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童年

2020-10-20青山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33期
关键词:藤萝小兵假山

青山

童年是美好的,总会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回忆。那高高的藤萝架撑起了童年的快乐,那偷瓜的经历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蓦然回首,总能拾起一串串美妙的回忆,把童年扮靓。

请以“忆童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家住在东城区内务部街5号大院(清道光“六公主府”),院里有一架枝繁叶茂的大藤萝。我和发小们就在那藤萝架下愉快度过……

记忆中,那藤萝架足有五米来宽、八米多长,距地面高达三米左右,藤萝根间距两米的立桩,用的一水儿都是20×20厘米的黄花松方子木,连同架上的檩条,统统涂了防腐漆。根据藤萝碗口粗的老根和木架桩斑驳老朽的模样,大院的叔伯们估算,此藤萝的年龄至少在百年以上。反正,一架藤萝的枝枝杈杈,足以“承受”我们一帮小孩儿上下攀爬、荡悠秋千。

伴着大院屋檐下一窝出巢紫燕的“叽叽喳喳”,高高的藤萝架上,随风摇曳的细嫩枝条,悄然開始发芽、吐绿……待我们都脱去臃肿的棉毛衣,再看当院的藤萝架,已然叶蔓婆娑,一串串粉紫色的花骨朵缀满枝头了。听说用鲜嫩的藤萝花和面,可蒸出喷香的紫花饼,我三下两下攀上藤萝架,却见有大牛蜂“嗡嗡嗡”直奔我而来,吓得我一溜儿烟跳下地。

初夏,我与大院的女生刘申、田春华分到一个学习小组。每天放学,我们在藤萝架下支起小桌,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坐在小马扎上写作业。写完了,刘申掏出一串猴皮筋,一头系在木桩上,一头由我抻着,她和田春华一边唱着一边跳起猴皮筋。

京城的夏日雷雨不断,而小院地势低洼,但凡中到暴雨,藤萝架下便积水成湾。雨过天晴,不知打哪儿飞来成群的蜻蜓,“诱惑”我们光着脚丫,举着扫帚,满藤萝架下蹚水,追逐蜻蜓。

藤萝架的南侧,有一座用名贵太湖石堆成的2米多高的假山。秋高气爽的时候,假山上是满满的杂草和青苔。住在藤萝架西屋的梁新生、军生、民生,以及南屋的那莎、那雅几个“淘气包”,经常攀爬假山藏猫猫。记得是一场秋雨后,我和郭小兵一前一后在假山上追着闹着,他扒住一块突出的叠石正欲飞身一跃,不料那叠石突然“哗啦”坠落,郭小兵一个倒栽葱摔下……如今年近古稀的郭小兵,额头上还留着当年淘气磕出的疤呢。

在藤萝架东北角的房后,长着一棵遮天蔽日的枣树,树上结着一串一串大枣,免不了勾着大院“馋猫”的魂儿。据住在东房的何锐锐回忆,当年,他和姜文一起考上七十二中,常带王朔、英达到家里来玩。他们先从何家攀上房顶,再踩着老四合院的房脊,悄悄爬上枣树,大把采摘大口吃,仰面朝天躺在房顶,一边啃大枣一边晒太阳,那叫一个惬意……或许,正是这样美好的瞬间,才促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灵感迸发?

秋风乍起,树叶凋零,再转眼,隆冬降临。大雪落,院里家家户户出来扫雪,堆向藤萝架下。女孩子围拢一起堆雪人,男孩子手攥雪团激烈开战。积雪融化,藤萝架下形成巴掌大一个小冰场。我最先找来竹板踩在脚下溜来溜去玩滑冰,又将硬木削成陀螺,把小钢珠儿镶在底下,用竹棍绑布条,使劲在冰上抽陀螺;我还用捡来的金属丝,捋直,再用老虎钳子窝成一个圆环,在藤萝架下推着玩,一圈一圈又一圈。

我的大院里的童年,我的藤萝架下的童年,就这样,忒快活!

(作者宫五一,选自《北京晚报》2019年5月26日,有删改)

有感而发

本文追忆了作者在藤萝架下度过的童年时光,不仅选材独特,而且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从春天的花枝招展到夏天的雷雨不断,从秋天爬房吃枣到冬天滑冰嬉戏,每个部分都有鲜活的内容。

写法上,本文以倒叙开篇,先总写,再展开叙述,不仅层次清晰,而且描写细腻。大人有大人的天地,小孩有小孩的世界。文中,作者以藤萝架辐射四周,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尽显童年的乐趣。

老师支招

从话题看,写作材料涉及了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对自身生活的关注,应该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感触,即使是伤感的,也令人感到欣慰,这是甜蜜的哀愁、含泪的微笑,是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进行的一场心灵的对话,是一种感悟、一种理解、一种精神的自我评定。所以我们写的内容,不应该只是一个静止的回忆,而应是一个动态的思考,是对我们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的一次访问,是一次甜蜜的回忆和心灵的慰藉。

猜你喜欢

藤萝小兵假山
假山
欢乐小兵将
欢乐小兵将
欢乐小兵将
藤萝之歌
藤萝架下的童年
一不留意(二)
家长会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公家之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