爬,并加入了难民营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最令人感动的是,尽管面临挑战,他的家人始终对生活非常乐观,相信有希望就有未来。

当被问到在联合国难民署工作,最大的满足感来源时,吴超说了下面一段话。

“我在项目驻地工作,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与难民互动时,我能感觉到我在帮助他们。我很幸运,因为大部分时间我都能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与弱势儿童交谈后他们脸上的微笑,在进行保护培训后学员的一个表达感激的握手,或者是我与青年群体分享新知识时他们脸上好奇的表情。”

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个好奇的眼神,即使是这么细微的表现方式,对吴超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也是令每一位国际人道主义工作者感到欣慰的瞬间。

“使难民能够有尊严、和平地生活,是我们工作的核心部分。”

2013年11月28日, 泰国北部班麦奈苏难民营里在小学

2019年11月26日33岁的缅甸克伦难民苏梅(Sue meh)和她3岁的儿子克劳·雷(Klaw Reh)在吴超工作的泰國班麦奈苏(Ban-Mai-Nai-Soi)难民营里

2020年6月10日,缅甸难民在泰缅边境的难民营等待领取口罩

Q=《北京青年》周刊

A=吴超

 

Q:难民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难民保护官员是否有任何特定的行为准则?

A:联合国难民署是一个公正、中立和独立的人道主义组织,所有工作人员都遵循这些原则。我们有责任应对冲突、暴力或迫害造成的危机,而不分种族、国籍、性别或宗教信仰。联合国难民署保护和帮助难民和其他关注的人口(persons of concern)的能力取决于工作人员的道德和专业精神。联合国难民署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保护官员,都必须遵守我们的《联合国难民署行为准则》, 并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和保密等原则,在与儿童和“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受害者工作时采用参与式、以受害者为中心的方法。

Q:在一线,联合国难民署是否需要与其它联合国机构或国际组织合作?

A:联合国难民署与泰国皇家政府、联合国机构、人道主义组织和民间社会密切合作,以改善对泰缅边境难民的保护和解决方案。目前,难民署在边境与四个伙伴机构合作,即天主教紧急救难中心、慈善机构人性与包容、国际移民组织和泰国内政部,提供儿童保护、登记和“协助自愿返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联合国难民署与合作伙伴协调,为所有人口群体(包括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提供援助。

Q:您是一名联合国人道主义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中国公民。这两种身份,哪种身份认同更强?

A:自从我加入联合国难民署以来,我从未感到这两种身份之间存在矛盾。相反,这两种身份带给我更多的感激、鼓励和自我成就。在联合国、尤其是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工作人员并不多。我非常感激能够有机会作为一名中国人开始与难民一起工作。如果能在联合国难民署和其他联合国组织中看到和听到更多中国人的面孔和声音,我将备受鼓舞。我认为,中国政府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的青年专业人员计划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真心希望该计划未来能继续开展下去,以便其他中国公民也能从中受益。

Q:联合国难民署在解决世界各地的难民问题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A:联合国难民署致力于保护和援助难民,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找到让他们重建生活的解决方案。寻找解决办法,使难民能够有尊严、和平地生活,是我们工作的核心部分。对于已经做出勇敢决定重返家园的难民来说,自愿返回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对于那些由于持续的冲突、战争或迫害而无法重返家园的人来说,在异国重新安置是一种选择方案。对于无法重返家园的人来说,另一种选择方案则是融入东道社区。这一过程往往很复杂,对个人和东道社区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然而,这种选择方案也有好处,即能够让难民为社会和经济做出贡献。在过去的十年里,全世界有110万难民成为其庇护国的公民。

猜你喜欢

难民署难民营人道主义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全球流离失所者人数创70年来最高
跟踪导练(一)5
难民营
神数据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