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明超越自己,学无止境
2020-10-20
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观察、剖析和分解“美”,是培养设计思维的基础过程。设计师们天然的向往美、接近美、捕捉美,对美追求不止,同时对美的灵感汲取也从未停止。“重要的是有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党明从小耳濡目染的名句依然回响在耳畔,从孩提时代便保持着对“美”的兴趣,从关注铅笔盒里的课程表结构、黑板上的几何图形,到创意拼贴母亲订阅的时尚杂志,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给他提供的却是源源不断的设计启蒙灵感。
对设计有着浓厚兴趣的党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平面设计是所有设计的基点,因此在学习设计基础的过程中,他也逐渐清晰地知道自己“想成为怎样的设计师”。抱着与生俱来对空间的敬畏感及心中的建筑梦,党明依靠在实习期间接触的空间设计灵感,逐步走入了室内建筑设计领域,“也算是圆了儿时对建筑设计的梦想”,他认真地感怀道。
跨专业的转行并没有影响到党明,回首往昔经历,“我自己并不是专业室内或者建筑教育背景出身,但是由于我从小就对这个行业比较感兴趣,加之后来我参与了很多室内相关的设计项目,所以即使不是科班出身,自己的经历也足以弥补在学校期间缺失的那部分专业内容”。在设计领域,党明认为个人的经历比教育背景更加重要。“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更会注意持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持续不断地培养对美的认识、体验、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设计师们才能保持新鲜的设计理想、情操及素养,‘学无止境这句话说得非常对。”他对室内设计总是有着源源不断的热爱与思索,也乐忠于将这些宝贵经验分享给后来者,机缘巧合之下他去了西安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执教室内设计专业。在党明心中,为人师者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他希望把自己掌握的所有技能,学到的东西教给后辈,让他们少走弯路,因为,他们才是中国设计源远流长的宝藏。同时用自己的经验所得,有序地引导沉浸在设计中的后浪们,循序渐进地走进设计的世界,执着于其中的“过程”,发现专属于自己的“设计乐趣”。
成长中的党明在三十岁的时候也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那时我不确定选择设计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回想起来他也感激那段时光,“那是逐渐认识自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日子。”后來,他决定追随德国设计大师赫尔弗里德·哈根拜格教授学习,“成长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就是哈根拜格教授”,党明激动地说。在德国求学的日子是令党明难忘的,高强度的设计训练及方案点评,让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书籍的主网格有200多种,横网格和竖网格的动态变化又产生无数种网格,多个网格设计可以分别处理不同的组件和设计细节。回想起那时的经历,党明总结道:“通过向哈根拜格教授的学习,打开了自己的视野,认识到中外文化的不同,建立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观,最重要的是坚定了我从事设计行业的决心。”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让他深刻理解并汲取了中西教育的精髓,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更明确了。
后来,他担任新丝路上“蓝色集装箱”项目的文化艺术区首席规划设计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集装箱就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中德沿途国家的艺术家都会在集装箱里挥洒自己的创意,最后这些集装箱经过整合在中德进行展览。作为参与这个项目的设计师,可以去促成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展示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这是一件很让人自豪的事情。”统筹着这样一个国际性文化项目,对党明自身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地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集装箱沿路在不同的国家各自拥有不同的规范与规则,如何把控国际成本、如何符合当地习惯等问题非但不会让党明头痛不已,反而更加兴奋,全力以赴。“这些问题都是你在一个固定国家或固定地点做设计时不会遇到的,非常难得。”
谈及他曾荣获的种种殊荣,党明表示年轻时获得的奖对他来说是一剂强心剂,也是对当时的他能力的肯定。对于现在的每一次获奖,他会选择把每一次的成功都进行一次清空,清空之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蕴含着重新构筑的勇气及丰富的想象。“学无止境,设计师永远需要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党明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因此迈科集团总部办公室项目拿到2019年德国IF设计大奖时,了解党明的人并不意外。“这项设计可以说是让红山设计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能够让我们的团队被国际上更多人看到,这对我来说有着重大意义。”满满感受到的都是党明对红山设计未来发展的信心,“我们的作品不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而是从概念到落地后的每个细节都经得起考验”,这也许就是他们能“超越甲方期待”的根本原因。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走上了国际舞台并绽放光彩。“中国设计师一方面越来越具有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有民族自信,这是我体会非常深刻的一点。”作为其中之一,在面对未来的当下,党明更希望将中国文化通过自己的专业传播出去,而今的他,也一直在这条路上秉持着初心践行着……
BOSS对话党明
BOSS:您曾在德国哈根拜格大师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又在清华大学酒店设计高研班进修,如今您除了是一名成就颇丰的设计师,更成为师者执教于西安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作为同时受过中西方教育的中国人,您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碰撞给您带来了哪些沉淀?请结合自身分享一下您眼中中西方文化教育的精髓及差异。
党明:从小接触的中国式教育形成了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西方的教育更多的则是教会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回想大学期间,学校学到的可能是一个概念,或是一个相关事物的介绍,剩下的部分需要自己去学习掌握。而对比西方教育更多地告诉了我怎样去消化和解决这个问题。记得我在德国学习的时候,我们除了学习如何编纂设计一本书以外还要去制作另外一本记录制作过程的书,这个书是负责记录我们如何分析与拓展问题与概念,且在制作书的中间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如何去解决的,记录制作过程的这本书甚至重要过了我们要设计的那本书。所以在我看来,中式教育更注重结果,而西方教育更重视过程,两种教育各有千秋。
BOSS:如今您是各大知名国内外设计师联盟及协会的首席设计师及会员,请您分享一下自己从小到大在教育方面家人曾对自己有哪些寄望与支持?
党明:家人希望我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要學会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力以赴,他们一直是这样教育我的。妈妈算是我进入设计领域的启蒙老师,她没有像一些传统的家长那样要求孩子必须在数理化方面取得成就从而去阻止我学习艺术,而是尊重我自己的意愿,让自己选择走上设计之路,她也非常尊重我的决定。所以家庭的支持对我做选择设计来说是很大的动力,我很感谢我的父母。
BOSS: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您的成长发展也与自身的教育背景及不断实践精进分不开,而您今天的成就正是一步步厚积薄发的成果,那么,请您谈谈教育对于国家,对于当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发展的推动?
党明: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中国的教育还是有缺失的,其实传统教育对于美学和设计的关注度并不高。不过现在,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具有国外教育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教育,发现我们国家教育的不足,这样以后就会弥补这一点。同时,结合我自身来说,教育者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才不会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淘汰,才能更好地成为下一代的领路人和指明灯。
BOSS: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会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创业至今,您在成长与发展中如何用自身所学把握时机,并带领团队走得更高更远?在人才培养方面,您有何侧重点?
党明:我是平面设计出身的,平面设计的核心就是如何让视觉元素在二维空间中呈现得既有功能,又有美感。所以在空间设计上,即使是细小的空间,我也会反复推敲,确保尺度比例适合。在方案前期,我会把空间的现状通过模型的方式还原出来,在空间里找比例、尺度、结构,把模型表达的非常准确之后再交给团队成员。我们项目在图纸阶段就会和业主把家具、软装、材料确定下来,然后才去做空间的模型和渲染,这样的流程保证了我们项目的还原度能达到95%以上。
我是一个目标明确且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所以对团队和我们推出的作品也是这样要求的。当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能一举中的,从而达到双赢。我们总会做到满足甲方的需求再力求超越他们的期待,这让我们自己的团队越来越强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我认为全面发展更重要,一个设计师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知识,还需要有国际视野,懂得生活美学、时尚美学,懂得触类旁通,这样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