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时间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监测价值体会

2020-10-20曹张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组间心电图心肌梗死

曹张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心电图室 上海 200127)

在临床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发病期间,患者易出现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一般情况下,实施灌注治疗方式,患者预后较差,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1]。有关研究表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性较大,需提高其重视程度。现如今,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部分发作频率低的患者检出率较低。在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效果显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出率。本文择取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观察长时间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监测效果,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5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性10例,男性15例,患者年龄最小值为53岁,年龄最大值为84岁,平均年龄值(67.36±4.28)岁。观察组:女性11例,男性14例,患者年龄最小值为54岁,年龄最大值为85岁,平均年龄值(67.39±4.31)岁。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给予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利用单级体外动态心电监测仪,对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保存,相关的医务人员读取监测数据,详细进行分析,从而诊断患者疾病。24h动态心电图主要是对患者24h内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2]。

1.3 观察指标

(1)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心律失常的类型为:偶发室早、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短阵室速、房颤、窦性停搏、心室颤动、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房室传导阻滞,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3];(2)分析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心律失常类型为:交界性逸搏、窦性传导阻滞、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窦性停搏、预激综合征、短阵室速、房颤、频发室早、偶发室早、室上性心动过速,详细统计并分析;(3)分析各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其它[4]。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检验本文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涵盖心律失常监测结果及各个系统疾病发生率),以()形式表述,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结果显示,偶发室早发生率48.00%最高,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的发生率20.00%次之,和其它心率失常类型相比,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n,%)

2.2 分析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结果显示,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占比24.00%最高,偶发室早占比20.00%次之,和其它心率失常类型相比,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分析各个系统疾病发生率

结果显示,24h心电图监测后的疾病发生率(76.00%)低于长时间心电图监测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分析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该疾病属于心血管疾病。在临床的检测过程中,可实施24h动态心电图及十二导联心电图等。在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的时候,患者必须处于静息状态,对其心电活动进行检测,虽然能够同步十二导联,但是信息量比较小,患者出现漏诊的风险性较大[5]。对于部分频繁发作患者,实施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和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前者可以发现偶发室早发生率48.00%最高,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的发生率20.00%次之,后者能够看出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占比24.00%最高,偶发室早占比20.00%次之,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准确率较高。究其原因,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虽然可获取患者信息,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24h时间有限。再加上心律失常发作具有间隙性,没有规律可循,部分患者未实施有效监测,无法对疾病进行准确判断。除此之外,在记录设备、电极以及导线等方面的影响,需实施反复监测,患者的监测依从性比较差。通过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无需要使用导线,具有操作便捷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佩戴后就可达到监测的效果,提高了依从性,对其生活影响甚微,效果显著。分析各个系统疾病发生率,24h心电图监测后的疾病发生率(76.00%)低于长时间心电图监测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可以连续记录患者数据,心电活动情况比较全面。因此,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是现如今有效的诊断方式,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后,患者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各个系统疾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监测的效率,且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通过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医师可充分获取患者疾病信息,对疾病实施有效的诊断,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组间心电图心肌梗死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思考心电图之174》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